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李庚李芳
2014年6月以来,云南率先以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等为试点开展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区创立了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群众全程参与、工程建设与管护等“六大机制”,农田水利改革不断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美丽的“盆景”逐渐变成了枝繁叶茂的亮丽“风景”。到2021年底,全省累计推进实施农田水利改革项目802个,总投资162.02亿元,其中,政府投入70.02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入92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万公顷,取得了群众增收得实惠、社会资本有收益、政府管理有效能的良好改革效果。
2022年,云南继续把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发力”推进农田水利改革作为水利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位推动各项措施有效落实。2022年3月,省政府在元谋县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面部署以水价改革为引领,“两手发力”推动农田水利改革实现新跨越。云南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试行)》《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办法》等系列文件,全面部署水价改革工作,为推进农田水利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全省各地不断总结改革经验,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取得新的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向市场要资金、向市场要技术、向市场要效率,有力促进了云南水利建设健康发展。2022年12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云南调研农田水利改革后作出“云南农田水利改革特别是农田水利落实‘两手发力’要求起步早、行动快、有成效,经验和做法值得关注、总结和推广”的批示,对云南“两手发力”推动农田水利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总结近年来云南“两手发力”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持续发力。
——高位推动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前提。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改革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关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系统谋划改革经验推广的顶层设计,多次召开全省农田水利改革现场推进会,签订农田水利改革责任书,压实改革经验推广责任,并将农田水利改革纳入省委年度改革工作台账推进、督查、考核,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水价引领是推进改革的“金钥匙”。水价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破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云南农田水利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建立了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水价体现了水资源的商品属性,通过水费收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有力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只有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合理反映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水费收缴全覆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良性运行。
——“六大机制”是推进农田水利改革的有力支撑。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等试点项目的成功,在于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群众全程参与、工程建设与管护等农田水利改革机制,以机制为支撑,系统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
——“两手发力”是推进改革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推进农田水利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政府+企业”“企业+农户”“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让市场主体“进得来、稳得住、有收益”,并通过市场主体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供水保障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推动工程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