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增进相互了解,共促人权进步”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10-28 05:5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 赫 刘仲华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3 版)

以“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近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瑞典、捷克、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人权领域代表围绕当前全球人权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多国学者赞赏中国人权事业成就

“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于2015年,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围绕“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深刻认识,中国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人民享有了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赞扬中国在人权保障和发展上的成就。她认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利益。

德国经济学家、国际物流专家乌韦·贝伦斯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见证了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中国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农舍得到整修,环境清洁,村民们对此感到满足且自豪”。

“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在社会经济和个体权利保障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德国蔡特金社会研究论坛研究员玛丽安娜·佩雷拉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表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这有助于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保障人权首要的是确保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呼吁欧洲国家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法国导演、纪录片制作人让·米歇尔·卡雷在研讨会上播放了他在中国西藏拍摄的纪录片《深入西藏》,引发与会嘉宾热议。他介绍,为拍摄这部纪录片,他深入西藏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采访,纪录片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欣欣向荣的西藏,那里的人们享有充分的住房、教育、卫生、宗教等权利。“个别国家滥用人权概念,在对中国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指责批评中国人权状况,这很不合理。”卡雷说。

“相较于部分西方媒体散播的涉疆、涉藏等不实之词,本次研讨会向与会者展示了真实、客观信息。这反映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更加积极进取。”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毛俊响对记者表示。

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新课题

研讨会期间,中外嘉宾围绕社会权利与经济不平等、数字技术与人权的交集以及可持续性——平衡个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权利等议题举行了三场平行会议。

多位学者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变,催生了许多新兴权利,如数字人权等。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新课题。

欧洲宗教哲学学院院长、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汉斯—彼得·格罗汉斯强调,个人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体也需要履行对于群体的义务。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应保持适当平衡。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国家的民众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欧洲人权法院资深律师托马斯·斯特劳布认为,国际社会对环境权的立法急需与时俱进,各国需采取更多措施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

瑞士日内瓦智库“普遍权利组织”执行主任马克·利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应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突出。例如,中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技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牛津大学副教授杰里米·诺克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确实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中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如隐私、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等。人们需要探讨如何在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中欧共同倡导对话合作促进和保障人权

推动人权事业发展是中欧两大文明的共同关切。“中欧人权研讨会”此前已举办8届。继在法国、荷兰、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成功举办后,今年来到德国。“柏林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也是东西相接、历史相连的地方。”会议承办方之一的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监事会主席阿克塞尔·黑格维恩说,讨论人权就意味着要开展对话交流、互相学习。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皮特·赫尔曼长期在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他说:“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能够促进人权研究。希望通过加强欧中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

国际科学哲学院主席、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呼吁开展更多文明对话,在对话中相互学习,探讨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权。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学国际法教授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戈麦斯表示,人权标准各有差异,正是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才需要进行人权对话。“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欧洲各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以增进相互了解,共促人权进步。”

新兴权利保护带来的全球性挑战难以依靠个别国家单独解决,而是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至今,中欧已持续开展两次数字领域高层对话;今年8月,中国和欧盟正式建立数据跨境流动交流机制。这为中欧开展新兴权利保护提供了合作基础。

“欧中人权对话很重要。”欧洲新闻通讯社欧亚频道负责人卡洛·马里奥全程参与了中欧人权研讨会的报道。他在报道中写道,在德国柏林召开的欧中人权研讨会围绕数据隐私、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新兴权利进行了讨论,其宗旨是通过双方深入交流,在人权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和促进人权,推动中国与欧洲在人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以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安迈尔表示,各国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切实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各类人权。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表示,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新兴权利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多样性,是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深化中欧人权机构和学者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为新兴权利的理论研究与保障实践注入新的智慧。

