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为烈士寻亲,是在“与时间赛跑”
退役军人黄伟超组建志愿服务队,已为二三百位烈士寻亲成功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春燕
“再多的辛苦,在为烈士找到亲属那一刻,也值了!”发动天南地北的战友帮忙寻找、为烈士寻找到亲人就去墓前“说一声”,李沧区烈士寻亲志愿者黄伟超一直在与时间赛跑。4月3日,记者见到黄伟超,38岁的他于2003年入伍,在军营里就是积极分子,抢险救灾总是冲在第一线,退役之后组建起志愿服务队,在业余时间从事公益活动,后来加入到了为烈士寻亲志愿活动中。
最快不到半小时落实
有时七八个月没线索
“有些烈士参军后改过名字,或者参军前生活的村落已经合并,凭着多年前的信息很难确定身份。必须实地走访,想尽一切办法打听,比如找村里老人询问情况、排查村里族谱等。”黄伟超告诉记者,为了早日为烈士找到亲属,他经常在电脑前一坐一整天,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让寻亲线索渐渐明晰,即便腰酸背疼、眼睛发酸也不肯停下来。
“旧名册和资料一般是手写记录,一些草书字体可能因为分辨不清而产生误会,锁定烈士信息后却找不到人。我会用笔反复写这些名字,推测可能是哪些字。”黄伟超介绍,“除此之外,方言也可能影响信息记录。所以我还会对比方言发音和烈士名字,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找到了更多烈士亲属。”
2021年,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的为烈士寻亲名单里,有一位修云臣烈士(莱阳籍)。看到名单后,黄伟超第一时间通知莱阳迷彩基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李虎刚、高鹏、修蜀雅等战友立即去村里落实。彼时,一位老人就坐在家门口,无意间问了一句“你们是干什么的?”志愿者告诉他是在为烈士寻亲。
老人告诉志愿者,他的父亲修月忠也是在解放青岛时牺牲,不知道埋葬地,能不能也帮忙寻找。志愿者接到烈士证书后,联系到在青岛的黄伟超,后者立马进行核实,在即墨区烈士陵园找到修月忠烈士的埋葬地,前后用时不到半个小时。后来,他们安排车辆将修月忠的儿子从莱阳接到青岛来祭奠烈士。
为崔元庆烈士寻亲过程中,黄伟超等人采用各种办法,在莱阳当地进村寻找,“崔姓村庄、带崔字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我们到处打听、托老人问,当地还有没有姓崔的烈士了。问遍各种人,找了七八个月还是没找到。”就在他们要放弃的时候,听说大夼镇横岭口村也有姓崔的烈士,黄伟超立马联系当地志愿者负责人进行寻找,终于在横岭口村找到崔元庆烈士的孙子崔新建,并落实到烈士证书。
工作时见缝插针寻亲
把烈士资料带在身边
线上、线下同步,发动天南地北的战友帮忙寻找,有些名字很像但是不敢确定,就会去当地落实……到目前,黄伟超和志愿服务队队员已经为二三百位烈士寻亲成功。在黄伟超的手中,有份4000多位烈士的名单,“寻亲这项工作不会停,现在不时会有外省的找过来,我能帮的就帮。”
记者见到黄伟超的时候,他刚接完孩子。通过聊天,记者发现他性格很开朗、有啥说啥,想到什么立马就行动。“一边要工作赚钱养家,一边见缝插针为烈士寻亲。”黄伟超说,有时候感到压力很大,但是他没有想过放弃。
“考虑到很多烈属年纪都大了,有的烈士的孙子已经50多岁了,为烈士寻亲也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黄伟超把烈士的资料打印出来随时带在身上,利用碎片时间梳理相关线索,“烈属把我当成一种寄托,我也怕让烈属失望。”
每找到一名烈属的信息,黄伟超都要去烈士墓前“说一声”,因为去的次数多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有的烈属听说找到亲人了,就全家都来了。听见过烈属说‘我也终于有爸了’,也有烈属在一直哭……”黄伟超说,遇到这些场景,他会眼眶发红、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从心底里觉得,为烈士寻亲是我做得最对的一件事。”
奔波于全国各地为烈士寻亲,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外出时为了省点钱,有时候午饭都不舍得吃,为了寻亲自费十几二十万元也有了。”黄伟超说,为烈士寻亲过程中遇到过阻力,因为被烈属误会也觉得委屈过,但是再多的困难和辛酸都在寻亲成功那一刻烟消云散。
“真值!”黄伟超斩钉截铁地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