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宋子节
近期,“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在进行征文。此次正文活动旨在进一步激活古代典籍中的人权思想、方略、制度和历史经验等,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赵建文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中华典籍是中华文明中的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是我国当代人权事业的源头活水,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念已经并将继续在人类文明互鉴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赵建文表示。
“我国国礼中有一本1688年首版的法文版《论语导读》,这本书印证了当时儒家典籍在法国的传播。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赵建文表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等人非常推崇儒家思想,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在18世纪末曾被写入法国的《人权宣言》。”
赵建文指出,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写进了普遍性国际人权文书,一直发挥着世界性影响。“例如在《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建议写入儒家的‘仁’的理念。由于英语中没有对应词,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将‘良心’(conscience)一词写入《世界人权宣言》。这也印证了古代典籍中的人权思想、方略等推动着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赵建文解释说。
相关新闻: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面向海内外征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