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5 12: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宋朝以武立国,宋太祖更是当世的名将,可惜建国之后,宋朝的军事实力不断下滑。经过宋太宗的一番折腾,不仅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来,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宋朝的精锐军力被葬送,和北边辽国这些强敌交锋中也处在下风。

由于宋朝重文轻武,导致他们很难有进一步扩张,一直到宋朝灭亡,他们都没办法统一全国,也无法算作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在建国之后,他们重点攻略对象还是北边的辽国。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契丹人在唐末开始崛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占据了广大的地盘,有着非常强的军力。还利用五代的乱世,拿到了燕云十六州,让自己具备了立国的资本。宋朝由于北部重要的防线都掌握在辽国的手里,他们就必须要不断发起战争,从辽国手中夺回燕云之地,可惜宋朝没能如愿。

到了宋真宗时期,他发动了最后一次与辽的大战,双方以议和结束,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就此终结。

宋朝虽然没能拿回燕云之地,可他们还是得到了和平,两国长时间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一直到辽国灭亡,两国才重燃战火。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长期僵持

宋辽这次的战争,双方也都是集中全力,甚至有些懦弱的宋真宗,在大臣们的建议下也是选择亲征。宋辽两国当时的实力其实相差不多,宋朝主动出击确实很难打赢,可辽国要想灭掉宋,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辽军一开始的进军比较顺利,连续突破了宋朝的防线,他们打算要直逼中原。

辽军强势的攻击,打得宋朝都开始出现南逃的想法,可宋真宗亲征,让宋军士气大振,他们在澶州顶住了辽国的攻势。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在两边常年的交战中,双方的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宋朝这边在北伐的过程中,后勤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后勤无法维持远程作战,大军一旦上去了,后勤就随时有可能跟不上了。

辽盘踞的幽云之地,已经算是相对近了些,可要想在北方和辽作战,没有后勤的保障是不行的。

宋朝军中骑兵并不占多数,因此缺乏良好的机动性,这就对后勤的要求更高了。宋朝还不愿意给武将更大的权力,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后勤不能保证好了,宋朝就无法北上收复幽云。

辽国的问题也很大,在南下攻击宋朝各个州府的过程中,辽国攻坚战不行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他们缺乏良好的攻坚能力,面对善于守城的宋军没什么办法。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辽国这次南下,他们没有把沿途宋朝各个城镇都拿下,而是绕过一些城镇,直接打到澶州。

因此宋辽在对峙的时候,辽军后方还有不少地方都是宋朝控制的,继续拖下去,除非辽能顺利打败真宗率领的主力,否则辽国就会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宋朝这边很难对辽发起更大的攻势,真宗亲临前线,他心里也没底,不敢正面硬上。

看起来双方都展现了自己比较强的一面,可实际上,双方在对峙的时候都比较心虚,谁都怕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抓住,那样他们就可能满盘皆输。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无奈议和

这次的和议,纯粹是无奈做出的。宋辽两国都希望能更进一步,他们不愿意就这么结束战争,那样自己也捞不到更大的好处,可形势所迫,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

双方继续这么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议和就成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

宋朝常年征战,国内情况并不好,辽即便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可这么长时间征战,他们也很难支撑下去。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在双方都妥协之后,宋辽之间才顺利议和,那么这次的和议,其实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宋辽成为兄弟国,宋是兄,可宋朝每年要缴纳30万的岁币。宋朝虽然打仗没那么在行,可经济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宋真宗当初看到岁币是这个数额,根本就没当回事,这点钱还是给得起的。

可实际上,这次的议和给两国带来的影响,宋朝明显是更加吃亏的一方,辽获益要更大一些。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宋朝花这么点钱就避免了战争,与每次打仗庞大的军费相比,这点支出实在太划算了。可必须要注意的是,议和没有真正改变宋朝军费开支过大的问题,宋朝确实不用为了战争花费更多的钱,可宋朝依旧要维持着庞大的禁军,每年的军费开支实在很惊人。

