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李港兴 梁瑞宸
谭明缓是南宁电务段河池高铁信号车间助理工程师,也是一名毛南族小伙。
在谭明缓儿时的记忆里,从家门口放眼望去,群山环绕、江湖澄澈,他那时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2018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他先后辗转南宁、贵港、湛江等地工作。见过热闹繁华大都市的谭明缓,后来毅然下定决心主动申请回家乡参与贵南高铁建设。
“我的‘根’在这里,想为家乡作贡献。”问起为何回乡时,谭明缓的理由朴素而简单。他的家乡位于都安县高岭镇三合村,四面环山,村屯像珍珠一样散落大山深处。上中学时,他得步行几公里,再换乘摩托车、公交车才能抵达学校。那时,谭明缓便有个愿望:要是只坐一趟车就能去很远的地方该多好啊。
2014年,谭明缓考上西南交通大学,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谭明缓也距离实现愿望更进一步:终于可以去外面看看了。
“从金城江坐绿皮火车出发,晃晃悠悠到成都,20个小时的车程,我兴奋得全程都没怎么合眼。”谭明缓回想起外出求学的情景说。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车窗外风景在倒退,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奇事物涌入眼帘。“当时在成都第一次看到了高铁,比绿皮火车气派多了。”
时光荏苒,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家乡也会通高铁,更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家乡高铁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2018年,谭明缓进入南宁电务段工作。在参加南昆线百威段施工之余,他时常与村民话家常。交流间,他发现许多村民曾外出打工,铁路开通后,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收入也比外出打工时多,铁路变成了“致富线”,村民也过上了新生活。
“我们家那个小山村,什么时候也能乘上高铁的东风走上致富道路?”这颗种子在谭明缓心中种下,直到贵南高铁开工建设,梦想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2022年,得知贵南高铁建设需补充人员,他决定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工作。
来到河池高铁信号车间,26岁的谭明缓已是车间的“老职工”了。由于车间年轻职工多,技术、经验不足,为了带领职工学好业务,分管职教工作的谭明缓迎难而上。
在施工作业中,看懂施工图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大家“看图识物”的能力、全面了解施工工艺,谭明缓开办“青工夜校”,手把手传授技能。新线建设阶段,各项设施尚未完善,学习室与办公室还未建成,所以宾馆房间、车间会议室,都留下了他们学习的身影。
为尽快了解职工掌握技能的程度,谭明缓经常提前查看派工单,有侧重地跟班一些技术难度大的设备检修工作,并现场给予指导。
“贵南高铁介入初期,我们每天都在吃‘土’。”谭明缓谈及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时说。虽然他早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但在贵南高铁新线建设中,工作的艰苦程度还是超乎了他的想象。
贵南高铁横穿广西西北部和贵州东南部,沿途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岩洞广布。隧道内,灰尘密布,头灯一照,空气中满是细密的灰尘。一趟作业下来,大家的帽子、衣服、鞋子上都罩着一层“白霜”,口罩外侧也成了黑色。全线最长隧道九万大山一号隧道长约17公里,往返巡检一次需徒步近40公里,花费近10个小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谭明缓带领职工们日复一日进行着开通前的设备维护工作。
贵南高铁开通后,紧闭的山门被打开了。从“走出大山”到“走进大山”,谭明缓相信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运营,会有更多人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