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01 15:56:00 来源:杭州网

新华社讯 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推近、定格、铭记,透过总书记身后书架上的一张张照片,我们记住过去,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变的情怀

几张老照片,在书架上摆放多年,人们已经非常熟悉。

习近平同志青年时期的军装照,连续第3年出现,摆放在书架醒目位置。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这令人不由得想起10年前的一段暖心对话——

2013年11月,湖南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老人见到了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怎么称呼您?”“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从照片上的青年,到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

家庭是个人温馨的港湾。习近平同志一家三口和父亲习仲勋在一起、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时带女儿玩的照片,自总书记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以来,就一直摆在书架上。

2023年,又有几张新的总书记家庭照片映入眼帘。

一张是习仲勋同志的单人照。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2023年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形容父亲“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同夫人彭丽媛在深圳锦绣中华景区的留影、习近平夫妇怀抱女儿的合影,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书架上。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修身、齐家,家好、国更好。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对家人的责任、对家风的传承、对家教的认真令人动容。

不停的步履

11张2023年拍摄的照片,留下习近平总书记过去一年治国理政的经典瞬间。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共进行了16次国内考察,出访4次,在国内数十次会晤到访的各国各界人士。

将镜头拉远,总书记的身影不辞万里——

向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向北,考察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向西,视频连线守卫祖国西大门的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执勤哨所。

这张同红其拉甫边防连执勤哨所等进行视频通话的拼版照片,正是书架上的新照片之一。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2023年,长江流经的11个省市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4个;黄河沿线的9个省区里,考察了5个;大运河涉及的8个省市里,考察了5个。

北濒长江、南临庐山、东枕鄱湖,江西九江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位置特殊。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时,员工们围拢过来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你们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追求卓越 勇创一流”——墙上的标语仿佛大家的回应。这一幕,也被相机定格。

将镜头推近,总书记的关切无微不至——

这是对生产的关心。

万亩甘蔗林中,习近平总书记同身着民族服装的蔗农走在一起,大家的笑容像甘蔗一样甜。总书记“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的叮咛深入人心。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古老荔枝树下,总书记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指出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这是对企业的关注。

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人们纷纷从商铺中走出来,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面对商户、小企业主们,总书记点赞道:“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这是对人民的关怀。

2023年,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书架上这张照片,便是总书记在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时留下的。

一度被洪水淹没的水峪嘴村已经修葺一新,村民家中窗明几净、暖气充足。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少年儿童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书架上多次出现总书记同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

2023年精选的,是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的照片。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看到孩子们正在学生农场劳动,总书记关心地说:“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不竭的力量

国徽高悬,熠熠生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瞬间。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2023年3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

铮铮誓言,响彻人民大会堂,回荡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回荡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

重温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信心十足、精神百倍。

信心,来自坚强的领导核心——

书架上,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的一张照片。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总书记感慨:“ 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言辞恳切。一个对于时间的理解“以百年、千年为计”的大党,正在用行动书写“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信心,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张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照片,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端详文物的一幕。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从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到汉中市博物馆;从中国考古博物馆,到浙东运河博物馆……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引人关注。正如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信心,来自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共识——

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国际贵宾集体合影。

近镜头 | 总书记书架上的2023

这届高峰论坛,有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如此多的各国各界朋友共襄盛举,清晰表明了国际社会人心所向。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

这是中国主张,也是世界共识。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加上这一次,11年来,“人民”一词在新年贺词中已经出现80多次。

