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芦苇荡里巧生“金”(探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17 05: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做板材、制菌棒,辽宁盘锦延长产业链——

芦苇荡里巧生“金”(探访)

本报记者 胡婧怡

芦苇荡里巧生“金”(探访)

图为辽宁盘锦,收割机在苇田里作业。

谢 刚摄(影像中国)

走进辽宁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芦苇的清香扑面而来。经过粉碎、筛选、铺料、热压等环节,一垛垛芦苇变成了一张张刨花板。厂房外,一辆辆大货车正在排队装货。“曾经没人要的芦苇,如今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张丙坤感慨。

盘锦拥有世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面积达120万亩。如果长时间不收割芦苇,大量烂在水里的芦苇会产生次生污染。每年冬天,除了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为迁徙和停留的候鸟保留部分苇田作为栖息地外,其余芦苇全部收割,年产40万吨左右。

“曾经一段时间,收来的芦苇堆积成山,最多时仓库堆放着20多万吨。”张丙坤曾是盘锦大洼区赵圈河镇芦苇场场长。2015年前后,随着当地一些造纸厂陆续关闭,芦苇销路难寻。

如何给芦苇找销路?随着定制家具兴起,市场对刨花板的需求增大,张丙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秸秆能造刨花板,芦苇为什么不能?”

然而,实践时张丙坤发现,芦苇秆内的苇膜“抗拒”粘连,成了将芦苇碎屑粘制成板的阻碍。为了将苇膜剥离干净,张丙坤及研发团队加强技术创新,反复尝试,终于在2017年生产出第一张芦苇刨花板——芦花板。

“芦苇是水生植物,韧性好,制成的板材在防水防潮、防变形、环保等方面表现更优秀。”张丙坤说。

芦苇有了新销路,苇场工人也走上生产线,每月工资由原来的两三千元增长至五六千元。“芦苇制板不仅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带来了生态效益。”张丙坤算了一笔生态账,生产1立方米芦苇板材可消耗1吨芦苇,减少碳排放量1.2吨至1.4吨。

“我们要在芦苇综合利用上形成‘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的模式。”张丙坤计划,以后将公司业务拓展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芦苇产地,将产能提升至100万立方米。

积葭板业的实践,是盘锦探索芦苇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

在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芦苇经过粉碎、湿处理加工成菌棒,经过高温灭菌、净化接种、菌丝培养等环节,培养出适合芦苇栽培的30余个菌类品种。从常见的平菇、杏鲍菇,到小众的玉髯、榆黄蘑,再到具有观赏性的灵芝盆景……蘑菇种植大棚内,产品琳琅满目。隔壁的蔬菜种植大棚里,绿叶菜吸收了菌棒废糠发酵而成的肥料,长势正旺。

最近,合作社理事长杜红正忙着改造餐厅。“我们通过农业与餐饮、旅游融合,打造前店后厂模式,让游客参与菌菇‘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杜红说,今年以来,合作社已经接待1万余人次前来采摘、用餐,接待4000余人次参加研学活动。

据介绍,合作社每年生产标准菌棒2000万个,消化使用芦苇近2万吨,可节约木材约5万立方米,菌棒及衍生产品使上千户菇农受益,部分菌棒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菇农生产用的菌棒需要出菇均匀,餐饮用的菌棒需要造型饱满,不同菌菇、不同用途的菌棒配方不同,合作社必须攻克技术难题。”杜红说,“盘锦市支持我们开展‘利用芦苇为基质培育食用菌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省、市三级资金支持。”

近年来,盘锦一方面科学保护芦苇湿地资源,将苇田管理和芦苇生态养护纳入盘锦市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动田块细分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快芦苇基地沟、渠、路、涵、闸配套;一方面积极延长芦苇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探索出芦苇制板、芦苇基质菌棒、苇编苇画工艺、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发展方向。

“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吃‘生态饭’,做‘绿’文章,继续加强政策、资金等要素支持,统筹推进更高水平的芦苇湿地保护和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侯军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片芦苇的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新图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9日 第 08 版)南洞庭湖芦苇荡。钟祖彪摄芦小妹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对芦笋进行加工。本报记者 杨 迅摄采用“菇—稻—菇”轮作模式的芦
2024-11-19 05:01:00
益阳:芦菇产业助力乡村发展
...、覆盖面广、适合大面积推广……如今在益阳,芦菇已从芦苇荡里的野生植物,变成当地开发绿色新产业链的重要资源,带动许多乡镇的经济发展。这是11月26日在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集
2024-12-03 00:49:00
...江市与湖南积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年产50万立方米芦苇刨花板项目签约仪式后,记者紧追当事人,一探究竟。“我们短时间内追加8亿元投资,是因为有强大的信心。我们的信心来源于广阔
2024-05-14 07:44:00
西瓜视频首档治愈音乐旅行微综艺温暖上线,带你体验红海滩的浪漫
...乐人们一到达现场,就被嫣红似火的碱蓬草、碧波浩渺的芦苇荡和一望无际的稻田深深震撼。为了完成采风任务,寻找音乐灵感,几位嘉宾迅速投入到任务游戏中,哪个大咖在萌宠动物园收集声音?
2023-09-23 23:22:00
米兰设计周传捷报!戍边故事与盘锦风物惊艳亮相
...讲师的指导下,以“四时盘锦”为叙事轴,从选题策划、芦苇荡与红海滩的采样,到捕捉果脯晶莹纹理,再到后期逐帧校准金稻、碱蓬、苇绿、海蓝四色,并对包装插画、字体压纹与哑光覆膜反复打
2025-07-18 10:28:00
兴化市戴南镇华庄村“日出芦苇荡”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兴化市戴南镇华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日出芦苇荡”的美丽图画。站在村头的大桥上,一河清水倒映着芦苇、绿树;来到农家的住宅旁,飞扬的芦花洒落在柳树翠竹上。75岁的徐友美
2023-12-03 19:56:00
加紧清理湿地芦苇,临沂市城管局园林环卫中心筑牢防火“隔离带”
...清理出2-6米的防火隔离带,保障公园绿地的安全。同时对芦苇荡内的垃圾、杂草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在离市民游玩比较远的地方且能达到防火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的多保留一些芦苇,为来滨河湿
2023-12-08 00:07:00
华中里小学“水韵自然”活动走进江滩芦苇荡
...望远镜、水质检测工具后,大家欢呼着向江滩出发。抵达芦苇荡,微风拂过芦苇,观鸟环节拉开序幕。灰喜鹊、喜鹊、珠颈斑鸠等鸟类接连现身。胡付思老师和同学们对照图鉴热烈讨论,沉浸式感受
2025-09-26 21:28:00
风大浪急!三男子长江芦苇荡里偷捕被捉
...龙码头附近时,渔政工作人员发现,三名男子在长江一片芦苇荡的外围收取地笼。渔政工作人员汤国强说起当天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当天受到台风天气影响,江边风大浪急,三名当事
2024-07-31 15:0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一)近日航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10月的塞罕坝
2025-10-05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