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韩信临死到底说了什么,为何让刘邦吓得汗毛倒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10: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韩信生于乱世之中,他的一生坎坷多磨,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得以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然而,他所经历的挫折和背叛,却也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先是投奔了项羽,但却没有得到重用。之后,他又被刘邦气得离开了刘营。但最终,他被萧何追回并且被推荐给了刘邦。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将领,但是他的成功却被萧何给毁了。

萧何在一个夜晚诱骗韩信进入宫中,而吕后则趁机下手,将韩信处死。当时,韩信怒不可遏,临死前还留下了一句话,刘邦得知后,立刻被吓得汗毛倒竖。那么韩信到底说了什么呢?

韩信一代战神的起家

韩信从小就深受战乱之苦,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一路逐梦,历经波折,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然而,他的野心和自负,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初次辅佐项羽时,韩信用计奇袭赵国,帮助项羽一举击败了强大的秦军。但项羽却没有珍惜这个有才华的谋士,而是将他当作普通的下属,没有加以重用。于是,韩信只好转投刘邦,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刘邦却未曾看到他的才能,让他失望不已。

直到萧何出现,才为韩信带来了翻身的机会。萧何看中了韩信的才华,让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韩信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协助刘邦平定项羽,夺取了天下。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韩信的野心逐渐失控,他试图自请加封为齐王,企图得到更大的权力和地位。但刘邦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他不想让异姓王存在。韩信的自负和野心,让他在刘邦心目中失去了宝贵的地位和信任。

刘邦虽然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爱才惜才,但他却容不得异姓王的存在。韩信自请加封为齐王,企图得到更大的权力和地位,但遭到了刘邦的拒绝。韩信的野心逐渐失控,在和项羽的决战中,韩信再次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他在关键时刻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刘邦暂时将他加封为齐王。这个要求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带有威胁性的。韩信要么得到刘邦的答应,要么他就不去支援刘邦,这将会让刘邦在和项羽的决战中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刘邦为了保持士气,只能勉强答应了韩信的要求。然而,这个决定却让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韩信的野心和自负,加上与刘邦的隔阂,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在吕后的设计下,韩信被视为叛国者而被杀死。

狂妄自大,终究付出惨烈代价

不得不说刘邦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他在历经沧桑后终于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在他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韩信这个人。韩信是一个极其聪明、有才华的将领,他曾经为刘邦赢得了很多胜利,被誉为“无当的神将”。但是,韩信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想要封王,有一天他终于向刘邦自请封为齐王。刘邦一开始并没有同意,但后来为了求得韩信的支持,不得不妥协了。

可是,这个妥协让刘邦心里一直很不舒服。他觉得韩信太过自负,有很大的野心,很难控制。于是,当吕后建议杀死韩信时,刘邦虽然并不是很情愿,但还是同意了。他认为这是为了国家稳定着想,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当刘邦听到韩信死前说的话时,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尔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时,他整个人都惊呆了。但更令他感到后怕的是,韩信在死前竟然还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这让刘邦感到很不安。

韩信是一个具有极高战略智慧的将领,他的作用不言而喻。刘邦看中了韩信的才华,派张良去封他为齐王,想要将他拉拢到自己这边。而项羽也不甘示弱,派人前去劝说韩信,想要与他结盟,共同分一块天下。

韩信的懊悔,终是太晚了

蒯通看到这种情况,知道韩信的选择将决定天下的走向,于是决定给他出谋划策。他建议韩信背叛刘邦,自立为王,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韩信并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他选择了跟随刘邦。在韩信去世之前,他忆及当初的选择,深感遗憾。才有了上面的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当时的选择感到后悔,认为自己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

这句话也让刘邦感到了压力和惊慌,因为他知道蒯通的能力和智慧,他意识到,如果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完全不同。于是,他深深地感到了蒯通的威胁和危险,而这种感觉也让他对蒯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当年,韩信初次被贬时,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他比谁都清楚,狡猾的兔子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占优势,因为它们最终也会被猎人抓住,被人拿来煮。而那些追逐兔子的走狗,也只能在兔子死亡后黯然离开,不再有寻找猎物的欢乐。即使是天上的飞鸟,也难以逃脱人类的猎杀。在无尽的箭雨中,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

