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走进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柳元庄村,红色文化街两旁,墙体彩绘生动讲述了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省级文明村”“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等证书整齐排列在荣誉墙上。今年五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揭晓,柳元庄村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根基的村落,如今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乡风培育+产业融合”的独特振兴之路。
夏津县郑保屯镇柳元庄村位于鲁冀两省交界处、大运河东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革命战争时期成了鲁冀地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我们村共有12名革命烈士,其中就有刘胡兰式小英雄孙洪喜。他加入了柳元庄民兵组织模范班,因不肯透露八路军的藏身之处,先是被割掉双耳,之后牺牲在了敌人的铡刀之下,英勇就义时年仅16岁。”村党支部书记李春芳介绍道。
2022年,夏津县郑保屯镇柳元庄村入选中组部、财政部评选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村党支部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分散的革命遗址“串珠成链”:打造“重走运东路”研学线路,建设红色文化街、红色广场、村史馆,通过雕塑、壁画、实物展示还原革命历史场景。组建红色宣讲团,用乡音讲述本土革命故事,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每年约有5000余人次来村里接受教育,多的时候村里一天接待了4家单位。”红色宣讲员王法东指着村史馆内泛黄的老照片说。
如何让红色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柳元庄村给出了“红色+产业”的答案。借助红色村庄建设项目资金,村里建起集粮食仓储、机械服务、烘干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年服务周边1.5万亩耕地,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今年以来,夏津县郑保屯镇柳元庄村还打造起了“红色展馆+石磨面粉”特色项目:利用清理盘活的500平方米闲置土地打造红色主题展馆,同步复垦邻村窑厂100亩撂荒地种植绿色小麦,采用传统石磨工艺加工面粉,通过“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销往全国。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天可生产石磨面粉1千斤,年预产量20万斤左右,提供100个就业岗位,集体经济增收能达20万元以上。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村党支部书记李春芳满怀信心地说道。在柳元庄村,红色文化不再是“沉睡”的历史,而是实实在在的“致富经”。
走进夏津县郑保屯镇柳元庄村“家风幸福园”,映入眼帘的是今年以来通过榜样评选,树立典型,争挂的“树”牌。柳元庄村以“红色家风”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打造了家风一条街,建成以家风为主题的“家风幸福园”。还在原有网格化管理基础上,聘请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家风管家”,实现“一胡同一管家”。李春芳感慨道:“以前红白事攀比成风,现在大家比的是家风正、孝老亲!”通过“为老”“为小”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积分兑换等活动,柳元庄村逐步实现了“以红色家风促民风,以民风树新风”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邹方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