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汪渔
许多庄稼,不只种在土里。
有的种在神话里,有的种在传统里,有的种在诗词里。
水稻就是。
洪荒时代,洪水泛滥,百物不生。大黄狗游到天上,尾巴上沾着稻子,带回山间,播种收获。从此,稻穗的形状,就是狗尾的形状,秋后煮了新米,第一碗饭盛给狗子。
我情愿相信这是真的。
庄稼,需要一切的天时地利人和,“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皇帝亲临社稷坛祭祀,农人脸朝黄土背朝天劳作,都是虔心向天地乞食的姿势。
但是,插秧不是乞食姿势,而是创作姿势。
青山隐隐,蓝天白云,水田如镜。
一群粗糙壮实的农人,摇身一变,全都成了伟大诗人:每一棵秧苗落下,都是他们手写的逗点;每一片秧苗成行,都是他们吟成的佳句;每一块秧田插满,都是他们新作的章节。
只要你仔细听,会听懂他们写在大地上的每一句。
有福之人毛两腿,无福之人两腿毛。这是山歌小调。
世间只有种田好,虽然辛苦饿不倒。这是直抒胸臆。
大田栽秧行对行,一对秧鸡来歇凉。这是感物起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个带有古风。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个带有禅机……
老人们爱说大人望栽田,娃娃望过年。其实小孩也盼望栽田,栽秧农忙,官家小姐出绣房,这个时候,学校有理由放假,叫农忙假。
放农忙假的日子,低年级的孩子成了假农忙。兴之所至,站在田坎上顺手往田里抛甩几个秧头,或是趁着水浑,追赶一阵鲫鱼泥鳅,或是干脆坐在田坎上,看那惊慌失措的妇人,高声尖叫着拍打死死粘在腿上的蚂蟥。
新栽的秧苗,根还没长进土里,急着寻找螺蛳蚌壳的鸭群鹅群,只要到田里一搅,农人的“诗”就不能发表了。
端午节前后,处处山明水秀,田田郁郁葱葱,秧苗生长一片欢实,此时开始第一次田间管理,薅秧时刻到了。
“来时二哥一身汗,走时幺妹三斤糖。”
收成的希望在田间蓬勃生长,春节后几乎半年没有重要的民间节日,好不容易来了端午,乡村礼仪这时派上了用场。
已经定亲尚未结婚的毛脚女婿,会规规矩矩地把三把面、十个蛋、一块肉,提到未来老丈人家,薅半天或一天秧,说些暖心暖肺的话,瞅瞅自己的心上人。幺妹看到了勤劳懂事的对象,心里是甜的,送的糖也是甜的。
弟弟跟了师傅,学了几年吹鼓手,年年这个时节,也会规规矩矩地去帮师傅薅秧。若凡某年师傅带了若干徒弟,则会把每个徒弟的“心意”排成一排,进行展示,既是显摆,也是对比。
天时人事日相催,说话之间,秧苗就要“怀胎”。
此时的水稻,最怕缺水。小时课文里的恶霸地主,为了得到农民舍不得的良田,便买断良田周围的土地,让那良田永远引不到水。可恶的地主,真是捏准了水稻和农民的命脉。
大旱之年,我曾陪父亲挑水抗旱,然而毕竟只是杯水车薪,有些水稻寿终正寝时被谥为“怀胎草”。
风调雨顺的年景,则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怀胎的秧苗隔不了几天就抽穗扬花,暗香浮动。一到晚上,夜色与稻穗卿卿我我,萤火虫在穗间闪闪发光,青蛙在田里呱呱欢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的稻田,既疯长稻子,更盛产诗歌。农人春天写在秧田里的诗,从六七千年前有稻谷时写下的第一首,到新时代诗人们正在酝酿的若干首,此时都以稻的名,一首首烫金发表。
秧奔小满谷奔秋。
热烈的太阳,将青涩的稻穗爱抚了一遍又一遍。又来一阵金色的风,跟稻谷们一番接一番地缠绵。那些本已羞涩得抬不起头的穗子,实在经受不住这样的撩拨,它们决定不再矜持,在稻浪中完成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夫妻,之后哗啦啦一片,黄成了金灿灿的稻谷。
一场庄重而盛大的秋收仪式之后,稻子变成了让老人小孩笑得合不拢嘴的大米饭,稻糠变成了鸡鸭猪鹅争相追逐的营养品,稻草变成了草绳、草席、草帽、草鞋和稻草人。
在中国,在稻子的发源地,见证了袁隆平先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之后,在2018年,农民和稻子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节日——“丰收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