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时间悄然而逝,转眼就到12月了,大雪还未至,11月22日是节气小雪,也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从小雪到2024年1月20日的大寒,按五运六气理论,即进入癸卯年终之气。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太阳寒水。在癸卯年终之气本该寒冷却多了火热之气的滋扰,会看到暖冬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直到大寒节气转运。
对于人体来说,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阳气不容易封藏,与大自然之热气内外感召而易生病,病多外寒内热或风热犯肺。此时,养生调理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可适当进补强身,同时要注意避寒防燥、舒畅情志。如出现咳嗽咳痰、咽干肿塞、大热大寒、小便不利等症状,可在中医医师辨证指导下运用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清热解毒之银翘散,疏风清热之桑菊饮,助阳正气之正阳汤,疗效颇佳。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简单易行的调养方法,帮助大家健康快乐过冬,以下可以收藏哟~
一、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在白昼渐短、夜晚渐长的冬日,作息不必再刻意保持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不扰阳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阳气的潜藏。
二、饮食有节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令进补能使水谷精微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人体抵抗力。
以下介绍几款药食同源的药膳方,可根据个人体质适量服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10-15克,羊肉500克,生姜10克,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成小块,焯水后与当归和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煮,待羊肉熟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补虚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其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羊肉温中暖肾,益气补虚。合而为汤,补而不腻,温而不燥。
注意:羊肉性热,阴虚体质或身体热盛的人要少吃本药膳。
花胶虫草花汤
材料:花胶1-3个,虫草花10克,枸杞子10克,桂圆肉3-5枚,红枣2枚,陈皮3克。
做法:提前把花胶置温水中浸泡过夜,每个切为2-3段。虫草花、枸杞子、桂圆肉、陈皮均用水洗过备用。红枣去核。把各种材料放入炖盅,加水至满,隔水炖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温服。
功效:本药膳具有养血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其中,花胶有滋补肝肾,固摄养阴之功;虫草花擅长滋养肝肾,健脑补虚;枸杞子补益肝肾,养血明目;桂圆有健脾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红枣可补中益气,有养血安神之效;陈皮行气和中,燥湿化痰。
芡实栗子粥
材料:栗子50克、芡实30克、粳米150克、核桃仁适量。
做法:栗子去皮、剥净,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再加入栗子、芡实,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熬煮20-30分钟。待栗子绵软后,再放入核桃仁,共煮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补肾摄精,理气养脾的功效。其中,芡实擅长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栗子可养胃健脾、固肾强筋;核桃仁温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粳米补益中气。
三、不妄作劳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时节,坚持运动,达到“动则生阳”的效果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量力而行,适度而为,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伤津耗气,如此才能形体健壮,精神饱满。
1
避寒保暖
① 头暖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等疾病。因此,冬天外出活动时戴帽子、围巾、耳罩保护头、颈、耳是很有必要的。
② 腹暖
“背为阳、腹为阴”。腹部受寒邪侵袭后,可致中州失和,易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脾虚、阳虚者建议在冬日加穿衣物,一定要护住胸腹部。午休时,可以在腹部搭上棉毯加强保暖。
③ 背暖
“背为阳中之阳”,是阳脉之海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区域。如背部保暖不当,则风寒之邪通过背部经脉而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增添衣物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④ 脚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保温性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促进血流畅通。
⑤ 手暖
《伤寒论》中记载:“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由此可见,手脚麻木、冰凉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导致阳气不能正常布达温煦所致。尤其是女性、老人以及身体虚弱者,冬季这一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坚持每天搓手10分钟,能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部冻伤,还能够预防感冒。同时,外出活动时需戴好手套御寒。
2
多静少动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冬季应多静少动,注意避免过大的体能消耗和大量出汗,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有助潜藏精气血津液。中医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柔和缓慢,刚柔并济,是冬季锻炼身体的绝佳选择。
① 八段锦
八段锦疗法具有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的功效。打八段锦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
② 五禽戏
五禽戏是由名医华佗创编的效仿动物活动的中医养生功法,可锻炼颈、腰、胸、背等全身多处肌肉关节,同时调理五脏。练虎式可使人肺气充沛,精力旺盛;鹿式可增强脾胃功能,强肝益肾;熊式能够平泻肝火,壮体力,静安眠;猿式可以灵活脑筋,增强记忆,开展心胸,加强气血流通;练鸟式能够舒畅经络,益筋活血,活动关节,提高平衡能力。
四、精神内守
冬日天气阴冷,光照较少,草木凋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情绪易于低落,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志类疾病,故此时应注重精神调摄。可以多晒太阳、多听音乐,舒缓情绪。同时,中医腧穴是脏腑气血在身体体表的反应点,通过对相应腧穴进行按揉刺激,可有效调节气血,调和阴阳,减少情绪抑郁。
① 神门穴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为心经原穴,能调节心脏、心经的虚实,按揉此穴可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② 内关穴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有宁心安神、宽胸解郁的功效。同时,内关又为八脉交会穴,对胃、心、胸等疾患有很好的调治作用,按揉内关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
③ 膻中穴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为心包募穴,又为气会。按揉此穴有宽胸、理气、通络、宁心的作用。
④ 太冲穴
在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中。
太冲为肝经原穴,为肝脏原气留止的部位,按揉内关可疏肝理气解郁。
本文指导专家
中医科 林景琳 主任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会员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学术专长: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工作,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
出诊时间:周一、二 、四全天,周五上午,周六上午
感谢王冬盈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