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8月3日, 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四位小病人顺利地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出院。一场暑假的特殊旅程后,他们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地生活了。
两个月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四个孩子在当地的筛查中发现了先天性心脏病。他们在活动后常常胸闷气喘,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将逐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只是当地手术条件匮乏,医疗费用也让这些家庭难以承受。幸运的是,这一次,他们被纳入“心·肝宝贝”公益医疗救助项目,迎来了重获健康的希望。
7月30日,四位小病人从果洛飞到上海,随即住进中山医院心内科病房。考虑到患者来自高原地区且年纪较小,中山医院学生党总支、心研所各党支部派出志愿者全程陪同他们进行各项检查,并为他们添置了各种生活物资。
经过充分的心理安抚与术前检查,8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带领周达新教授等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员为四位小病人进行了介入封堵手术——将一个小小的封堵器通过心导管送到先天性心脏病的缺损处,将缺口封堵起来,异常分流的血流立即就消失了。每台手术不到半小时,封堵后完全变成正常的心脏。术后,四名小病人恢复良好,12小时后即能下床活动。
“心•肝宝贝”医疗公益救助项目是由陈灏珠院士、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共同发起,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下设的公益医疗项目,旨在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介绍,该项目于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首笔捐赠来自于葛均波院士专家团队。在完成第一个5年救助后,2022年,项目获得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捐赠支持。自首次救助来自云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小琳丹后,至今项目已成功救助来自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因经济原因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的61位心脏病患者和16位肝脏疾病患者。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表示,“心·肝宝贝”医疗公益项目是中山医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精神文明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陈灏珠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阐述了‘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我们要认真履行中山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初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