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湿气重”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养生热词,红豆薏米水、祛湿茶、艾灸拔罐等产品在朋友圈刷屏。但你是否真的了解“湿气”?祛湿真的能减肥吗?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刘刚将结合中医理论,为您一一解答。
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刘刚
刘刚指出,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六淫”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他解释道,外湿源于潮湿环境,内湿则因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其特点是重浊、黏滞、趋下,易阻碍气机运行。常见症状包括头重如裹、身体困倦、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皮肤油腻或湿疹反复等。女性可能出现白带异常,男性则可能表现为阴囊潮湿。“此外,关节酸痛、肿胀在阴雨天加重,也是湿气的典型表现。”
刘刚告诉记者,中医理论认为,“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可导致“痰湿体质”,表现为肥胖、肌肉松软、腹部肥满。
“但不能把湿气重等同于肥胖。”刘刚强调,湿气并非肥胖的唯一原因。现代肥胖多与热量过剩、脂肪堆积相关,湿气可能是伴随症状。
针对网上的祛湿方法,刘刚表示,祛湿茶有健脾祛湿和清热祛湿之分,性质各异;艾灸、拔罐则属于温热外治法,适用于湿热或痰湿型肥胖人群。然而,不同体质(如寒湿或湿热)需采用不同调理方式,盲目跟风可能适得其反。尤其要注意的是,祛湿并不能直接减脂——单纯性肥胖仍需依靠热量控制与运动,而病理型肥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则需针对病因治疗。
更需警惕的是,盲目祛湿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多数祛湿茶偏寒凉,长期饮用易损伤阳气,尤其不适合怕冷、舌淡苔白的寒湿体质者。过度拔罐则会破坏皮肤屏障,降低免疫力,反而增加患病风险。此外,一味追求祛湿还可能掩盖真正的病因,延误治疗。因此,调理湿气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越祛越伤身”!
对于因湿气导致的肥胖,刘刚建议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调理:
饮食上宜选择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粳米、山药、薏苡仁、冬瓜等,避免生冷寒凉、油腻甜腻的食物。运动方面,推荐适度出汗、晨练及循序渐进的方式,如快走、游泳或瑜伽。需注意的是,出汗过多反而耗气伤阴,与脂肪消耗无关。
刘刚特别提醒,若出现长期乏力、浮肿、舌苔厚腻等症状,可能提示湿气重。但需注意,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祛湿不是万能钥匙,减肥更没有捷径。刘刚强调,科学减重的核心在于理解热量与营养的平衡,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并根据个体差异动态调整方案,与实际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管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飞羽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