• 我的订阅
  • 人文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10:45: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夷陵之战时已经称帝,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国之君,夷陵之战时尚未称帝,看待刘备与孙权的行为,得从政治角度出发。

一、夷陵之战引发的原因

夷陵之战引发的原因就是:孙权偷袭荆州,杀害关羽。虽然刘备与孙权表面上是政治聪明,实际已经貌合神离了,任何政权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保证本政权的安危,而不是其他。

孙权是从东吴的政治利益来考虑的,之所以偷袭曾经盟友的地盘,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证东吴的地缘安全,长江是中国古代的天险,把华夏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位于长江的中游,长江天险一半控制在关羽手中,另一半则在孙权手中。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孙权杀关羽

关羽在中游,如果与下游的孙权发生矛盾,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长江水陆并进,双方发生战争,另一条路是先从江陵跨过长江,到达荆州南四郡,然后从南四郡陆路攻打东吴,湘水划界时,吕蒙就是从江南陆路攻打南四郡的。

一旦跨过了长江,天险就不存在了,当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选择的是第一条路,曹操如果选择第二条路,孙权是很难抵御的,那将是一个长期的战争,谁的实力强,显然谁更容易取胜。

孙权如果不能控制荆州,他睡觉都睡不好,因为荆州从地缘政治上给予东吴政权很大的战略缓冲,有了荆州,北方政权想攻打孙权,难度就更大,没有荆州,孙权随时担心其他势力绕过长江天险,直接进攻江东,那将是江东政权的噩梦。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孙权夺荆州

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夺回荆州。

公元201年,刘备从北方到荆州投靠刘表,公元219年,东吴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在18年的时间中,刘备一直在经营荆州,刘备政权一大半的中高级官员,都来自荆州,刘备手下的骨干军队,都是荆州人。

湘水划界之后的刘备,控制着荆州三郡(零陵郡、长沙郡、南郡),荆州三郡有数十万百姓,古代人口最重要,有了数十万百姓,就会提供军队、赋税、粮食、补给,就会有城池,就会形成自己的根据地。

刘备创业几十年,荆州是他第一个长久的根据地,没有荆州之前,刘备如同流寇一样到处投靠,他非常清楚根据地对政权来说,意味着什么?失去荆州三郡,蜀汉将失去一半的实力,三分之一的人口。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

孙权依靠偷袭的手段,夺取了蜀汉的荆州三郡,然后杀了关羽,现在刘备举全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目的就是夺回荆州,恢复到公元219年之前双方的划界,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刘备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政治人物讲的是利益,孙权虽然派出使者来求和,但是孙权并没有担任任何实质性的补偿,孙权抢了刘备的三个郡,而且是战略位置如此重要的三个郡,现在居然还厚着脸皮派出使者求和,不得不佩服孙权的厚黑。

2、为关羽报仇。

关羽、张飞与刘备情同手足,三人曾经同床而睡,又形影不离,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已经成长为刘备集团的二号实权人物,镇守着荆州三郡,是蜀汉集团除益州之外,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刘备、关羽、张飞

关羽在某些方面来说,比诸葛亮还要重要。蜀汉政权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居然被孙权用偷袭的手段所杀,然后孙权又派出使者求刘备原谅,这种做法换了任何人都不会同意,刘备不同意是正常的,要是同意才不正常。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于公,是为了夺回荆州,于私,是为了替关羽报仇,蜀汉集团是一个政治集团,也有脸面的,自己政权的二号人物被杀了,总得给天下人一个交待,而孙权的求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甚至连杀害关羽的凶手都没有提一下,刘备怎么会答应呢?

3、战略原因。

荆州是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支点,当天下有变时,蜀汉集团准备两路北伐,其中一路就是荆州,现在荆州没了,蜀汉集团失去了战略规划,如何又能够成就霸业?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荆州是蜀汉北伐的战略支点

为了继续能够实现战略,刘备只能发动战争来夺取荆州,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任何谈判都要不回来的,孙权派出使者求和,并没有与刘备讨论任何敏感问题,仅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刘备又怎么会答应呢?

