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戴逸轩 王岩
在他眼中,痕迹物证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纹路,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警29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刑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痕迹检验正高级工程师李韶峰以对千余起案件鉴定零失误的业绩,在平凡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
迎难而上
时间回到2010年。
盛夏,天气格外闷热。徐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刑警大队刑事技术室里,四五名民警正围着李韶峰,只见他盯着电脑屏幕飞快地捕捉比对库里每一枚指纹的特征。
“找到了,就是它!”现场民警欢呼起来,李韶峰布满血丝的双眼闪烁着锐利而欣慰的光芒。
仅凭一枚残缺不全的指纹,他们连续数日攻坚,最终比中指纹。数日后,专案组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至此,一起盗窃案成功告破。
刑事技术是个技术活,更是辛苦活。在案发现场,既要爬高楼、钻下水道、踩泥泞、俯下身子做勘查,还要经常忍受血腥、难闻的气味。但再恶劣的环境,李韶峰只要进入现场,不找出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誓不罢休。凭着这股钻劲儿,许多疑难案件在李韶峰手上迎刃而解。
2015年,某小区发生一起命案,李韶峰在对现场勘查后,通过提取现场微量物证并分析死者的体位特点,会同法医对致死原因进行解析,对案件侦查方向的确定以及最终的侦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细如发
2003年,某村发生一起猥亵案,嫌疑人面对警方讯问百般抵赖,拒不交代,现场也无明显痕迹物证。怎么办?李韶峰没有气馁,细致观察、检查,最终在嫌疑人右手食指指缝里发现了疑似血迹,最终通过DNA鉴定证实了嫌疑人的作案事实。
2017年,某小区门口发生一起伤害案。现场勘查中,李韶峰敏锐发现了现场的反常情况,通过现场模拟复盘,反复进行实验,并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最终,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李韶峰准确筛查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将案件破获。“哪怕只有1%的可能提取到嫌疑人的痕迹物证,他都会尽100%的努力。”同事李真这样评价李韶峰。
执着坚守
“韶峰哥,从警都快30年了,你是不是已经练就了火眼金睛?”“还没那个本事。”面对年轻同事的提问,李韶峰淡淡地说。在许多同事看来,不论多么疑难的案件,只要李韶峰在,他们心里就感觉踏实。
痕迹检验工作不像抓捕嫌疑人那样惊心动魄,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缜密。同事说,曾经遇到一天需要勘验十余起案件现场的情况,他们心里有点犯怵,李韶峰就安慰大家说:“没事儿,咱们一个一个按程序做就是了。”
多年坚守在现场勘查第一线,李韶峰突出的感受是随着社会发展,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带着一名基层刑事技术人员对事业的热爱,他认真钻研业务,默默耕耘,近5年来,在报纸、期刊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6篇,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出具无差错鉴定书120份,参与出具并被法庭采用、作为审判证据的鉴定书100份,受理各类痕迹检验鉴定220余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