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7 09:54:00 来源:大众网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大众网记者 李冉 李勇超 通讯员 吴鹏 王龙春 德州报道

德州作为粮食生产大市,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去年,德州市以“吨半粮”创建取得首年告捷的卓越成绩,带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其中“良田”是根基。这是德州建立“管地护地增地”耕地保护模式的显著成效,被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这就是底气所在。

“2016年以来,德州新增人均耕地面积19.6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比‘十三五’时期增加33万亩。”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洪利说。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这底气又从何而来?

德州全面推行的“管地护地增地”模式上交了“答卷”:德州实现连续23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位一体“管地” 留住沃土良田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作为农业大市,德州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保护好耕地、落实好上级政策,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根脉。”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的话掷地有声。

“好收成离不开好耕地,村里的耕地我看着,一分也不能少!”三级田长、德城区黄河涯镇前后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林虎的话令人心潮澎湃。

在德州,从市委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都有一块地要管。因为,德州构建了“四级书记抓粮管地”体系,实行“卫片检查”书记负责制、包干到田一线办公。做到每块农田都有“田长”,实现以“田”为主体、“长”为关键、“制”为保障,确保耕地安全、粮食安全。

管,不仅要守住红线,还要增加沃土。德州探索的耕地再生技术最有发言权。

近年来,德州先后在市域8个县(市)开展了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通过将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后异地再利用,实现了中低产田改良提前2-3年变为丰产田的目标。

除了让良田沃土成功“搬家”,在德州的沿黄河县——齐河县,一场让采煤塌陷区重获生机的实验也结出硕果。多年的煤炭开采,使齐河形成了万余亩的采煤塌陷区,涉及3个乡镇35个村庄。齐河利用采煤塌陷区靠近引黄干渠的便利,创新实行“引黄淤沙充填治理”模式,大力推动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该模式主要是剥离塌陷区地表的50厘米耕植土,然后用管道引入黄河沉沙池的泥沙水灌入塌陷区,水通过沟渠排走,泥沙得以沉淀,塌陷的洼地被垫高,等洼地‘长高’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剥离的耕植土回覆,复垦为耕地。”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喜迎说,截至2022年年底,德州运用“引黄淤沙充填治理”模式,累计治理塌陷区面积8143亩。

扎紧篱笆“护地” 用“长牙齿”的硬措施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2021年度,德州市2个县(区)实现卫片执法和农村乱占耕地问题“双清零”突破。2022年度,德州市7个县(市、区)按照省级有关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实现了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清零”,其中,原运河经济开发区为全省唯一符合省土地执法激励标准的县市区,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

一组成绩,充分说明了德州护住耕地的用心与坚持。

从用好“指挥棒”,在全省率先将耕地保护“个性化清单”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到严肃整治“假整改”,严肃整治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再到做好激励文章,以指标奖励加大市级奖惩力度。

一项项措施以“组合拳”的形式,连环而出。无不验证着德州始终牢记“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红线,坚定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的信念。

盘活资源“增地”,给粮食生长的空间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今年,庆云县严务乡“希望的田野”党建共同体3000亩盐碱地连片水稻又喜获丰收。而这里,曾经是一片让农户头疼的盐碱地。

土地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为让科技赋能激活“沉睡”的宝贵资源,庆云采用“暗管排碱”技术,让曾经沉寂的盐碱大地鸣奏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目前,庆云县先后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复垦新增耕地2152亩。现在,经过持续开发改造,德州已有190万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除此之外,德州还挖掘耕地后备资源,一是抓源头,对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来源的地类开展调查。二是促落地,通过土地平整、田块归并、客土回填、改良培肥等措施,变后备资源为优质耕地。同时,德州还在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前提下,进行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挖潜,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22万亩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数据,并动态摸排农村各类闲散废弃地10万余亩。

种“好”地,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这就是底气来源:“管地护地增地”模式利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格局,切实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为“吨半粮”建设铆足了底气。

