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痕迹神探 让物证快速开口说话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05 09:3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痕迹神探 让物证快速开口说话

在国产快检仪平台做实验

痕迹神探 让物证快速开口说话

韩俊萍在执勤

痕迹神探 让物证快速开口说话

韩俊萍工作室(2018年分局给其命名)

人们常说“刑警是打击犯罪的尖刀”,这把尖刀的刀锋,无疑是雷厉风行、火眼金睛的侦查员,而挺起刀锋的刀背便是刑事科学技术人员。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有一位女博士——韩俊萍,她扎根刑事科学技术岗位,参与处理案件7000余起,处理生物检材1.6万余个,出具或协助出具鉴定书300余份,实现“零失误”。

她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刑事科学技术课题的研发工作,编写相关行业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她作为国内专项研究团队的核心骨干,主攻国产某型快检仪和配套试剂卡盒的研究工作。

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国内首台成熟可靠的一体化快检仪问世,以前需要6至8小时的样本鉴定,现在约两小时即可完成,不仅大幅提升检验效率,更是打破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仪器的状况。

韩俊萍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2017年获公安部鉴定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荣获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重大技术突破奖,2024年当选“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三季上榜人物。她参与研发出国内首台成熟可靠的一体化快检仪,不仅打破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仪器的状况,还在国际刑事技术装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临危受命一切用证据说话

今年37岁的韩俊萍,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2016年7月,获得公安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她,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顺利毕业,来到朝阳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成为一名刑警。

俗话说,“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刚刚踏入警营的韩俊萍立志要用自己的所学多破案、破大案。“选择从警之路,就是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在一起盗窃案件中,侦查员工作多时,却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韩俊萍“临危受命”,对现场采集的百余件物证进行勘验。样本处理完,手已经酸痛不已。然而,这才只是检测工作的开始。

她小心翼翼地开始实验、比对……不知不觉,已至深夜。如今回忆起第一次在实验室连夜工作的场景,她说:“我记得当时一点都不困,因为每早一秒完成工作,就有可能尽快将嫌疑人绳之以法。”

次日清晨,她在一个物证上发现了端倪,经分析嫌疑人应为一名男性,并确认其身份。

专案组接此线索反馈,随即出动,将嫌疑人抓获,后经过调查,疑案告破。

得知消息,韩俊萍的内心非常激动和兴奋。尽管没有亲手将嫌疑人绳之以法,但她知道,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正是因为她的辛勤付出,为大家在案件无处下手之时指明了方向。

受理各类案件7000余起实现相关工作“零失误”

从警8年来,韩俊萍先后受理各类案件7000余起,处理生物检材1.6万余个,出具或协助出具鉴定书300余份,实现了相关工作“零失误”。

“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无辜的人。”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的辛苦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多少个夜晚,当大地已然沉寂时,她仍在实验室中挑灯夜战;多少个假日,当百姓万家灯火时,她仍在与物证“较劲”,以获取细微之中的蛛丝马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违法犯罪手法也不断迭代更新,给刑侦工作带来挑战。韩俊萍告诉北青报记者,刑事科学技术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占得先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投身科研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首台“破案神器”问世

近年来,韩俊萍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相关研究,并结合自身经验,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检验、鉴定工作法。她还被公安部鉴定中心某科研团队选为研究员,并作为团队的核心骨干,投入到国产某型快检仪及配套试剂卡盒的研发工作中。

韩俊萍和她的团队经历了多次失败,“我们需要从几十种辅料中选出合适的成分,再用不同比例交叉配比,经过48小时处理后才能评估它的有效性,这之间有成千上万种组合方式,一旦错了就要重来,是个相当磨性子的过程。”韩俊萍说,除了试剂的准确度,实验中还要考虑保质期长度、试剂成本、便捷性、量产可行性等问题,其间一旦出现问题,还要从头再来。韩俊萍团队从原理样机、工程试验到运行测试、产品定型,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无可挑剔。

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国内首台成熟可靠的一体化快检仪问世。原先需要6至8小时的样本鉴定,现在两小时左右即可完成,该快检仪器被业内人士赞誉为“破案神器”。

“这次快检仪研发在国内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韩俊萍告诉北青报记者,团队只能通过逐项摸索、稳步推进,其间,失败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她说,不论经历多少次失败,团队所有人都没出现过放弃的想法。最终,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团队实现了快检仪按时定型和投产,圆满完成了研发任务。

韩俊萍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还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刑事科技课题的研究,编写相关行业标准2项、发表科研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而她参与研究开发的快检仪,在2017年时获公安部鉴定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荣获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重大技术突破奖。

此外,该技术不仅打破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仪器的状况,还因检测范围比以往进口仪器更广,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在国际刑事技术装备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韩俊萍也在2024年当选“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三季上榜人物。

文/本报记者王浩雄

统筹/孙慧丽

人物对话

不能有“差不多就算了”的想法

北青报:您从小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吗?

