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民族迁徙与族际交流是贵州历史文化构建的主要成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04:53: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在今贵州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300余处。几乎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在贵州都可以找到代表。从史前时代起,古人类之间便通过迁徙等方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交流。水城硝灰洞人创造的“锐棱砸击法”,展示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点,而它在东南亚也有类似发现。古DNA研究成果显示,距今1.1万年前的惠水清水苑大洞人,存在着东南亚现代人中才能见到的线粒体DNA上的某种单倍群突变。说明距今2.2万年前,中国南方古人类与东南亚古人类已经有了遗传学上的交流。

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地区历史文化形成的主要推动力。它不仅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更因各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传统和历史,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古“濮”人是贵州高原的主要居民,先秦时主要分布于今重庆与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等地,因“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今贵州省的仡佬族即属古濮人后裔。

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武帝派唐蒙通夜郎,约为置吏,从而打破了西南夷的封闭状态。之后的“募豪民,填南夷”,从四川迁入一批豪族大姓。这些大姓分布在贵州境内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成为第一批迁入贵州的汉族移民。主要有龙、傅、董、尹、谢等大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州境内出现了几次少数民族大的迁徙。除中原汉族因避难大量南迁外,僚人迁徙规模最大。此外,包括大部分苗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因封建统治者一再征剿,被迫向西向南流徙。其中一部分深入到今贵州境内的黔东北、黔东南一带定居下来。与此同时,百越民族也逐渐从南面的两广北迁,分布在今黔桂两省区的毗邻地区,以后逐渐北上,分化为布依、侗、水等民族。而一部分彝族先民则从滇东北逐渐东迁,定居在今贵州西部地区。于是,贵州成了南方古代四大族系的交汇地。

唐宋以后,随着古代族群向单一民族的演进,贵州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日益频繁,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逐渐形成。但在明清以前,贵州境内居民主要仍是少数民族。即所谓“夷多汉少”。

明初的“调北征南”,导致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贵州,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屯军及其家属。清代的“改土归流”,统一行政建制,使大批汉族官吏、地主、商贩、工匠接踵而至。此后,汉族人口逐渐超过少数民族。

民族迁徙与族际交流是贵州历史文化构建的主要成因。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始终采取压迫与同化政策,但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经过和谐、包容历史文化的长期浸润,贵州各民族反而通过族际间的交往与交流,构建出了各民族既维系着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在共同的家园过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社会生活。屯堡文化延续600余年,正是这种和谐共生文化的最好证明。各民族的和谐关系成了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并不断丰富着以山地为主要特色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

扫码读“读方志 行贵州”栏目稿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贵州历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很多。贵州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经过长达数千年,乃至数十万年的历史陶冶形成的。贵州历
2023-08-04 03:08: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飞阅13个省区市,他们为万里长城“造像”
...型,用于隐藏资源发现、文化遗产展示、病害分布调查与成因分析等多个领域。两万公里的无人机飞行距离、300多万张高清图像、超过40TB总数据量……4年多时间,李哲和团队成员跨越1
2023-12-15 23:09:00
...,要深入挖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历史文化,加快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新时代以来,贵州在文化建设上踔
2023-08-28 02:24:00
...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这是继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
2023-10-20 05:51:00
【新词汇,在贵州⑤】四大文化工程
...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省份。
2024-03-11 12:22:00
名家视点|毛佩琦:从历史大格局观察贵州屯堡文化
...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毛佩琦从历史大格局观察贵州屯堡文化,会得出什么样的解读?毛佩琦
2023-09-01 20:16:00
周必素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4-06-26 06:11:00
...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在工作方案中对高质量开展文艺精品创作、高质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很快,贵
2024-04-10 06:00:00
...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做深屯堡文化研究,推动贵州历史文化发挥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入研究挖掘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
2024-10-23 06: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