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突然发现自己的偷感很重。”“新来的同事偷感好重。”“发现一只偷感很重的猫”……最近的社交平台上,“偷感很重”这个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年轻人群体里还由此引申出了一个新人设——“偷感人”。有网友开玩笑说“偷感人”是打工人的顶级人设。
“偷感很重”并不是给人带有小偷小摸感的意思,更多地是指一种拘谨的、内向的甚至有些扭捏的状态。“偷感很重”这个标签更多地会被用在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身上,比如说想要“卷”起来发狠刷题备考,但是担心自己最后没有考上会丢人,所以选择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努力刷题学习;再比如,买了件风格不同的衣服穿出了门却害怕会在路上碰到熟人,担心别人的目光。“偷感很重”也用于形容小心翼翼、不太自信的状态,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参加社交派对时不太适应这样热闹的场合,只能强颜欢笑地躲在角落,试图变成一个“小透明”,祈祷最好没人看见自己。
“偷感很重”的应用语境现在已经从形容人渐渐扩展到了形容动物、造型等多个方面,比如新买的衣服、饰品穿着一点精气神也没有,有一种不舒展、不合身的感觉,这种情况下会被说“这件衣服偷感真的很重”。胆小怕人、躲在墙角小心翼翼观察人类的小猫咪也可以说它是“有着超绝偷感的小猫”。“偷感”还成为形容演员演技的一个词语,演员演技生疏,肢体动作僵硬、表情也不自然,观众就冠以“一股偷感”的评价,这时候的“偷感很重”多少就带有批评演员的意思。
“偷感很重”在大部分时候并不带有贬义,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自嘲,他们希望能够逃离他人审视的目光,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身心才能彻底放松。在年轻人自嘲“偷感很重”的背后,折射着这部分人群对于距离感的需求。
沈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