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当37岁浙大博导决定去“送外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1-21 20:59:00 来源:缘之心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兆昱

2024年12月,杭州的天气湿冷入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哲穿上骑手服,骑着小电驴出发了。这次,他接到了人生中最远的一单——顾客点了两杯奶茶,距离在10公里开外。

到西溪天街取餐,去华东院送餐,在寒风中骑行40分钟后,袁哲完成了订单。APP显示“本单收益12.3元”,这让袁哲很有成就感。要知道,外卖骑手每送一单的平均收益为7元。因为距离远,这单是他收入最高的一单。

在“化身”外卖骑手前,袁哲曾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穿梭于学界和业界——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阿里巴巴都有他的足迹。然而多年来,面对繁杂的数字和抽象的模型,他愈觉这些东西离“真实的生活”太过遥远。

37岁的袁哲将目光对准了更真实的世界。他发现,在某个无声的角落,有些人在默默地生活,他们乐观、努力,但日子一直没怎么变好。

“什么样的公共生活,才能让这些被遗忘的人活得更幸福、更有价值?”袁哲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化身”外卖小哥的袁哲

1

无声

故事开始于2023年一个普通的周末,袁哲一家三口来到家附近的商场吃饭。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袁哲和妻子喜欢吃辣。在三层一家湘菜馆就座后,袁哲掏出手机,给“一吃辣就哇哇叫”的儿子另点了清淡的广式外卖,这已经成为一家人的一个默契。

很快,袁哲接到了外卖平台的电话,听筒中传来的却不是往常真人的声音,而是一段人工智能语音:“您好,我是无声骑手,请注意您的APP。”随即,在APP上,对方发来一张照片,显示骑手在负一层的一家店铺门口。

袁哲马上打字回复:“等我。”他麻溜起身,下电梯,找到那位穿蓝色工服、戴头盔的听障骑手。对方年约30岁,把手中的外卖交给袁哲后,转身离开。

“幸好我经常来这个商场,熟悉地形。这位骑手可能第一次来,他找我会不方便。”袁哲心想,这位因一言不发而看似古怪的聋哑骑手,甚至都无法在经过柜台时向别人问问路。

儿子欢天喜地地吃完了外卖,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回了家。然而,袁哲在晚上回想起这件事,一时辗转难眠。

“我们周围的人都太‘正常’了,很少见到残障人士,更少见的是劳动强度高的残疾人。”短时间的接触让袁哲很受触动。想到这里,他从床上坐起,打开了电脑。

简单搜索后,袁哲发现,中国约有8500万残障人士,占总人口数的6%,其中2000万为听障人士。

2000万,这个数字是巨大的。袁哲不禁想:这么多听障人士是以怎样的方式谋生的?“大家都是活一辈子,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作选择,没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对他们而言很不公平。”袁哲说。

袁哲进一步搜索发现,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听障人士传统上从事的客服、打字员、工厂流水线操作员等职业,正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而外卖骑手由于工作灵活性高、对语言交流要求低,受到不少听障人士青睐,成为他们的新型职业选择。例如,在某外卖平台上,已有超过3000名“无声骑手”。

袁哲作为经济学家的“DNA动了”。他很想运用经济学的视角和知识,为这群“默默努力”的普通人做点什么。来浙大前,袁哲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过一段时间,研究平台经济,也对一些面向骑手的公益项目有所耳闻。

他当即决定,联系自己的老同事,与平台合作,“做个研究!”

袁哲

2

行动

袁哲将此次研究的目标定为三个:第一,整体量化听障骑手的工作表现,尤其与普通骑手相比;第二,探究听障骑手在工作上存在哪些卡点;第三,探究平台如何帮助听障骑手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得到平台的支持后,袁哲找到了一些愿意接受深度访谈的听障骑手,还获取了平台上的听障骑手数据。同时,他准备好了头盔、电动车、蓝色工服,以及一副隔音效果绝佳的耳塞,准备“化身”听障骑手,亲身体验他们送外卖的每个环节。

