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汪昌莲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近日共同发布“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公众澄清零添加、草莓农药残留等说法背后的真相。这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连续4年开展的活动,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中国新闻网)
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层出不穷,在社交平台中频频刷屏,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困扰。食品安全谣言频现,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更严重影响到整个食品行业的声誉,损害了公共利益。基于此,有关权威辟谣平台近日共同发布“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对谣言内容、谣言传播轨迹、辟谣情况以及谣言的危害等进行总结,并通过科学解读为食品安全“正言”。
食品安全谣言频现并持续扩散,说明有关部门在信息发布上慢了半拍,让谣言抢了先机。辟谣当然必要,但也仅是一种补救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在及时辟谣的同时,有必要将谣言发布者绳之以法,及时公开查处情况,同时告诉公众不法分子是怎样造谣的、造谣的目的是什么,让大家看清造谣者的本来面目,避免再次上当受骗。
食品安全谣言频现,不只误导“舌尖”,更损害了大众的科学意识。这显然值得有关部门反思。事实表明,每次出现了食品谣言,均折射出有关部门在信息公开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存在短板。如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不但重视,而且敏感。只有对谣言传播的原因充分分析,才能设计出更科学、更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普教育。主流媒体、相关行业协会乃至相关企业,都应关注食品安全,传播科学知识,通过不断提高公众素养,不断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为食品消费创造良好生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