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明河南明桥的名称与渊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06:02:00 来源:贵州日报

南明河被称为贵阳的母亲河,是实至名归的。而南明河的名称还有南门河、襄阳河、向阳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贵阳城垣,无论是元代顺元城,还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筑的石砌城垣,在南门外都有一条大河流过,叫南门河便是自然不过的事。

南门河上原来没有桥。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南津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跨其上。”津字的本义为驾船渡河,可见这里曾是人们靠船摆渡的渡口。是否架有木桥,就不得而知了。永乐二年(1404年)镇远侯顾成建九孔石拱桥,名曰“霁虹桥”,比喻为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明代无论是“贵阳八景”抑或是“贵阳十景”,霁虹桥都是其中的景点之一,名曰“虹桥春涨”。我猜测当时老百姓口中可能还是叫“南门桥”,就像叫南门河一样。

南门河的称呼沿袭了很多年。明景泰七年(1456年)修撰的《寰宇通志·贵州布政使司》还这样记载:“南门河,在城南。”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贵州布政司》也沿袭此名:“南门河,在府城南。”未记载霁虹桥,而仅记广济桥、通济桥。清代编纂的《明史·地理志》还称为南门河。

到明弘治年,“南门河”改称为“南明河”了。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南明河,在城南门外,源出程番府界门,东北流过治郡城,至巴乡,北流合乌江入蜀涪州界会川江。”“霁虹桥在治城南南明河之上。”

有一种说法,明朝灭亡之后,永历帝在贵州设立南明政权,贵阳差点成为南明政权的都城,所以南门河也被叫做南明河。这就有点望文生义了,从弘治年算起,到永历年,差了一百多年。

还有一种说法,贵阳话“门”“明”发音相近,可能跟那时候的方言发音有关。官志大概不会仅仅因方言相近而随便改变名称吧。

为什么南门河改称为南明河。据马国君先生《研究》:“该河河水清明如镜,又称为‘南明河’。”大概就如下游的清水江。

既然桥名如此高雅,河名也应该有来头。乾隆《玉屏县志》所载田榕《重建南明楼碑记》或许可以提供释义的另一种思路。

田榕(1686年—1771年),字瑞云,一字南村。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改安陆知县。历任保山、太平知县。他同潘淳是继周渔璜之后称誉诗坛的黔中诗人。他的《黔苗竹枝词》与余上泗的《蛮峒竹枝词》被誉为双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应玉屏知县赵沁所请,担纲主持纂修《玉屏县志》。

他在《重建南明楼碑记》中说:“余邑钟鼓楼建自明初,位南山之下。《易》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离处南,而能照于四方,以其文明也。楼曰南明,义盖取诸此。”所谓“离”,按《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又如城南甲秀楼之命名,大都释义为“科甲挺秀”的意思。其实江东之并未命名甲秀楼,何人命名,尚无定论。清雍正年间贵州布政使纳兰常安亦以《易经》来推测其起意。他在《重修甲秀楼记》中说:“考江公命名之意,以南方於后天卦位为离。离者丽也,重明丽乎正,以化成天下。”这段话的意思和田榕说的一样,南方为“离”,即明。“南明”即“重明”。故而在南明河上“建楼以丽之,庶几人与文明而秀矣。秀则可以驾滇、粤,跨楚、蜀,此又甲之义也。”“丽”,附着。

从这两种说法推论,南明河之“南明”极有可能是取之于《易》。如贵阳文明书院,其名“文明”亦是取之“《易》之贲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易学的兴盛时期,就连阳明先生,其一生也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明河又被称为襄阳河,见于明正德年任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修贵阳贯城河记》,他说:前巡抚蒋琳正统、景泰间曾于贯城河郊外上流开凿了几条河渠,从北门外经西门“皆于南门汇襄阳河,由思南浮于涪,达于江。”此时的提学副使不仅负责考校学务,还要兼管屯田水利等事务,而席书称南明河为襄阳河,未知其来由,在其著《元山文选》中也无相关记载。

在明人诗文中,南明河或简称“南河”,或“明河”。在清代文人笔下,依然称南明河。如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南明河府城南。源出定番州界,东北流经青岩下,至南门外。”又如陈鼎《黔游记》、田雯《黔书》、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等等均是。田榕诗“山自灵多开甲秀,水于清绝见南明”;贵州布政使郑大进诗“波澜仍壮阔,南明水潆洄”;莫友芝诗《题傅虎生〈岵望图〉》中亦称“南明江边据幽筑,一笑占过东山东”;纳兰常安诗《南明河闻涛》、阮崇德《贵阳杂诗·南明河》。

霁虹桥在明代曾被称为襄阳桥。嘉靖年杨慎《滇程纪》曰:“龙里五亭而达贵州治城,城近峦之秀者曰:凤凰。带城有襄阳桥。”

然而杨慎作序的嘉靖《贵州通志》在“山川”“关梁”中仍然称南明河、霁虹桥。在“祥异”中记“正德戊寅(正德十三年即1518年)夏,大水,霁虹桥圯”,但未见如何修复的记载。万历《贵州通志》记载亦如此。