韩俊萍:我起初是学医的,哥哥是一名警察,其实我从小对这身制服还是挺向往的,所以就想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觉得,在年轻时候就要朝自己向往的事物多尝试一些,不留遗憾。

北青报:在工作中,您遇到过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韩俊萍:是取舍。其实我挺感谢我爱人的,那段时间我刚刚结婚,除了在单位完成本职工作,就是抓紧时间去研究室做实验,有时忙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5点又要上班,和我丈夫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面,不是异地却胜似异地。多亏了他支持我的工作,还时常给我鼓励,才让我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工作。工作中,家人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北青报:您所研发的新技术比进口设备兼容性更广,成本更低,您一开始就以此为目标吗?

韩俊萍: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研发出国产的快检仪,越失败,我们越不甘心,总觉得耗费了这么大的时间、精力、物力,就只弄出来一个和进口仪器差不多的东西?科研工作越是接近成功,我们就越是不满足,设定了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就算是现在,我们团队依旧在做着研发工作,想要给侦破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有力度的支持。

北青报:面对这些劳心劳力、费时又难完成的挑战,您是如何做到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初心的?

韩俊萍: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我抱有一颗“贪心”,不能有“差不多就算了”或者“躺平”的想法。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面对挑战,都应该耐得住性子。后辈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观察世界,我是如此,我的后辈亦是如此,我当然也希望能筑造一个更高的肩膀供后辈立足。

我也常常和学生们说,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继续试错的勇气。虽然要抱有目标去完成工作,但眼光一定放长远,不要小看自己,不轻视任何一份工作,不要只凭现有的能力来判断行还是不行,脚踏实地去做,之后一定会有所成就。

新闻内存

言传身教培养新锐力量徒弟们已能独当一面

韩俊萍以队为家,把青葱岁月,定格在一桩又一桩案件上。她深知个人自身业务水平再高,对促进刑事科学技术事业整体发展终究作用有限。要想实现提质增效,就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和“传帮带”工作,如此才能推动队伍整体的能力提升。

近年来,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有多名相关领域的研究生脱颖而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她不仅把个人的创新思路及有关工作法倾囊相授,还注重在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到从事刑事科技工作所必需的严谨性,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掌握到刑事科技工作的精髓。

如今韩俊萍的徒弟们,已成为公安刑事科技队伍的重要力量,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成功破解一起又一起复杂案件贡献重要力量。

韩俊萍所在的集体是公安队伍中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他们把处理案件、生物实验、文书出具等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在高空抛物现场找到真凶,为寻亲多年的事主找到走失的家人,替受害者伸张正义……严谨、细致、认真,让这支团队不断成长。在2023年北京市公安局首次相关技能比武大赛,他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责任编辑:朱佳琪(EN04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臭,冒着中毒的危险,反复在腐骨烂肉中寻找和提取痕迹物证,分析作案方式。经过详细勘察,刘鹏宇和同事最终作出“现场动物尸体系被爆炸物炸伤头部后被枪杀”的案件定性,否定了网络“毒杀
2023-07-31 03:46:00
...击。勘查完现场回到办公室就是开展现场提取的各类痕迹物证的检验,然后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和方向。”顾丹骁说,刚踏入技术岗位时,他对刑事技术一窍不通,最初
2023-11-20 16:33:00
坚定不移站在打击犯罪前沿
...工作中他细致、认真地查找和发现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物证,通过这些痕迹物证循迹追踪,查询并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侦查破案指明方向。在检验鉴定工作中,他以严谨、求真、务实、科学的态度
2023-04-24 06:36:00
让证据“说话”的“痕迹捕手”
...。民警并没有气馁,蹲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搜寻有价值的物证。终于,在防盗门下面发现了一滴不起眼的血迹。经过检验,民警成功比中了嫌疑人身份,使其迅速落网,为被害人讨回了公道。“一枚
2024-08-23 15:11:00
铜梁民警谭力月:“耳聪目明”的刑侦“工匠”
...拥有过硬本领的刑警,总是能凭着一双敏锐的眼睛,透过物证拨开迷雾,让罪犯无所遁形。在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这位刑警有点与众不同——具备痕迹、声像两个专业鉴定资格的谭力月,
2024-12-25 17:47:00
...□本报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戴逸轩 王岩在他眼中,痕迹物证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纹路,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警29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刑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痕迹
2023-07-05 06:25:00
水木年华演唱会上怀念朱令:曾一起参加清华社团,她非常勇敢
...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警方称,确有一
2023-12-25 15:12:00
...在距离地面6米至7米高的L形钢架上,要获取第一手的痕迹物证,必须攀爬到钢架顶端,再沿着与地面平行的钢架移动,才能到达设备安装的位置。在平均车速10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上空取
2023-03-14 10:19:00
...功2次,获得个人嘉奖2次,共勘查现场1600余处,提取痕迹物证、比中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去年4月,闽侯县某小区内一人身亡,地面上有大量血迹,身旁散落着手
2023-02-24 07: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