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墨韵声光丨陈泰湧:长江边的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27 20:13:00 来源:上游新闻

墨韵声光丨陈泰湧:长江边的城

长江边的城

作者/陈泰湧 朗读/张蓓

离家时,总是昂着头看向远方。归家时,总是低着头看着脚下的石梯。这就是重庆人统一的动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峡谷里的特殊地形也造就了不同的城,这些城里也就生活着这样一群不断向上攀爬的人。

沿长江而上,入渝后的第一座城即为巫山县城。清代《游蜀后记》记载:“县城背山面江,周围六七里,临高视下,约数百尺,贸易者多在城外,登城四望,层峦叠嶂,日月蔽亏,无复平地也。”这是百年前的巫山。其实沿江的地貌皆如此,平地寥寥,沿江的人依山傍水而居,数千年皆是如此。

继续逆流而上,过奉节、云阳、万县、忠县、丰都、涪陵、长寿,一直到重庆城,甚至再往上,过江津而入川,每一座城镇都是拔地而起,向上生长。

向上生长,必须是倚着一阶长长的石梯,这个石梯就是这座城镇的脊梁,然后,在石阶的周围再分支出更多的石板路,或横或纵,或旁逸斜出,就似一片树的叶脉,构建成了这座城镇的框架。随后在这些石板路的两旁,建起一间间的房屋,住着一户户的人家,飘溢出一阵阵的炊烟,这座城市或小镇就精精神神地活过来了。

人,在这些城镇中,就如蚂蚁。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蚂蚁,就会发现它们虽然个体微小,但却可以背负着比自身重数倍的物体,而这些江边的人,他们修房屋建城镇,也是肩挑背扛负重向上,虽每一次所背负的比不过蚂蚁,但他们所修建出的城镇却是所有蚁群无法企及的。

不仅是建房和筑城,就是饮水也得肩挑背扛,沿着这些石梯向上。1938年,徐悲鸿在重庆创作出了《巴人汲水图》,画作中徐悲鸿先生题写了一首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这幅作品所承载的“巴人汲水”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吃苦耐劳永不停歇的攀登精神。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也是有着不少的记叙,将长江两岸的重庆城镇描写成了永远抬头向上的梯城。

公元819年,白居易到忠州任刺史。忠州城东有块地,名“东坡”,是白居易常去的地方。他在那儿栽花种树,写下多首诗作。如今,忠县还保留着一条名为“东坡路”的老街。穿过老街中段一座3米多的老城门,再往前走,不到5分钟,就可见一坡长而陡的石梯,当地人称之为“东坡梯”。

这个东坡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东坡?对,白居易有一位“铁粉”,名叫苏轼,“铁”到了什么程度?苏轼为表达对于偶像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一种仰慕和趋步,便以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号”,这就有了“苏东坡”。

当我们弃舟而寻迹,脚踏在忠州的东坡梯上,思古怀今,每踩一步好像都能踏出诗的韵律。

从古至今,应该有很多的大文豪来过重庆,弃舟上岸,踏着石梯攀爬上沿江的这些城镇和两岸的峰峦,也曾留下千古佳句和旷世名篇,这些人里有放舟高歌“两岸猿声啼不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李白,有登高吟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杜甫,可我独爱苏东坡,他没有谪仙人的快意缥缈,也没有少陵野老的沉郁愁肠,可是他接地气,爱美食,他除了留下了文章,还留下了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这也是外地人对重庆本地人的标准印象。作为重庆人的我,对他的喜爱自然也是无与伦比的。

苏轼有没有踏上忠州的东坡梯,没有史书记载,但我并不感到遗憾,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和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而这些,重庆人在攀爬石梯时,当然也有痛苦和愤懑,但更多的也是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听,他们所吼唱的抬工号子也如苏轼的诗词。

小时候我就住在江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长江航运兴盛,但仍然有小货轮航行在川江之上,我看到过拉纤的队伍就从家门前经过。他们并没有“嗬哟哟”的高亢领唱,也没有重低音般“嘿唑嘿唑”地伴唱,他们只是身体前倾,缓慢而坚实地迈动步子,每迈一步,嗓子里是会发出“嘿、嘿”的声音,不是喊,更像是加重加粗的呼吸。这就是我所听到过的真正的“川江号子”,和舞台上见到的完全不同。

长长的江岸,长长的征途,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步子是繁复低沉的,“嘿、嘿”加重呼吸,拖拽着肩上的纤绳缓步向上而行。

