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荀彧之倚重。
除此之外,更加令后人钦佩的还是他高尚的品格。
司马懿高度评价过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这里的“荀令君”就是荀彧。
其实世人对荀彧评价之高又何止司马懿一人。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氏家族是当时有名的名门望族,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而荀彧的祖父荀淑学识渊博,在东汉极有人气,可以说荀彧很受其祖父的影响,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都有祖父的影子。而荀彧的父亲和叔父都在汉朝为官,叔父荀爽更是位列三公。
所以说良好的家风和家教对个人成长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于荀彧的容貌,是有字可寻的,史书中的“为人伟美”和碑文上的“瑰姿奇表”,都可见荀彧相貌不凡,而且有记载荀彧有使用香薰的习惯,其作用应该相当于现在的香水,可见荀彧是一个生活品味很高且温文儒雅的大帅哥。
关于荀彧之才能,那就更是了得,早在年轻时,就被名仕何颙冠以“王佐之才”之美名,事实证明何颙眼光确实了得,荀彧之才绝对堪称“经天纬地”!假如曹操没有荀彧,我相信曹操不可能有如此成就。就荀彧的才能,笔者大致归结为两点:
1.洞察人心,慧眼识人
荀彧早先因举孝廉在朝廷为官,后因董卓祸乱而弃官回家,因躲避战乱来到冀州,成为袁绍手下的一名谋士,袁绍荀彧为座上宾。然而,荀彧竟然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绍成不了事,毅然决然离开袁绍,投奔了“创业起步期”的曹操,曹操见荀彧到来辅佐自己,真是高兴的不得了。那句“吾之子房”正语出此时。事实验证了荀彧的选择,真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瞻远瞩!
不但如此,曹操麾下谋士如云,有才能者比比皆是,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荀彧举荐的,五大谋士除贾诩外,荀攸、郭嘉以及程昱都是荀彧举荐(另外一人是荀彧本人),这些人在前线为曹操出谋划策,还有正气凛然的陈群等人也是荀彧举荐的,负责监管与察举,这些人都是曹操创业之中流砥柱。
司马懿也因荀彧举荐才得到曹操的赏识,也许正因如此,荀氏家族在西晋王朝时期,都一直在朝中担任要职,很受司马家族倚重。
曹操曾说:“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荀攸,荀彧的侄子)之退恶,不退不休。”这是荀彧举荐人才态度的最佳总结和佐证。
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袁绍击败公孙瓒,佣兵十万,雄踞北方,士气正盛。显然,袁绍的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曹操,曹操集团内部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孔融以袁绍兵多将广,谋士才能出众为由,主张不战。但是,荀彧一一列举袁绍团队之人的缺点,认为以曹操为核心的我方团队,能力远在袁绍团队之上,主张力战。最后,曹操力排众议,采纳荀彧意见,官渡之战爆发在即。
官渡之战期间,荀彧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工作,但是曹操经常写信给荀彧,各种重大决定都要问询荀彧的意见。最关键的一次就是曹操粮草殆尽之时,本打算退兵许昌,遂写信咨询荀彧意见。荀彧当即回信阻止曹操退兵,荀彧信中说到:主公以敌十分之一的兵力已经镇守要塞半年多了,此时正是敌人的疲惫不堪之时,倘若这时主公先撤退,那么必然失去大好战机并处于被动。倘若主公再坚持一下,战机不久必定到来。曹操遂决定暂缓撤退计划。
要知道,假如因为没有及时撤退而导致被袁绍击败,荀彧很可能会受到重惩,可见荀彧对自己的判断那是相当自信的。
果然,没过多久,许攸背叛袁绍来投降曹操,并献计偷袭乌桓(袁绍军粮草存储之地)。曹操趁夜偷袭乌桓得手,袁军粮草尽失,军心溃散,曹操一举歼灭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虽然荀彧不在前线,但是依然能够对战局之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真是堪比张良。
荀彧去袁留曹,并助曹灭袁,正是映射出曹、袁二人为人处世的差距。有关袁绍与荀彧交集的文字我们很难找到,但是像荀彧这样的天才名仕,也许通过一两次简单的交谈,或者些许小事,便将曹、袁二人天壤悬隔尽览眼底。所以我个人认为,曹、袁二人,绝对可以以胜败论英雄!
(图)袁绍影视形象
荀彧一生留下最大的谜团,那就是荀彧之死。这个谜团主要是死因,那么荀彧究竟因何而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荀彧去世的背景故事:
曹操一统北方,官至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竟然第一个反对,而且态度坚定。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演义》将这段话总结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这段话柔中带刚着实让曹操难堪。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嫡系班底,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荀彧的反对不仅朝野震惊,就连曹操本人都是万万没想到。曹操因此记恨荀彧,荀彧也因此远离曹操集团核心。
关于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荀彧被排挤后留在寿春,抑郁成疾而终;另一个版本是《魏氏春秋》所记载,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而引用之: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便服毒自尽(高手之间的对话,真是一切竟在不言中),享年五十。
核心问题根本不是这两个版本孰真孰假,而是荀彧为何会跳出来反对曹操?还有就是曹操真的是要荀彧死吗?
关于这两个问题,观点有二
观点一:
荀彧尽心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而当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并将其边缘化时,荀彧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曹操,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极力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自己也成了协曹灭汗的主要推手,其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再加之曹操的暗示,便服毒自尽。所以,荀彧之死乃死于心灰意冷,并且死于曹操之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