(本报柏林10月27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8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其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应对数字时代人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
2024-10-23 22:13:00
最后关头,没谈妥?冯德莱恩离开中国后,欧盟驻华代表团下挑战书
...,欧盟驻华代表团便向中国下挑战书,发表声明借所谓“人权问题”无端指责中国,同时,冯德莱恩还以中欧关系来要挟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选边站。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到访中国,与
2023-12-13 14:06:00
海外网马德里6月26日电(记者王丕屹)“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2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来自中国与20多个欧洲国家的100多名人权学者、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及青年代表济济一
2025-06-26 18:54:00
...柏林10月23日电 (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22日,“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主题进行
2024-10-23 12:40:00
...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其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人权相关议题展开交流。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赵树坤表示
2024-10-23 19:42:00
这个激烈斗争的领域,中国干了一件漂亮事
...激烈斗争的领域,也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哪个领域?人权!我们也不用回避,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权都是西方指手画脚的抓手,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比较被动,有一种挨骂
2023-09-21 08:11:00
【环时深度】在罗马感受中欧人权交流与较量
...理上的遥远隔不断沟通的诉求。当地时间9月2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2023·中欧人权研讨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
2023-09-25 10:05:00
海外网马德里6月26日电(记者王丕屹)“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2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研讨会以“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为主题,探讨全球技术浪潮中重塑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与
2025-06-26 18:54:00
...。文章称,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应当解释如何调整其对华人权政策。文章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些欧洲官员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指责中国的地方,就去指责人权。文章还进一步表示,西方
2023-06-19 15:5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10月31日,全球华人华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中心在千年古邑闽清揭牌。
2025-11-01 17:48:00
海外网10月31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10月30日报道,因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路易斯安那州五分之一的居民正因援助断供而面临饥饿
2025-10-31 17:14:00
韩国现一中高中男排访问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冯小伟)2025年10月29——30日,韩国现一中高中男排访问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并举行了友谊赛
2025-10-31 13:34:00
中国网10月29日讯 据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馆消息,近日,荷兰发生一起涉中国公民交通事故。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提醒在荷中国公民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025-10-29 21:52:00
中国网10月29日讯 据中国驻英国使馆网站消息,日前,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首相斯塔默涉华言论答记者问。记者:据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近日接受采访时称
2025-10-29 15:01:00
中国网10月29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阿尔及利亚国务部长兼外长阿塔夫通电话
2025-10-29 20:49:00
中国网10月29日讯今天,中国驻札幌总领馆再次提醒领区公民警惕“熊出没”,加强安全防范。近来,日本野熊袭人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
2025-10-29 14:29:00
利比亚紧急救援服务部门发布消息说,一艘偷渡船28日凌晨在利比亚西部城市扎维耶附近海域倾覆,造成18人丧生、18人失踪,另有92人获救
2025-10-29 13:33:00
中国网10月29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8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5-10-29 09:47:00
“福州—泗水”国际客运航线顺利启航
福州新闻网10月28日讯(记者 宋亦敏 通讯员 王蔚然 彭新建 江瑾婷)28日上午9时20分,搭载着136名旅客的MF8721航班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平稳起飞
2025-10-29 00:41:00
联合国、法国27日谴责以色列军方日前再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维和人员的行动。以军承认投掷了弹药,但否认向联黎部队开火
2025-10-29 00:3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通讯员 王子毅 记者 谢嘉迪)10月27日,厦航MF8661航班从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平稳起飞,标志着泉州至吉隆坡直飞航线正式通航
2025-10-28 07:5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 通讯员 戴佩琪)基于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的主角吴石保护下来的“末次资料”,到底有啥意义
2025-10-27 16:27:00
东航恢复中印航线:上海浦东⇌德里航班11月9日开飞
@中国东方航空 介绍,11月9日起,东航将开飞中国上海往返印度德里航线,由空客A330-200宽体客机执飞,每周三、六
2025-10-27 14:41:00
两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布消息,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2点45分左右,美国海军一架隶属于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MH - 60R“海鹰”直升机
2025-10-27 14: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