宋的国都放在了大平原的开封,燕云之地掌握在辽的手中,即便宋朝真和对方议和,也不能不做任何的防范,每年光是为了保护京师,就要维持着庞大的禁军。

相比之下,像唐这些王朝,由于有幽云之地作为北边的屏障,国家就能减少在中央的驻军,不仅能有效抵御外敌,还能减少驻军的开支。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此外,宋朝在议和之后,也失去了夺回幽云的可能。其实对于宋朝来说,幽云之地拿不回来,它签什么条约都是吃亏的。

毕竟幽云在辽的手里,战争的主动权就在辽的手上,辽要想攻略中原,他们起兵就更容易一些。

结果就在仁宗时期,辽就趁着宋夏战争大肆索要土地钱财,宋朝还不得不给,偏偏自己又由于和议,觉得北部不用备战了,国内的军力越来越弱,也没办法再夺回幽云。

至此,北宋一朝幽云之地始终掌握在辽的手上,这也让后来金抓住机会,轻易南下就灭掉了北宋。

宋辽议和:利益权衡与长远影响

结语

其实在太宗,真宗时期,宋朝不是没有收回幽云之地的可能。那个时候宋辽之间互有胜负,要是能处理好了,把幽云之地收回来,再选择议和结果会更好,宋也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由于真宗和很多文臣不想继续打,也没有什么信心,他们就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和辽议和。看起来宋朝是为了避免庞大的战争费用而议和,可他们的议和就已经默许自己放弃幽云,这对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注定是得不偿失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联金灭辽真的是愚不可及吗?
...扯淡,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竭力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一个国家当权者应该考虑的事情。公元1120年,宋金达成南北夹击灭辽的协议,灭辽之后,燕云之地归
2023-07-03 14:05:00
契丹族究竟还有没有保留下的血脉
...实并不算什么大事。但这次的战败,影响不在当下,而在长远。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宋朝接下来的走向,这又是为什么呢?契丹血脉,何去何从这一仗虽然没有打溃宋军,但皇帝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
2024-02-07 16:48:00
1123年宋徽宗收叛将张觉,为何一手好牌被打的稀
...这个“海上之盟”怎么看都是宋朝吃亏,既然结盟那就是利益均分,但是宋朝除了收回燕云十六州还要再给金国50万岁币,或许宋朝的怂就是骨子里开始的吧!始终无法摆脱被别人摆弄的命运。
2024-06-25 15:43:00
...结盟!先说宋辽之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入侵宋朝,妄图抢夺被周世宗柴荣收复的瓦桥关南之地。这里注意一下,后周世宗柴荣不愧是一代雄主。显德
2023-06-28 21:39:00
北宋拿到燕云十六州能不能守住呢?
...保住?事实上,依我之见,确实很难,首先,当然是因为辽国的武力。而辽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如果不是辽国拿下了燕云十六州,我想,像是澶渊之盟那样,想要和我们结盟,也是非常困
2024-10-14 10:09:00
辽国与北宋:和平共处背后的制度与文化差异
...辽国早已经雄踞北方多年,而且对中原王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五代十国中的后晋和后汉均是辽国扶植起来的王朝。北宋初期的前两任皇帝,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有北伐辽国,
2024-02-11 05:43:00
揭秘北宋马植:一腔热血筹谋复燕,却遭不白之冤
...遣使臣访金,他也经常往返宋金两国间,为宋朝争取最大利益。最终在马植等人的努力下,宋金达成“海上之盟”的盟约,联合抗辽取得胜利。但“海上之盟”在帮助北宋收复部分燕云地区的同时,
2024-05-02 18:23:00
燕云十六州的历史地位与战略价值
...。其中,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为争夺帝位,暗中与北方的辽国联合,以自称“儿皇帝”,尊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以及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了辽国的支持。公元93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
2023-12-20 15:18:00
辽国的前身是游牧于北方草原的契丹部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此时赵匡胤尚未出生),统一了契丹诸部的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帝国,国号契丹。二十年后,中原为后唐清泰三年(937)
2023-08-28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