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9日,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Marcel Grossmann Award)由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授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以表彰其领导最灵敏射电望远镜的科学规划及探索动态宇宙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包括精确测量星际磁场和推动快速射电暴领域进入高统计性时代。
颁奖现场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以瑞士数学家马塞尔·格罗斯曼(Marcel Grossmann)的名字命名。他曾在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帮助。该奖项由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于1985年设立,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被视为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对推动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和引力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菂研究员完成了多项天文重大创新,包括发现星际氧气分子;命名新方法精确测量星际磁场登上《自然》封面;发现首例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等。李菂研究员的成果入选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
李菂研究员
对于此次获奖,李菂表示,“庆幸有南仁东先生这样的导师和先驱,有FAST工程团队并肩战斗,有许多同行相互成就。相信这只是中国天文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李菂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摘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的科学家,也是继杨振宁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同届获奖者还有2021年邵逸夫天文学奖得主、磁陀星发现者维多利亚·卡斯皮(Victoria Kaspi)教授和超新星与致密天体领域权威学者克里斯托弗·弗赖尔(Christopher Fryer)教授。
据悉,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设立以来,共有包括钱德拉塞卡、温伯格在内的六位诺贝尔奖得主曾获此奖。杨振宁和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分别凭借深化爱因斯坦几何物理学和构建了对中子星和白矮星物质和场的深刻理解获得2015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华人科学家丘成桐因利用数学工具在黑洞物理与广义相对论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2018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何登成
二审 潘晓飞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