品味书架照片,感悟新年贺词,我们满怀期待,我们更加坚信——

“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策划:霍小光、赖向东

监制:张晓松、鞠鹏

主笔:徐壮

摄影记者:鞠鹏、李刚、李学仁、黄敬文、谢环驰、王晔、岳月伟

统筹:杨维汉、王绚、白洁

图片编辑:毕晓洋、虞东升、李琰、徐亮

视觉|编辑:杨文荣、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摄影部联合出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1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习主席书架上的照片,记录了哪些珍贵瞬间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我们
2023-01-02 10:14:00
人民领袖|总书记心中“最美的劳动者”
央视网 二十几天前,在北京永定河畔,习近平总书记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种下多棵树苗。这一场景,和他几十年前在陕北梁家河扛铁锹干农活、几年前在甘肃古浪参与治沙劳动等“微镜头
2025-04-27 18:00:00
一见·从40年前的这篇文章,感悟总书记的思与行
...生有根。如今研读这篇文章,透过几个关键词,更能感悟总书记尊老情所蕴含的深邃思索。第一个关键词是“传统”。“‘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章中,习近平同志这样写到。出身红
2024-12-08 09:40:00
微镜头 | “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
原标题: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三十三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时间:8月20日下午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何为新时代中国力量,何为新时代中国精神,何为
2024-08-22 08:28:00
“中文书架”走进菲律宾国家图书馆
...包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足迹”系列图书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中外文版,还包括《大地的年轮——中国都市科幻小说佳作选》《中国火星纪事——中国火星题材科幻小说佳作选》等中国当代文
2023-10-08 04:30:00
原标题: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时间:9月7日日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灾情严重的村正是灾后重建关键时期。从哈尔滨市区出发,火车转汽车,一路奔波,
2023-09-09 14:53:00
时政微观察丨“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时说道。当年在西北干部群众嘴边,挂着一句口头禅:“找仲勋去。”简短的四个字,表达出习仲勋在
2025-06-15 20:28:00
时政长镜头丨不朽的丰碑
...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屹立河畔。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片红色土地,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
2023-09-30 12:11:00
...会大局保持稳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困难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做到了。”长路有险夷。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
2022-12-18 05: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2025年全国科普月秦皇岛市主场活动举行
河北新闻网讯(季海然)9月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秦皇岛市主场活动在秦皇岛市抚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2025-09-15 17:53:00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今后我们将长期坚持每月5日、15日、25日在固定场所开展招聘活动,就像农村大集一样
2025-09-15 17:53:00
国庆中秋假期火车票今起发售,17日开售十一当天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
2025-09-15 17:53:00
1600名国外游客打卡角山长城
河北新闻网讯(代明君、赵鑫)9月11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角山长城迎来了1600名国外游客,他们沿着蜿蜒的城墙漫步,沉浸式感受长城的雄伟壮阔
2025-09-15 17:54:00
长安大学成立新学院:首个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首批研究生9月底入学
华商网讯 9月14日,长安大学发布消息称,长安大学首个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首批30名研究生将于9月底入学就读学院
2025-09-15 17:54:00
小葡萄大产业,助力农民畅享美好生活!——专访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葡萄协会会长祁强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徐景春 王平)金风送爽,瓜果飘香。长沟葡萄熟了,济宁市及其周边县区水果市场上,长沟葡萄成为了广大消费争相购买的“水果宠儿”——从某种意义上说
2025-09-15 18:08:00
济南市莱芜区方下中心中学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禁毒宣传活动
鲁网9月15日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方下中心中学开展了以“珍爱生命
2025-09-15 18:09:00
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2025级新生军训开营典礼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张煜晞)9月15日,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2025级新生军训开营典礼。全体新生在操场列队集结
2025-09-15 18:10:00
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非遗炫彩,葫芦“圈粉”,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李雅雪)近日,2025年德州市广场舞大赛暨“文企携手·千人共舞燃消费”活动正式启动
2025-09-15 18:10:00
济宁太白湖新区国庆活动解锁假日新体验
大众网记者 王冉冉 通讯员 孟芬芬 济宁报道9月14日,济宁市太白湖新区发布公告称,国庆假期期间,太白湖新区围绕节日氛围营造
2025-09-15 18:18:00
微山县韩庄镇开展“家风家训拉家常”座谈会
群众参加家风座谈会大众网记者 朱晨 通讯员 孙欢 济宁报道9月8日,微山县韩庄镇开展“家风家训拉家常”座谈会,旨在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5-09-15 18:20:00
大众网记者 高靖程 通讯员 王萌 济宁报道8月以来,济宁市高新区洸河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联合12个社区启动企业大摸排专项行动
2025-09-15 18:23:00
河北新闻网讯(安桂凤)近日,张家口市房产交易中心驻赤城县样田乡张浩村工作队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全力争取帮扶资源
2025-09-15 18:31:00
河北新闻网讯(张丽萍)连日来,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河北省第九届旅发大会张家口分会场的“文旅+体验”京蔚高速旅游消费场景
2025-09-15 18:33:00
中新经纬9月15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15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5-09-15 1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