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韩小乔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消息一出,不少人的反应是:“每天一节体育课,会不会太多了?”事实上,全国多地小学体育课时已经超过英语课时,仅次于语文、数学课。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体育课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可以说,深圳在此基础上往前迈了一步,将“有条件的学校”扩大到“全市”,是对体育育人价值的重申。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体育课处于教育边缘地位。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老师“被放假”,曾是校园普遍现象。“小胖墩”“小眼镜”情况突出,孩子慢性病、心理疾病增多,一定程度上与体育课“失守”、学生缺乏锻炼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这么看,不是深圳太超前,而是人们早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欠账”不少。
公众惊讶“每天一节体育课”,也体现出社会信心不足。近年来,从立法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到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国家不断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践中,相关措施还是很难扎实落到基层。其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体育课能否开足。体育课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老师拖堂或布置课间练习、学校没有足够运动空间,都让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内体育锻炼”成为空话。近期“课间十分钟”引发的社会讨论,背后更是公众对青少年锻炼时间不足的不满。从政府层面出台意见,给体育课时设立刚性约束,才能让更多人把体育当“正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也是公众关心的热点。从以往情况看,有的体育课变成“放风课”,为开设每天一节体育课而拼课时、凑师资;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上好体育课,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体育课程内容和方式,提高课程趣味性、实用性,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球类比赛、健身操表演等,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作为安徽省率先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区域,芜湖创建了足球定点学校和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立啦啦操、击剑、射击等体育教育联盟,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体育老师如何匹配到位,是政策落实的关键。深圳中小学校长算了一笔账,按照新的要求,整个深圳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总缺口可能超过5000人。目前,一些学校发动班主任“兼职”,从校外招聘代课老师,或者引进专业体育机构,以解燃眉之急。从长远看,体育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化教师招聘改革,进一步完善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加速补齐资源短板,向着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的目标努力。
强调体育课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弱化其他课,而是让其回归本位。曾经,一些人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功利地划分学科主次,走了不少弯路。正如教育部强调,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间不能替代,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说,全社会都要正确看待体育课的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将体育锻炼作为成长“必修课”,既文明其精神,又野蛮其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5: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