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阅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再普遍不过的行为了,但您知道吗?一个简简单单的阅读行为,其实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处理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阅读方面的相关知识。

人类进化的历史已经几百万年,而人类拥有文字仅仅只有5000多年,科学家研究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语言,人们在阅读时,大脑中承担阅读功能的中枢内是相同的,位于左侧枕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人类专门进化出了一套系统,专门用来阅读吗?5000年的时间进化出这么一个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实现阅读这个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人类阅读过程是怎样实现的?
人类阅读过程是首先光线照射到文字上,反射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伤的感光细胞对成像的文字进行识别,形成文字信息,信息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枕叶,枕叶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后传递到大脑皮层。人类完成阅读过程。

我们眼睛是如何识别文字的?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人类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很多功能方面的限制,当字体成像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时候,我们视网膜不是所有的位置都能识别文字,在视网膜外侧有一处凹陷,颜色略深,我们称之为黄斑,这个位置视神经细胞最密集,人类仅能用这个位置识别文字。

所以,我们阅读过程中,必须让文字成像在这个位置,成像在其他位置,我们根本无法识别文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在小时候考试时经常偷看同桌的卷子,我是无法用余光看清他的答案,我必须把眼球转过去,使自己的眼睛盯着她的卷子,才可以识别出他的答案。这就是我必须让他的答案成像在我视网膜的黄斑上才行。当然,这个动作非常容易被监考老师逮到。

我们用眼睛来阅读文字,想实现一目十行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主要是受限于眼睛的功能,眼底虽然布满了视觉细胞了,但是,视觉细胞最密集的地方是位于一个叫中央凹的地方,只有这部分才能识别文字,中央凹一次只能识别3~5个汉字。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眼球,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球需要不断的调整位置,才能使文字正好呈现在中央凹上,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眼跳,由于我们需要时刻调整眼球位置,这就大大影响了我们的阅读速度。即使阅读速度最快的人,每分钟也只能阅读四五百个汉字。
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每分钟可以达到1000多个词,但是眼球运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个速度,限制了我们的阅读速度。所以,我们永远做不到一目十行。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人说自己可以快速阅读,这不是由于他的阅读能力有多强,是由于他在阅读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信息。不需要特别羡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23: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