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方莉
在全国范围内,不仅襄阳有岘山,浙江湖州、东阳等地也有岘山。为何说只有襄阳的岘山才是文化名山?孟浩然登临岘山,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的背景又是什么?
西晋立国之初,羊祜以都督荆州诸军事的身份出镇南夏,驻地所在,就是晋、吴争持的前沿——襄阳。镇守襄阳期间,羊祜与东吴大将陆抗惺惺相惜。
“羊公”这一尊称甚至来自敌国——吴国。羊祜能得此尊称,并不仅仅因为怀柔,而是有仁爱之心。他在襄阳倡导积极垦田,让军队自给自足,大大节省了民力。他不肯循旧例毁坏前任所住的宅第,认为“死生有命,非由居室”。遗憾的是,羊祜没有完成平吴大业便病终。在他死后,他推荐的后任杜预完成了统一大业。
孟浩然虽一介布衣,但在登临的这一刻,进入当年羊祜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说,这是盛唐气象与魏晋风骨的一次对接,于是有了这首堪称怀古典范的诗。这首诗,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度的沉寂、中断之后,续接上了岘山的文化经脉。自此之后,关于岘山与堕泪碑的题咏极一时之盛。似乎每位到岘山的诗人都成了哲学家,苦苦追寻人生大道。这些名字排得很长:张九龄、李白、白居易、元稹、陈子昂、李颀、刘长卿、王安石、苏轼、曾巩……到襄阳游历的士人必至岘山,必看堕泪碑、怀羊叔子,并诉诸笔端,题咏不绝,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全唐诗》中“岘山”二字出现了70次,“岘首”出现了41次。
写《与诸子登岘山》时,孟浩然已40岁。孟浩然一生都没有为官,以“山人”终老,他甘心吗?想来并不,不然也不会发“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的牢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