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医患同心筑起重症“防波堤”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31 11: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医患同心筑起重症“防波堤”

——本报记者直击三甲医院急诊和重症救治一线

医患同心筑起重症“防波堤”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忙碌着。

“保健康、防重症”,最大限度保障医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连日来,随着阳性患者数量增多,我市各大医院都迎来就诊高峰,如何保障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及时救治,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近日,记者探访了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加床位 配设备 增医生让重症病人得到更快救治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24小时灯火通明、分秒必争在抢救……这是医院急诊室的常态,在特殊时期,这种状态比平时更突出。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原本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高龄的危重症患者也多了起来。为满足患者的就医用药需求,市四院多措并举,动员全院力量救治患者,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现在的就诊量比平时增加三四倍,原来一个班次大约服务100多位患者,现在最少也要超过300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路平告诉记者。

为了克服“减员”影响,医护人员重新编排值班表,增加工作时间,缩短休息时间,身体康复后立即返岗,“现在科室两班倒,白班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晚班则是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患者数量一直处在持续高峰的状态,往常凌晨时分就诊的人相对较少,现在即便是凌晨,患者依旧络绎不绝。”路平说。为了应对患者大幅增加的压力,兄弟科室派来了帮手,现在急诊科的医生人数比之前多了一倍。“这个时候,大家都很难,真有种共克时艰的感觉。”

特殊时期,重症患者怎样尽快住院治疗?床位是患者和家属一直关心的问题。“过去留观床位20张,现在每天有40多个患者需要留观治疗。”路平说。面对重症患者增多的情况,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马驰骋说:“我们也做了准备,再开一个16张床位的重症监护病房以满足急危重症患者持续增加的需要。”

除了床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医院充分调配医疗资源,呼吸机、支气管镜、经鼻高流量吸氧系统等重要救治设备配置充足,确保救治时能够及时使用。”马驰骋介绍。

为了支援急诊、分流患者,全院优化急诊和其他科室的联动。每日调度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情况,尽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压力,加快急危重症患者的周转。除重症医学科外,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全科医疗等科室也相应接收急危重症患者,实现“应收尽收”,“当前,我们已没有科室之分,无论哪个科室的医生,都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马驰骋说,“不能拒绝任何一个患者,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医患同心共克时艰

各种医疗设备此起彼伏的报警声、医患沟通交流的声音、匆匆忙忙的脚步声……12月28日晚,市四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处处是医护人员紧张有序而又忙碌的身影。

让住院医师闫振华高兴的是,82岁的赵大爷经过治疗,可以从重症病房转到过渡病房了,“他年龄比较大,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里有3个支架,刚来的时候呼吸困难,情况比较危急。”闫振华说,通过一天治疗,病情就稳定了下来,已撤下呼吸机,现在用经鼻高流量吸氧。

嘱咐完赵大爷,闫振华又小跑到新收入患者陈先生的身边。“这位患者有糖尿病,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要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闫振华说。

在闫振华为患者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在呼吸内科的病房走廊里,冉先生介绍说:“4天前,我的母亲因呼吸衰竭合并多种疾病被下了病危通知,来的时候已经昏迷,命在旦夕,没想到过来两天就出现了转机,现在已经能正常吃饭喝水了,也能跟我说话了,这要感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

29岁的孙金英是今年11月刚进入呼吸内科的一名“新兵”,是一位住院医师,最让她挂心的是她负责的92岁的陈大爷。由于陈大爷的儿子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是护工在照顾住院的老人。“每次一上班,我总是先去看陈大爷的情况,然后和家属电话沟通,让家属及时了解老人情况。”孙金英说。

陈大爷的家属对孙金英表示感谢,也对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连连称赞。特殊时期,这种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让这个冬天多了一些暖意。

