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东营网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为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质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聚焦“五社善动、四邻友好”,狠抓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创新“1235”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有效将为民服务沉在基层、落在一线,织密为民服务网络。
建设“一个平台”,整合为民服务资源。成立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将社工站(室)建设纳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重点推进项目清单,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明确项目共推、实事共办、资源共享工作机制。整合党群服务阵地、便民服务中心、社工站(室)等空间阵地,高标准布局不少于5处一站式集成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性服务+社区特色为民服务”的社区为民服务功能业态。锦泰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工站(室)、市老年大学分校“四站合一”,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和资源共享集成化锦华社区探索“数字社区”建设,将大数据平台与智慧康养、家政服务、社区团购等便民服务深度融合,协助社工室开展工作。锦苑社区依托社工室开展慈善社区打造,探索空间运营新模式,通过招募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市场”方式运营,丰富社区供给的同时也让居民享受到优质低价的“家门口”服务。
搭建“两个载体”,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依托四邻责任治理学院,打造专业社工赋能载体。发起社工人才“种子计划”,对承接社工站(室)项目的持证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培育、多点赋能。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梳理课程库、师资库和人才库,链接省内外专家教授、实务精英、本土和谐使者定期授课,每天“早课十分钟”、每月“蒲公英课堂”、“社工一月一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重点开发个性化课程,着力培育一批儿童、养老、司法、心理、慈善等专业领域社工人才。依托社工站(室)项目化运作,打造专业社工实践载体。制定《胜利街道社会工作站(室)管理办法》,明确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儿童、为老、社区治理、慈善公益等社会工作服务,通过项目评审给予微资金扶持,评选一批优秀社工项目和品牌,涌现出新和社区“湿地守护者”、广利港社区“童心归港”留守儿童关爱等26个特色社工品牌项目。
完善“三级体系”,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搭建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小区(网格)社工点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街道社工站配备专业驻站社工,做好专业引领、业务指导在社区社工室,推广“社工+志愿”模式,靶向施策、精准服务在社会工作治理精准化、专业化上下功夫,发掘社区骨干,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困难帮扶、基层民政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工作在小区(网格)社工点,以持证网格员、红楼长、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工补充队伍更是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既是信息收集员,又是政策宣传员、还是为民服务员,成为社工站(室)的“眼”和“脚”,真正把社会工作服务延伸到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深化“五社联动”,形成为民服务合力。把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作为联动五社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的综合性为民服务平台,让社工站(室)成为资源链接站、服务供给站。依托社工站(室),不断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成为社工队伍的补充力量,以社工项目凝聚组织、以组织发展推进项目,现已备案343支社区社会组织和140余支志愿服务组织,协助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0余场。成立街道级社区慈善基金和14支社区微基金,以项目化众筹、点对点扶持、多元化募集等方式解决社会工作问题,现已落地“转角遇到爱心椅”“关爱渔港留守儿童”等项目10余个,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00余万元,服务居民5000余人。
(记者 柴旭康 通讯员 崔伊婧 周新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