三、孙权遣使求和

《三国志诸葛瑾传》: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突然得知您的大军从白帝城出军,有人担心您的议事大臣会认为吴王侵夺荆州,杀害关羽,怨恨深厚,事关重大,不应同意和解,这种思想认识只是从小处用心,没有留意大的方面。我尝试为陛下分析其中轻重利害。陛下如能抑制威势,消减愤怒,姑且审查一下我的意见,计谋就能随即确定,不需向朝臣们咨询。陛下和关羽的亲义能比上同汉朝先皇之亲吗?荆州的大小和天下相比,哪个大呢?对曹操和孙权都应仇恨,谁先谁后呢?如果思量权衡这些,作出决定就易于反掌。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诸葛瑾向刘备求和

诸葛瑾的理论非常奇怪,把荆州和天下拿来做比较,把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拿来和刘备与汉朝皇帝的关系相比较,这么一比,感觉关羽就白死了,荆州就白白送给东吴,这完全就是一种强辞夺理,失了荆州能夺取天下吗?不能,失去关羽能让汉朝皇帝回来吗?同样不能。

这就是孙权求和的理论,在逻辑上都站不住脚,这种奇怪的理论居然说得出口,别说刘备不会同意,换了其他人也不会同意的,刘备当然明白孙权所谓的求和,无非就是试探,试探刘备发动战争的决心有多大?

对于孙权来说,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从而避免两线作战,在夷陵之战前,曹操去世,孙权已经向刚刚即位的曹丕称臣,在政治上臣服曹丕,寻求曹丕不对孙权发动战争,只要曹丕这边不发动战争,孙权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刘备。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刘备

但是孙权一点也没有掉以轻心,虽然臣服曹丕,但是孙权用来防备曹丕的军队一点也没有减少,孙权用来抵御刘备东进的兵力是陆逊手上的5万人,孙权的总兵力至少是10万以上,另外一半的兵力都用来防备曹丕,这才是政治。

至于孙权的求和,根本就不是他的真实行为,他没有任何求和的实质性行为,没有把荆州还给刘备,也没有交出杀关羽的凶手,更不会在战争中一味退让,孙权的求和更多是一种麻痹对手的行为,刘备要是答应了,才叫上当,不过这种低级的政治行为,刘备一眼就看穿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刘备带领的将领有哪些?
夷陵之战的本质是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三郡、杀害关羽的回应,其目的是夺回荆州,同时为关羽报仇,在襄樊之战结束一年多后,刘备才发动了夷陵之战,根本原因是持续2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严重消耗了
2023-08-23 15:41:00
...,杀害关羽之仇,刘备对东吴发动了讨伐。在随后爆发的夷陵之战中,东吴的陆逊对蜀军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双方在夷陵相持了半年之久。最终陆逊抓住刘备“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的状态,用
2024-06-02 20:09:00
蜀汉政权为什么一定要优先北伐曹魏
...统一天下的绝佳良机。只可惜曹操寿命已到,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就已经去世了。刘备之所以敢发动夷陵之战攻打孙权,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刘备认为曹丕没这个能力统一天下。在刘备发动夷陵
2024-07-15 19:01:00
历史上孙权能力究竟如何
...时代是南方霸主,北方政权曹魏忌惮的对手。吴王孙权而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孙权乃至东吴称霸中国南方的关键一战,去年2022年还是夷陵之战1800周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击败刘备的是
2024-02-06 17:12:00
关羽战死刘备夷陵大败,曹丕为何不攻蜀国?
...上沙摩柯的兵力,一共应该是16万左右,最后全部战死,夷陵大败刘备身亡。但是曹丕没有趁机攻打蜀国,而是攻打东吴。当时的曹丕阵营中,在夷陵之战前就开始议论了,曹丕问众人,刘备会不
2023-05-31 11:38:00
夷陵之战:刘备与孙权的生死较量
...自此荆州终于被孙权揽入怀中,就算刘备用举国之兵发动夷陵之战,也没有重新占领荆州,最后在白帝城郁郁而终。不禁会有人想问,夷陵之战东吴在陆逊的指挥下大败刘备,为何不趁势拿下蜀国,
2023-10-03 11:44:00
曹丕发动夷陵之战为何没有出兵攻打蜀汉
...定会为他报仇。最终刘备果然于次年221年进攻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
2023-07-03 21:46:00
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
...期,孙权没有大败的记录。反而是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都很经典,包括曹丕时期的江陵保卫战。纵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孙权集团的战略决策、战术运用都是相当了得。反观刘备集团,关
2023-06-10 13:27:00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四战,哪站含金量最高
...,天下将维持分裂的局面;汉中之战决定了汉中的归属;夷陵之战削弱了蜀汉的实力,决定了天下维持三分的局面。一、影响力从影响力来说,赤壁之战显然最大,官渡之战次之,夷陵之战再次之,
2024-07-15 19: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