袁哲还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一位是多伦多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有一位是浙江大学的老师,并且带上了自己的博士生,共同参与数据分析和访谈。

2023年5月,在平台的支持下,袁哲建了个微信群,群名为“5.15一起聊聊吧”,开启了对听障骑手的第一次访谈。他将听障骑手请到校园里,采用微信打字沟通的方式,学习当骑手特别是无声骑手的基本技巧。

2024年7月,袁哲开始了第一次跑单。他用隔音耳塞塞住自己的耳朵,确保听不到声音,穿上蓝色工服,戴上头盔。出发前,儿子给“全副武装”的袁哲拍了张照,说:“爸爸再见!”7岁的儿子不太懂什么是研究,他理所当然地觉得爸爸有两个工作:老师和外卖员,他很为爸爸骄傲。

袁哲从口型中读懂了儿子的话,并报以微笑。到楼下时,妻子给袁哲发微信:“注意安全!”就这样,袁哲带着几分新奇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出发了。

袁哲在平台上注册的身份为“无声骑手”,他可以选择“显示”或“不显示”这个身份。由于刚刚注册,平台给袁哲派发的订单比较零散,每单收益不高。好在订单距离、收益都会显示,袁哲可以选择是否接单。

“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初来乍到,担心超时,袁哲不会同时接多个单子,他每次只送一单,这让他比同行更“从容”。而真正熟练的骑手,往往同时接五六单,甚至十几单。

经过大量的问卷和调研,袁哲总结道:“在杭州,一名骑手如果同时接五六单,骑一圈送完,大约每小时的收入是30元。一天如果工作8小时,收入为240元。”这已经是许多骑手心目中不错的薪资了。

戴着耳塞骑行在路上,袁哲有个特别的感受:“当你的耳朵听不到声音时,会更注意周围的状况,反应更敏锐。很多人边骑车边看手机,安全系数反而不如那些专心致志的无声骑手。”

“无声骑手”不能听、不能说,而大多数顾客又不会手语,这时骑手和顾客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在APP上打字。但这里面又有个问题——许多顾客由于日常工作忙碌,对APP消息都设置“免打扰”,无法及时收到文字消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台设置了数字化的外呼工具,“无声骑手”可以率先一键拨出,让顾客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份。“您好,我是无声骑手……”电话中人工智能的语音,清晰而人性化地提醒顾客注意APP上的信息,从而保证外卖的送达。

“大多数时候,我和顾客没有线下交流,甚至碰不到顾客。一般就放在门口,拍个照。”不过,袁哲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顾客得知了他的“无声骑手”身份,在APP上郑重地对他说:“感恩感恩。”

“一般大家会礼貌地说‘谢谢’,而‘感恩’传递了一种层次更深的情感,是更高的评价。”袁哲笑着说。他相信,虽然点外卖的顾客们工作忙碌,但在得知骑手是听障人士时,至少会有一瞬间的震撼和感动。

渐渐地,随着袁哲送的单越来越多,系统会给他派发一些距离更远、收益也更高的订单,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荣誉骑士”袁哲

3

生活

即使戴着耳塞,袁哲深知,自己也只能做到“物理上”模仿听障人士。他要更进一步踏入听障骑手的生活。

在袁哲第三次跑单时,新认识的一位调研对象小杰全程跟随,生怕袁哲这位“新手”遇到什么困难。“我骑车快四年,路线熟悉。”这是小杰发给袁哲的原话。

小杰二十多岁,因幼时生病失去听力,这已经是他做“无声骑手”的第四年。第一次见面时,小杰就很热情,他耐心地用手语对袁哲比划着。四年奔波让小杰练就“不看导航就能送到”的能力。他生怕袁哲不认路,努力帮助袁哲熟悉这份“工作”。

袁哲这次的目的地是一栋大楼,小杰陪着他一路到达了楼下。小杰比划着告诉袁哲,左边电梯是去办公楼层的,右边电梯是去商业楼层的。

“他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这是袁哲对小杰自始至终的印象。小杰从未因为自己是听障人士而自卑,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袁哲。