更重要的是,韩信明白,当国家遭受外敌侵犯时,谋士出谋划策虽然能够解危济困,但最终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韩信的一生注定是坎坷的,他不得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随时准备面对各种可能的变故。

可惜呀,韩信的野心却不小,他想要自立为王,独霸一方。然而,在当时的局势下,这样的野心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他拒绝了蒯通的背叛建议。

对于刘邦来说,他虽然没有亲手动手,但是默认了杀良将的事情。当得知韩信临死前的遗言时,刘邦感到后怕。但实际上,他并不需要害怕。韩信的性格注定了他的一生坎坷,而他的野心也注定了他对刘邦的大业起不了实质性的伤害。

萧何能够懂得自保,而韩信却是不自知的。他的谋略与胆识令人敬畏,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掌握命运的大权。在那个乱世之中,唯有刘邦这样有远见卓识、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就霸业,而韩信最终只能成为历史的过客。

韩信临死之际,心中不禁悔恨,为自己曾经的决策所困。他知道自己错失了一次成就大业的机会,也知道自己没有听从那位谏言的良言,这使得他的心情异常沉重。韩信与刘邦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性格上。

刘邦有着决断力和果敢,而韩信则善良且容易动摇。若是韩信也像刘邦那样果决,或许他就不会错失良机,也不会让刘邦感到后怕了。然而事实是,他的内心总是忧虑和犹豫,这让他在关键时刻失去了机会。刘邦之所以后怕,还是因为韩信曾经是他的手下,如今却成了想要推翻他事业的人才。韩信的死让他感到压力,他深知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信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吓得汗毛倒竖
...到赏识,说到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机。例如楚汉争霸时的韩信,他先是投奔项羽而不受重用,此后更是被刘邦气得月下出走,好在最终被萧何追回并且被推荐。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最
2024-06-07 17:14:00
韩信死前说了一句狠话,吓的刘邦汗毛倒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说的就是韩信,而“存亡两妇人”说的也是韩信,两妇人分别是一个洗衣的妇人和刘邦的老婆吕雉,前者给了韩信生的机会,而后者却灭了韩信整族。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2023-10-11 08:27:00
哪2个人若是不死,刘邦不敢杀韩信
前言:韩信,一个从胯下之辱中崛起,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千古第一名将。他曾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功勋卓著。然而他最后却因刘邦的猜忌而遭杀害,生前的功业也化为乌有。韩信之死,一直以来
2023-10-26 14:32:00
韩信为何追随草根刘邦,而不是贵族项羽
韩信是楚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刘邦一半的江山都是靠韩信打下的,没有韩信刘邦的皇帝梦几乎不可能实现。楚汉时期,韩信将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全部歼灭以后,他手下的谋士劝他与
2024-04-26 15:39:00
如果项羽重用了韩信,那天下局势会如何发展?
...就叫人才,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同样的道理,韩信无疑也是秦末时期的一个天才军事家,略不世出、功高无二,凭借一场又场的胜利,为刘邦打下整个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同时在垓下一战
2023-08-25 22:08:00
项羽率汉军、刘邦率汉军、韩信三足鼎立,谁能取得胜利
项羽率楚军、刘邦率汉军、韩信率齐军,他们三足鼎立,相互厮杀,谁能取得胜利?第一个出局的,应该是韩信,轻易会被击败,毫无还手之力。在蒯通建议下,韩信“不讲武德”,在齐国已经答应归顺
2023-08-23 06:31:00
韩信为什么不跟随刘邦?
韩信当年离开项羽追随刘邦,显然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这个决策让韩信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同时也因此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那么韩信当年的考虑对不对呢?我认为,韩信当年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
2023-08-09 14:03:00
刘邦只身前往韩信大营是为了什么
历史上刘邦三次夺走韩信的兵权,第一次是在夺取代国之后,第二次是在成皋被楚军打败后,第三次是垓下之战结束后。从次数来看,貌似刘邦夺取韩信兵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夺取兵权真的是简
2024-05-23 20:53:00
刘邦项羽来了一次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闪电战
...邦有机会能出汉中,定三秦,首要功臣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而是田荣,正是齐国实力派贵族田荣在齐地的造反,才拖住了项羽无法顾及西边的刘邦,田齐最后虽然战败被杀,但项羽却因为政治上
2023-08-27 06: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