闫振华说,最近经常想起自己作为医学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表示,病人把性命托付到医生手上,医生就应该义无反顾,倾尽全力去救治。“每次去急诊接收病人,看到他们正在承受疾病的煎熬,就想让自己快点、再快点……”闫振华说。(本报记者 赵倩 邱天 通讯员 陈丽艳王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力以赴做好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为患者牢筑坚不可摧的“防波堤”□ 本报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杜丽娜 宫丹丹 连日来,面对迅速增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2022-12-29 09:08:00
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那道“防波堤”。急诊抢救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翻身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来得更早、更猛焦虑的患者等在抢救室门前,广播里喊着“**
2022-12-25 14:11:00
市中心医院打造重症急诊一体化快速救治平台
...手离断伤患者的求救电话,120救护车已经出发,麻烦重症医学科做好接诊准备……”医院外,救护车呼啸疾驰,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院前急救,为伤者止血包扎,稳定生命体征;医院内,重症医
2023-09-13 09:14:00
急危重症救治!与时间赛跑,为每一条生命全力以赴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急诊医学科专家耐心问诊急诊患者多学科协同保障ECMO患者安全撤机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会诊ICU患者 为生命坚守,为健康护航。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往往反映一家医院的
2023-12-08 03:24:00
鼎“医”守护  用爱相伴
...巨塔,医护——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人民的“防波堤”和“守护者”。急诊科——“人肉盾牌”的“辛”与“酸”作为新冠救治的最前线,福鼎市医院急诊科每天接诊量最高达500多人
2023-01-20 11:28:00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努力”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ICU在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中首当其冲。“冬天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期,也要注意新冠感染后会加重基础疾病
2023-01-12 08:33:00
...和空间进行统筹、人员进行编组,重点支持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对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全都用来抢救重症病人。6是‘六项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设备准备、药品准备、
2023-01-08 11:40:00
“阶梯式”管理、成立多学科专家组......粤医院保障患者救治
...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除重点使用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医院ICU、心血管内科病区(含CCU)的、约100张病床以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已准备将目前康复医学中心病区和
2022-12-30 09:13:00
...刻为患者上了有创呼吸机,并将老人分诊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症下药,10多天后,老人转危为安,治愈出院。去年12月以来,武汉协和医院急诊患者数量快速增长,高
2023-01-15 03:3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黄晓慧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的热线来电显示不断跳动,12345热线专管员周小英忙着处置工单
2025-04-03 05:33:00
这里有家“星星”的厨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店内放置小熊玩偶,用于安抚孤独症员工情绪。孤独症员工在店内包饺子。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记者  拜喆喆下班后的夜晚,浙江金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会议室座无虚席。深圳市星盘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商务负责人涂海燕作为企业讲师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窦瀚洋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多做减法,还要从技术上给老人们加点关怀最近,一件小事温暖网友:浙江绍兴姑娘梅梅为不识字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外婆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2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金 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2025-04-03 06:13:00
杭州日报讯 “摄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打破了不同国界的语言障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向世界传递良渚这份文化遗产的震撼。”美国摄影师代表Eric Seidner说
2025-04-03 06:48:00
杭州日报讯 昨日,“最美的我·点亮星星的世界”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画展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外广场开幕。此次画展以“最美的我”为创作主题
2025-04-03 06:49:00
宇树机器人“打call”引流杭州日报讯 香港是杭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站。近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亮相2025杭州—香港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当教育赋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滨江的科技基因正为这场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关爱注入新动能。昨日,在滨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室内
2025-04-03 06:49:00
“格桑花”在杭州收获春天杭州日报讯 这两天气温回升,杭州春意融融。对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央珠来说,这个春天是特殊的——昨天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
2025-04-03 06:49:00
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孤独症怎样居家早筛? 全国首个婴幼儿养育照护主题智能体上线杭州日报讯 如何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怎样预约探园和体检
2025-04-03 06:49:00
“爱满观成·绿溢大地”3月31日中午,杭州观成教育集团的5名学生代表陈悦琳、黄壹植、汪昕湉、周家豪、余威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日报编辑部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文三路上的“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艺术空间”)上新了VR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探索“数字洞窟”
2025-04-03 0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