小杰的老婆孩子在老家,他独自一人在杭州打拼,租住在一个回迁房小区,租金每月几百元。他告诉袁哲,在做骑手之前,自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骑手这份工作收入更高、时间更自由,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大希望。

小杰(左)和袁哲(右)合影

另一位听障骑手小亚向袁哲讲起一件令他记忆犹新的事——一次雨天路滑,小亚不慎摔倒了,浑身疼得要命。他爬不起来,也无法呼救,路人也没注意到他。

缓了一下后,小亚摸到兜里的手机,向骑手群里发送了自己的位置和信息:“求助,摔”。附近一位骑手看到后,马上赶来“解救”了小亚。

“骑手们是很团结的。他们有很多群,抱团取暖,谁出事就会有人去帮他。”袁哲说。听障骑手的打字习惯是“跳跃式”的,基本是短词句,而不是连贯的长句,但也能让人明白什么意思。

前阵子正赶上平台的“骑士节”,袁哲看到听障小哥“阳光明媚”的朋友圈——平台请他住了豪华酒店,也算是“享受了一把”。

听障小哥“阳光明媚”的朋友圈

4

学者

比起“博导”,袁哲更喜欢“学者”这个称谓。他最喜欢的四个字是学以致用,“做些更接地气的东西”。

“哈耶克有一句话说得好——商业是最大的公益。”袁哲告诉《中国科学报》,经济学者的介入,可以向平台清晰地传达一个信息:帮助听障骑手,会给平台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稳定性,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经过大半年的研究,袁哲和他的团队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报告,并正在准备下一步的成果推介。

他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听障骑手在工作态度上更为积极主动,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来完成工作。听障骑手的留存率(黏性)也高于普通骑手,这对平台是件好事,因为引进新骑手需要更多的成本。

其次,听障骑手往往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他们的“首次跑单率”较低,注册后从未完成过一次配送任务的骑手很多。再比如,听障骑手在“接单至到店取餐”和“到店取餐至送达消费者”这两个环节,速度慢于普通骑手。

最后,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听障骑手的表现。在已有的外呼智能工具基础上,平台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更细致地解决听障骑手工作中存在的“卡点”。

“我的研究证明,更好地留住听障骑手、提高其工作效率,对平台来说是有经济价值的,这样平台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袁哲介绍道。

袁哲的学生们觉得,老师做的这件事“太酷了”。目前,袁哲正在带领学生们做更多新的、有趣的研究,探究科技和商业如何更好地赋能弱势群体的工作和生活。

“做更有温度的科研,更好地贴近社会,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这也是袁哲未来的方向。