天启二年(1622年),提学副使刘锡玄《围城日录》中凡涉霁虹桥均称为襄阳桥。

到了崇祯年间,《徐霞客游记》中仍然说南明河“东经襄阳桥,东北抵望风台(即观风台)”。

有人说:“因为清代出南明桥经湘黔驿道可直达湖北江陵,由江陵陆路可北达襄阳,也就是说南明桥可至湖北襄阳。”这种说法将明代误为清代,而且驿道可通达的地方太多,为什么偏偏是襄阳呢?如清木刻《黔省南岳寿山图》中,就改成了“湘阳桥”,大概觉得一是贵阳南岳山和湖南南岳山同名,二是驿道是从湖南过来。

一直到《大清一统志》,总算有了一个说法:“霁虹桥在府城南门外南明河上。明镇远侯顾成建。俗名襄阳桥,故南明河俗亦谓襄阳河。或云,桥成而襄阳府济饷适至,故名。”当时军饷是要命的战略物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释义似乎还说得过去。席书称南明河为襄阳河,大概也是依据襄阳桥这个俗称。

按理,一统志资料是自下而上获取的,所谓“修志之役,必始于县”,县志汇集为府志,再将其辑为省通志,最后才汇编成一统志。但是《大清一统志》之说来源于何处呢?“或云”,也只是有一种说法,好像也不能肯定。

还是在《大清一统志》“山川”条中仍然说:“南明河在府城南门外。源出定畨州上马桥,河东北流经此,又西北入贵定府及开州境,为清水江之上源。亦谓之南门河。”而且无论是康熙《贵州通志》,还是乾隆《贵州通志》,以及道光《贵阳府志》,都是称南明河、霁虹桥,都没有所谓俗称襄阳河、襄阳桥。

再回到明代天启年,刘锡玄在奢安之乱贵阳围城十个月中,一直率军抗击。他在《围城日录》中,凡是涉及贵阳五道城门均用俗称南门、次南门、西门、北门、东门,其三次提及襄阳桥,似乎襄阳桥也可能是俗称。

既然永乐年桥建成时俗称襄阳桥,则霁虹桥这样雅致的名称应是后来文士,或者是顾成的幕僚所拟名,而一直为明清贵州志书所载录。

在道光《贵阳府志》中,襄阳桥变成了向阳桥:“曰马棚街,自向阳桥屈而东南,左有南关、元天宫,右有箭道街口。”民国《贵州通志·建置志·城池》亦是如此。而《贵州通志·建置志·津梁》还是称为霁虹桥。民国年间,向义先生在《贵山联语》又说:“武侯祠水阁临南明河,可以凭眺,左为浮玉桥,右为襄阳桥。”

从明弘治年起,南明河除了在席书笔下和《大清一统志》中被称为襄阳河之外,名称似乎一直没有变化。其实,南明河从甲秀楼到今冠洲桥这一段,老贵阳人还称为“杨家大河”,就是因杨龙友故居“石林精舍”在其南岸畔而名。而霁虹桥一度称为襄阳桥,湘阳桥,向阳桥。解放后,霁虹桥正名为南明桥。不过,在老贵阳人口中,还有喊作“南门桥”。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读方志 行贵州|南明河南明桥的名称与渊源
南明河被称为贵阳的母亲河,是实至名归的。而南明河的名称还有南门河、襄阳河、向阳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贵阳城垣,无论是元代顺元城,还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筑的石砌城垣,在南
2024-03-22 15:27:00
...和青云路步行街获得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契机,以南明河为依托,以甲秀楼为核心,串联翠微巷、西湖路、箭道街、纪念塔等,规划建设集人文展示、美食休闲、主题演艺、文创体验、文体娱
2023-09-29 04:14:00
...试行)》,经市(州)自评推荐、省级评定,确定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赤水河(遵义段)、黔西南州万峰湖(贵州段)3条(个)河湖为2023年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本报推出探访贵州美丽幸
2023-08-31 05:03:00
绿水绘新颜 南明河畔水清景美更宜居
本文转自:贵阳网沿着南明河旁的步道行走,赏南明河畔,郁郁青青,水光山色,望甲秀楼朱梁碧瓦,屹立鳌矶石上数百年,时有水鸟从水面扑起翱翔于空,临街商户顾客往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甲秀
2023-07-07 15:57:00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从“因水而忧”到“因水而优”——南明河治理重大工程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示范案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9月14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南明河治理重大工程
2023-09-25 03:31:00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基层实践:治理一条河 美了一座城
六月初夏的南明河畔,清风徐徐,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行人成群。 88岁的雷月琴备好一壶温开水,拄着拐杖沿河慢慢走、慢慢看,开始日常巡河。无论看到的好的坏的现象和问题,她都
2025-06-16 17:39:00
贵阳市南明区城垣步道文化绿道(示范段)9月28日起向市民开放
...新建的蝴蝶棚环形剧场。赵松摄据了解,该文化绿道位于南明河沿线,涉及河滨公园后门至依水丽都两岸步道,双向长约2千米。该文化绿道以绿色生态、景观体验、南明文化为价值核心,属南明河
2023-09-26 18:27:00
世界环境日开展巡河护河行动 共促贵阳南明河水清岸绿
...州业务区联合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等多家单位,在贵阳市南明河源头——贵安新区马场镇枫林村,组织了一场巡河护河活动。活动吸引了4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他们按照活动安排,有序组成了源
2025-06-05 18:34:00
...明之旅,刘莹莹十分满意。据了解,“甲秀宝”小程序是南明河旅游休闲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一期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围绕文、旅、吃、购、娱等方面,打造集合“小社区、多业态、大
2024-08-28 06: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