是的,攀梯是向上,拉纤,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向上,纤夫们攀爬的是“水梯”。

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船工号子消失了,在川江流域除了船工号子,还有抬工号子,船工号子是沿着江边而歌,抬工号子是沿着石梯而歌,都是长江沿岸的人在为生活拼搏而出的诗篇。

“嘿、嘿”,他们在抬着重物上山。“嘿、嘿”,他们在抬着重物造城。“嘿、嘿”,他们在抬着重物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山河岁月皆可变,不变的是精神。

我们站在江边远眺,长江,是躺着的石梯;我们回望城里的石梯,那是竖立着的长江。

江水,是重庆人不息的血脉;石梯,是重庆人挺拔的脊梁。

重庆人永远离不开长江水,也离不开石梯。

长江是亘古以来的天赐之物,但石梯不是,梯是由人所筑,并不是处处皆有,但却处处皆能有——

看,缙云山山火肆虐,上山灭火时没有梯,人们手牵手就成了梯。

看,中山古镇常乐村,为了心爱的人,爱情和岁月就能筑出6000多级天梯。

看,巫山下庄村欲追赶时代,付出了六条生命的代价,用了七年的时间,下庄村的人最终用信念抠出了一条天梯。

看,大江截流,无数个城镇被淹没,但无数座新城又在江边生长,沿着新的石梯生长,巫山新城、奉节新城、云阳新城……

山河岁月皆可变,不变的是精神。要问重庆人的精神是什么?向上,永远不停息!

墨韵声光丨陈泰湧:长江边的城

墨韵声光丨陈泰湧:长江边的城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至宜宾东段投运,四川宜宾、泸州,重庆永川、江津等长江上游川渝城市间结束没有高铁直达的历史,并直通重庆。长江干流四川重庆江段史称川江,它北托成渝,南接云贵,向东劈开群山,冲出
2024-10-01 10:19:00
...喝。”我今年87岁,从我的曾祖父开始,家里五代人都在长江上讨生活。船上的生活十分枯燥,最吸引我的就是看船工们拉纤。那时,三峡一到枯水季节,就有很多险滩,木船前面要靠人工拉纤,
2023-11-28 05:05:00
老巴县 最重庆丨巴轩:在鱼洞,一起走回童年的梦河
...断飙升。悄悄问一声,为什么要叫这样的名?鱼洞,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城南。长江在这里急折北行,形成深回水沱。相传此地江边突兀的石梁底部,有一斜洞,洞中栖鱼甚多,故称鱼洞。支流箭滩
2023-07-05 10:49:00
听,这是长江的声音!2024世界大河歌会唱响万州
鳞次栉比的高楼、气势恢宏的长江大桥,在各色彩灯的勾勒下变成了平静如湖的长江江面上的片片璀璨;《巴山夜雨》《春江花月夜》《川江号子》……一段接一段的经典之声接连响起,不绝于耳。10
2024-10-20 23:57:00
重庆北碚:川江号子进社区
...孩子们讲解川江号子的动作要领。蔺承新在给孩子们讲解长江木船的主要特点。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仍通过传习所、校园推广、舞台创新等
2025-05-25 09:34:00
长江畔起歌声   2022世界大河歌会在重庆万州唱响
...网重庆1月9日电 (记者 钟旖)1月8日晚,2022世界大河歌会在长江之畔的重庆市万州区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国内知名歌手及重庆本土艺术家,通过“河”“和”“合”三个乐
2023-01-09 13:18:00
共诵“千年文脉·江潮新声” 重庆市残联举行残健融合诵读会
...术家,西南大学师生等齐聚舞台,共同诵读、演绎和传承长江文明,带领观众感悟阅读之美,传递文明之兴。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阳秋冬;市委网信办二级巡视员王东出席活动。长江造就了从巴
2024-12-12 14:27:00
一台号子声  一腔峡江情
...就激动。”78岁的董长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剧中饰演老船工,也是全剧主角老董的人物原型。他说,虽然我快80了,只要我还能干得动,
2023-07-01 05:16:00
江畔音乐会即将出发!两专业院团成立助力音乐会沿长江“走出去”
...将以重庆大剧院艺术团、交响管乐团为基础,策划开展沿长江“走出去”系列活动,重庆大剧院将以不同城市、区县的夜景为演出背景,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艺精品,拉动文化旅游和夜间经济。
2025-03-25 22: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