袁哲(右二)和学生们

*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越来越多无障碍服务推出 南京听障人群就业更加便利
...咖啡教室,有雨花台区聋人协会的伙伴,有饿了么的听障骑手,还有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残障人士的群体。不再仅仅依靠短信,听障、语障外卖员更方便和顾客沟通了对于听
2023-12-01 05:45:00
...换来高额的罚款……”面对与收益不匹配的扣款,有外卖骑手提出质疑。骑手质疑:一单佣金9.8元 扣款为何高达50元?张畅(化名)今年33岁,此前在某外卖众包平台注册了外卖骑手。张
2025-08-08 07:43:00
用技术打破沉默:浙江大学老师调研饿了么如何助力“无声骑手”平等就业 扫码阅读手机版
...接取送达”。这背后,是近半年来袁哲围绕饿了么“无声骑手”(无声骑手即听障骑手),通过座谈沟通、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开展的专题研究。这项研究囊括了1万多名无声骑手的跑单分析,关注
2024-12-03 15:28:00
果然财评|从困在系统到有权说不,美团试点“骑手屏蔽顾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一则骑手功能更新,正在改写平台经济的权力算法。美团在七城试点的“骑手屏蔽顾客”机制,不仅是对千万骑手权益的补位,更标志着行业从用户绝对优先向三方利益制衡
2025-10-13 16:57:00
石家庄外卖骑手刘钊的故事,你知道吗?
石家庄有一名外卖骑手,他听不见声音,也无法说话,却每日穿过烈日和寒风,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至市民家中,用汗水为妻子女儿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发生在聋哑骑手刘钊身上的故事。“我无法听到
2022-12-25 19:34:00
...出,外卖生态远比价格补贴复杂得多,它涉及商家运营、骑手调度、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的系统化工程,任何单一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影响整体体验。在上海一家茶楼等待取餐的外卖员。本文图/视觉
2025-05-13 21:45:00
外卖柜向骑手收费引争议 谁该为服务费买单?
近日,全国多地的外卖柜开始面向骑手收取服务费引发热议。与几年前的“免费使用”和去年的“试点收费”不同,此次收费范围更广、覆盖城市更多。那么,这笔费用该不该收?又该向谁收呢?今天上
2023-09-15 17:27:00
外卖骑手,均贫富时代
...《财经》记者 马可欣编辑丨姚胤米 黄俊杰三年前,外卖骑手在武汉运送食物,也运送希望。三年后,全国的骑手都担起此般重任。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骑手群里,流传
2022-12-27 10:15:00
“骑手偷拍女顾客”被封号,还有假骑手在疯狂吸粉:标注“剧情演绎”就能免责吗?
...在去年4月后,彼时该播主已从饿了么离职,并非该平台骑手。▲涉事“外卖视频”截图红星新闻记者同时发现,近期不少博主仿冒骑手,或在视频中不明显处标注“情景演绎”、“剧情需要”等内
2024-07-25 13:4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唐福刚)“太感谢了,多亏你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帮我家灭了火……”10月22日上午,市民张女士携女儿将一面印有“火场逆行伸援手真情守护矿区人”的锦旗送到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保卫科员工倪大勇的手中
2025-11-10 21:54: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因其独特的指挥风格走红网络。晨曦微露,杨湾街口,他已在斑马线上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十年如一日在交通路口倾情守护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晨曦微露,人潮车流中,他那不甚规范却高效高频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在网络走红。晨曦微露、华灯初上,在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他如陀螺般不知疲倦地旋转于车流人海之间。那饱满的激情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市杨湾街口,熟悉的“陀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旋转。辅警李超,这位在车流中坚守了近十年的39岁汉子,以其“口不停言
2025-11-10 22:21:00
“来来来、这边这边……”当湖北鄂州的“陀螺哥”李超在车流中重复着指挥动作,他频繁变换的不仅是手臂,更是对职业的赤诚。这位个子不高的39岁交通辅警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10 22:21:00
在这个社会,有人在聚光灯下被看见,也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城市的运转永远离不开成千上万坚守岗位的“螺丝钉”。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
2025-11-10 22:21:00
近日,在鄂州市鄂城区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因一段指挥交通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马路指挥家”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的身影出现,如同这座城市的生物钟般准时。反光背心微微发亮,白手套划出坚定轨迹,他就是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的交通辅警
2025-11-10 22:21:00
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辅警李超“手足口不停歇”的身影火遍全网。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却比同事频率快好几倍的指挥手势
2025-11-10 22:22:00
“云游伊利”2025再出发!邀您“云”探全球产业链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2025年“云游伊利·全球品质溯源”纪录片举行首映,宣告该活动正式启动。伊利全球合作伙伴代表
2025-11-10 22:34:00
从沃土到云端:务川七旬老人的直播增收记
多彩贵州网讯“3、2、1——上链接!”近日,在务川分水镇王武村的村委会小院里,71岁的覃廷容佝偻着身子,嗓音却格外响亮
2025-11-10 21:13:00
全运会“大湾鸡”爆火!扮演者是武校少年 校方:很懵,没想到会这么火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头顶彩色“小啾啾”
2025-11-10 21:04:00
泾县辅警国道上“悬身”抓捕嫌疑人
大皖新闻讯 11月7日7时40分,泾县泾川镇某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泾县公安局泾东派出所接警后,快速锁定违法嫌疑人李某并一路追踪至G205国道
2025-11-10 19:18:00
7死27伤  燕郊地铁施工项目“3·13”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3·13”较大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简称“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
2025-11-10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