深读德州丨德州建设“吨半粮” 底气在哪?从何而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乡村行·看振兴)山东“生态”与“富民”相结合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
...民增收两不误。同时不断丰富旅游服务业态,昔日破败的塌陷区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新景点。邹城市城前镇玉皇庙村地处山区、传统耕地少,但气温适宜、拥有优质山泉水,独特而优良的自
2023-10-13 19:14:00
山东念好“生态经” 让闲置荒地变身“聚宝盆”
...区。”安丘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山东滕州级索镇塌陷区治理后建设的七星湖湿地公园。滕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枣庄市滕州市同样加强对往日因煤矿采煤形成的塌陷地进行治理,将其改造为风
2023-08-14 12:02:00
厚德时评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德州底气何在?
...质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指明新的方向。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充满底气与希望。科技是德州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日前召开的德州市委农村工作会
2025-02-27 00:12:00
全国土地日丨德州创新长效“管护增”模式 谱写耕地保护新乐章
大众网记者 张振楠 德州报道粮安天下,地为根基。粮食安全事关国之根本,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2023-06-25 12:35:00
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完全成本保险——为农民种粮增信心添“底气”
...金秋十月,遍地金黄。玉米大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唐乡王科村种粮大户汪洪波的脸上。去年秋天,汪洪波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500亩小麦,不想去冬今春低温冻害天气造成7
2023-11-02 14:23:00
侧记丨为端牢中国饭碗、助力高质量发展贡献德州自然资源之力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持续一个月向社会征集土地保护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和创意作文;连续两个星期将土地保护宣传片投放到城市各个角落大屏;连续多日将土地日5G智媒宣传片投放到市民
2023-06-25 21:57:00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食品产业是德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德州市提出以食品名市建设为引领,推进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力争食品产业营收规模超千亿元。“国字号”产业园——中
2025-09-19 21:57:00
德州:系统集成改革赋能“吨半粮”创建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九月的德州大地,玉米正陆续收割,处处是丰收的喜人场景。“今年玉米亩产超750公斤不成问题,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金黄的玉米,乐陵市孔镇镇勇海家庭农场负责
2023-10-09 21:43:00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与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就数字赋能及耕地保护工作开展座谈交流
大众网记者 张振楠 通讯员 王龙春 德州报道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级干部赵培金一行在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参加座谈会,就德州市自然资源数字赋能、实景三维测量、耕地保护工作展开交流。
2024-04-08 16: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京重点钢铁企业干部职工“双节”期间坚守岗位连续生产“不打烊” 加班加点赶订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 通讯员邵启明杨景成钢铁是工业的脊梁
2025-10-09 08:04: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近日,记者从我市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启动推进与稻麦技术培训会上获悉,南京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正式启动
2025-10-09 08:04:00
让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服务场景“小而美” 居民幸福实打实总开发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500多万平方米
2025-10-09 07:58:00
问政快报(2025.10.09)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7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964条,其中,赣州市章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10-09 05:14:00
在南昌街头遇见“王勃”是啥体验? 这趟独具韵味的铛铛车给你答案!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您好!欢迎搭乘‘王勃号’,接下来我们将途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带您沉浸式感受豫章古城的千年风华……”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2025-10-09 05:14:00
“一粒种”卖出100万元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近日,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第六届科技成果开放日活动现场,一项特殊的签约引发记者关注——主角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历时10年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赣豆58”
2025-10-09 05:14:00
在市人大代表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代表:她既是执业22年的资深律师,又是连续两届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既在法庭上维护公平正义
2025-10-09 06:55:00
央媒看太原在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交通部门增加运力,加大服务力度,保障旅客顺利返程。10月8日
2025-10-09 06:56:00
日前从太原市物业协会获悉,“金碧杯”物业管理师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16日举办。大赛由形象礼仪、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比赛三部分组成
2025-10-09 07:26:00
一场秋雨一场寒,再有一个多月,我市将迎来2025年至2026年供热季。为切实提升供热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保障今冬供热安全无虞
2025-10-09 07:26: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网络中国节·中秋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创产品市场迎来销售热潮。山西博物院、晋礼、晋祠等文化机构展销的文创产品
2025-10-09 07:26: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网络中国节·中秋10月8日从市城管局了解到,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我市核心商圈、重点街道沿线400余栋楼体开启节日亮化模式
2025-10-09 07:26:00
“好房子”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建筑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如何才能更好地造出一套施工有创新
2025-10-09 07:26:00
暖“新”服务日活动暖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一站式”关怀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张晓娜蒋勤)“师傅,帮我理个清爽点的发型
2025-10-09 07:32:00
第十三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暨长三角穿越赛启幕首站江宁,22支国内外顶尖车队今起逐鹿南报网讯(通讯员江轩记者张希)8日晚
2025-10-09 0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