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网开一面
别被标签化迷了眼
“E人”和“I人”“癫感”和“偷感”……这些年轻人聊天中的新概念,已经垄断了社交网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花样翻新。如果你没有做过火爆网络的16型人格测试题,可以简单地把“E人”理解为外向的人,“I人”理解为内向的人;“癫感”是指有点疯癫的言行举止,“偷感”则指的是过于内向的人容易紧张,导致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种偷偷摸摸的拘束感。
为什么要用这种“一代新词换旧词”的方式,取代“外向”和“内向”这种传统用词呢?简而言之,是因为新鲜的标签才更有趣,更能吸引关注,更能带动流量。
人格标签化,是社交网络带来的文化潮流。网络搜索让人格标签成为吸引同类人群的快捷途径。在现实社交中“交深言浅”的现代人,很容易就在网络上对有着同类标签的陌生网友“交浅言深”。但这种将某种自我认知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并据此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的做法,真的可靠吗?
“标签”既不准确,也不全面,更不可能用简简单单几个字概括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喜好、道德品质。人,毕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只要打了同样的标签,就是从同样的模具中生产出来的物件。给人打标签,一定会有失公允;而凭借标签识人,同样容易滋生偏见、误解和争议。使用标签,无法帮助人与人之间进行深入的了解、发现共同的兴趣、建立真实的友谊,而只会让标签使用者们迷失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之中,盲人摸象般去探索他人丰沛而不可测的生活与灵魂。
如今,网友们对“信息茧房”“大数据推荐”严防死守,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带有个人信息的文字、照片和定位分享。可一个又一个不断更新换代、从不同侧面进行精准描绘的人格标签,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定位分享”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知道谁最喜欢“标签”吗?不会是爱你的家人、朋友,不会是看似和你观点一致的网友,而是互联网广告投放商和正在搜寻下一个受害者的网络骗子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