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城姊妹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04: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长城姊妹楼

1925年,潮河西岸卧虎山长城及姊妹楼。 加藤新吉摄

长城姊妹楼

上图为1902年德国公使穆默拍摄的古北口长城,下图为2023年阮明昊同角度复拍。

长城姊妹楼

左图为上世纪30年代姊妹楼北长城航拍,右图为2023年阮明昊同角度复拍。

长城姊妹楼

途经古北口的骆驼队

长城姊妹楼

1940年,古北口市街全景图。

长城姊妹楼

上图为1925年姊妹楼,下图为2014年复建的姊妹楼。

在北京密云古北口,潮河西岸卧虎山长城下,有一对并肩屹立的空心敌台。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依山临河而建,从远处看,宛如两姐妹挽着胳膊向东瞭望。这就是万里长城敌台奇观——姊妹楼。

古北口地处燕山山脉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地势险要,有“京师锁钥”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在此设防,北齐修筑长城,金代建北口城和铁门关,明朝重修长城,并在周边建起关隘、屯堡。

据说,明代以前,长城敌台都是实心。抗倭名将戚继光驻守蓟镇后,发现守城士兵风餐露宿、无所遮蔽,边墙上也没有储存武器、弹药的地方。敌兵突袭,势必难以抵御。于是,戚继光根据实战经验,在长城上建起中空、四面开窗的空心敌台。

空心敌台据险而建,如同小型城堡,“内卫战卒,下发兵炮,外击敌人”,从而使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据文献统计,截至万历九年(1581年),密云境内长城的空心敌台多达343座,姊妹楼就是其中两座。

姊妹楼是民间俗称,也称“姐妹楼”“双楼子”,史书上并无确切记载。从上世纪初开始,一些外国摄影师、探险家和旅行者被姊妹楼的倩影所吸引,陆续造访古北口,留下很多珍贵照片。照片中的姊妹楼并排相错,高处的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四面均有三个箭窗,窗口两券两伏。低处的一座,平面呈长方形,大面有四个箭窗,小面有两个箭窗。两座敌台由台阶相连,彼此互通。

按说,长城沿线各敌台之间,都有一定距离。但姊妹楼并肩屹立,相隔仅2米多,在长城全线十分罕见。为何这样设计?有人认为,是为了让更多士兵驻扎,以应对紧急情况。也有人认为,两座敌台各有用途,其中一座用于屯兵,另一座用于储存武器和给养。尽管说法不一,但都体现了姊妹楼地处战略要地。

姊妹楼是冷兵器时代古北口军事防线的一部分。古北口两山夹持,西有卧虎山长城,东有蟠龙山长城。姊妹楼位于卧虎山长城的潮河口处,与潮河水关相连。龙盘虎踞,紧锁潮河。自姊妹楼向西北,陡峭山峰上还建有一道支墙,串联起三座敌台,以掩护古北口的侧翼。

1933年长城抗战,中国军人在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由于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悬殊,数千名中国军人在战火中英勇牺牲,长城沿线多处敌台被日军炸毁。姊妹楼部分受损,后来历经风雨侵蚀,逐渐坍塌。

“矮的敌台只剩下渣土,高的敌台还有一部分残存。”2010年,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密云文管所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复建姊妹楼被提上日程。“幸运的是,两座敌台基座都基本完整。”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主持该项目的负责人,根据现场勘探、测绘数据,参照历史照片,反复计算比对,按历史原貌复原设计。

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负责项目施工。该公司密云项目经理刘长春带领工程队,“把姊妹楼废墟上的渣土都仔细筛了一遍”。拣出来的旧条石、城砖、吐水嘴,复建时再次利用。新添的条石、城砖,刘长春找当地石材由石匠按原形制手工仿制。2014年姊妹楼复建完工,重新屹立卧虎山下潮河之滨。文/本报记者 张小英图/阮明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华文明的“和平之线”
...文转自:北京日报中华文明的“和平之线”——从古北口长城看长城精神价值意蕴孙希磊1945年9月13日,八路军与苏联红军在古北口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2024-06-03 04:36:00
河西村:古北口下的百家姓村落
在长城脚下,有一座古老的边关营寨,因为茂盛的柳林中既有衙署,又有校场,还有驻军兵营,所以旧称柳林营。柳林营现称河西村,因为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座由边城演变而成的古村落坐落于潮河西岸
2023-09-04 11:26:00
本报讯(记者 崔毅飞)申报长城抢险加固项目,编制城堡活化利用规划,启动“密云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北京青年报记者7日从密云区“两会”获悉,密云区今年将继续加强对长城
2025-01-09 10:22:00
1984年我们徒步考察明长城,是8月4日到的承德金山岭。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下雨,早晨仍下。10点左右雨停了,天有些晴,定好吃过午饭去金山岭。元华提出住一宿,多带了些水和
2024-09-06 09:17: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抗战长城”古北口
本文转自:新华网这是古北口长城景色(11月14日摄)。古北口长城坐落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含明长城和北齐长城。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明长城遗迹全长20余公里,由卧虎山、蟠龙山、金山
2023-12-05 18:19:00
无人机巡检20公里长城仅需2小时
无人机可远程监控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一直以来,长城保护员以脚步丈量巡查长城,寒来暑往坚持不懈,用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保护长城。如今,随着技术进步,新一代长城保护员坐在办公室内,通过一
2024-06-05 08:08:00
现存最陡峭长城年内完成抢险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最陡10米坡度达72度现存最陡峭长城年内完成抢险长城“最陡墙体”存在极大坍塌风险,亟须抢险加固。 本报记者 甘南摄本报讯(记者 于丽爽)9月下旬,北京市2023
2023-10-18 05:13:00
八达岭段长城有望整体开放 590米未开放长城年底前完成修缮
...检查施工情况。 本报记者 于丽爽摄本报记者 李瑶八达岭长城景区西侧,总长度约590米的未开放长城正在修缮中,预计年底前完工。这将推动八达岭段长城整体开放。从八达岭森林公园大门
2023-11-04 10:24:00
...转自:北京晚报发掘工作刚5天就发现石雷脊兽勾头箭扣长城考古惊喜不断本报讯(记者于丽爽)5月9日发掘第一天,就发现了石雷、弹丸;5月12日,又发现了建筑构件脊兽、板瓦、筒瓦、勾
2024-05-13 13: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