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很多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14:37: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一阵,易中天先生的一句:乾隆就是个王八蛋,登上了热搜。民间再次掀起了对于乾隆以及大清帝国的评价。

很多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

那么备受争议的康乾盛世,到底如何呢?我认为它是一个虚弱的盛世,一个国富民穷的盛世。

一、经济的庞大

“19世纪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14世纪以后,虽然欧洲的人均收入慢慢超过中国,但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快。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它们附属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根据麦迪森所描述的,在1820年时(嘉庆25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32.9%。虽然这一数字被很多学者认为有些夸张,但清朝在当时的经济总量是绝对的世界第一,更别说乾隆年间了。

很多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

当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英国的8倍,俄罗斯帝国的6倍,日本的9倍,比刚刚建国的美国更不知要多多少倍。虽然大清王朝不重视对外贸易,但仅凭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它仍然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力量。

单以财富角度来看,当然可以算作盛世,但盛世还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饥饿的人民

1793年(乾隆58年),英国访华,正是这次访华促成了几十年后的那场鸦片战争。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虚弱的帝国。

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的研究,18世纪,普通英国农户一年的收入是137英镑,除去各种花费,每年能有11英镑的剩余。换成中国的白银,大约40两。而同时期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全年支出平均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为何会这样?

很多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

其实乾隆时期的粮食产量已经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红薯、玉米等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根据《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历代口粮总量发展呈总的上升趋势。其中秦汉为417.6亿斤,隋唐代为626.4亿斤,宋辽金元代为835.2亿斤,明代为1392亿斤。而到清乾隆晚期,一跃而达2088亿斤。

而与此同时的是,人口的大爆炸。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后,更加剧了这种情况,乾隆晚期就达到了3亿人,有人口就有生产力,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是无法负担这样的人口规模的。同样据《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秦汉为985.75斤,隋唐为988.7斤,宋辽金元为1457.87斤,明代为1192.94斤,而乾隆年间,仅为780斤,处于秦始皇以来历代最低水平。

而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印证这种说法。清朝以外族统治中原,自然会有民族矛盾,清朝前期小冲突不断,但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情况就非常普遍了,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直到乾隆去世,困扰他的白莲教也没有被平定,而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起义高峰,你想想看,如果人民吃饱了,谁会造反?

很多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假的,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

所以说,康乾盛世是个虚弱的盛世,在本就专制的制度下,还吃不饱饭,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就在乾隆去世的四十五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还不到半个世纪,这个东方强国就成了世界列强的瓜分对象,这个盛世徒有其表,不过是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8:45: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最重要的一项赋税改革,奠定了乾隆盛世
...这次却在号称康熙盛世时出现,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史料记载:“康熙末年,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可见土地兼并问题已到了很严重的程度。而这一问题带来的两个严重后果就
2023-06-05 13:27:00
中国历史上成就很大的康乾盛世为何质疑很多
...于一切不利于自己统治的异端思想开展疯狂的打压。 据史料记载,光是乾隆一朝,因为文字狱而人头落地的人数就不下数万。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到乾隆四十八年结束,这前后跨度三十年的时间
2024-04-25 23:18:00
满身荣光的皇帝,死后尸首却在臭水沟里被发现
...多儿子中的这一个。他在众多皇子中可谓是颇受宠爱。据史料记载,曾在乾隆非常小的时候。雍正就秘密下令立乾隆为太子。这两位盛世皇帝可以说是互相尊重,互相促进才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雍
2022-12-15 20:45:00
为何说乾隆活了89岁,带走了“康乾盛世”
...中,赵佗最猛,据说活了一百多岁,不知真假,毕竟先秦史料有限,也说不清。活过七十岁,且在位超过60年的帝王,也就乾隆、路易十四了。其中,乾隆在位60年,加上4年的“太上皇”,总
2024-07-11 21:02:00
揭秘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
...南,坊间对其下江南的目的,却是众说纷纭。虽然有很多史料都有记载,但是都不统一,甚至完全不同,导致备受争议。有人说,乾隆六下江南是为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有说那是去旅游观光,也有
2023-05-11 19:27:00
为何说清朝的“乾隆盛世”是徒有其表的
...正、乾隆三朝统治下的130年,被人们经常提及为“康雍乾盛世”。尤其是在位长达60年的乾隆时期,津津乐道的被引申为“乾隆盛世”。但所谓的“乾隆盛世”,真的是名副其实,还是盛名难
2024-04-12 17:17:00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
...当地对那些威胁皇权的人采取措施,比如八爷党集团。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雍正的打击面过大,手段过于残忍。凡是曾经没有站在他一个阵营的,统统予以严厉惩处,不是削爵就是囚禁至死。除
2023-06-08 09:17:00
“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福州开展
...界茶港之称。此次产出的文物中,也有不少与茶有关。据史料记载,唐王朝与周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唐茶便也随着使者、商人、留学生及僧人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茶文化的
2023-09-22 18:38:00
历史学家给封建王朝盛世的定义是国家统一,经济,军事,文化都达到最繁荣阶段,才能称为盛世之治,比如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都是因其仁爱政策而取得的成绩
2023-02-16 15: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