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胸怀祖国,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22 05:5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胸怀祖国,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上)

本报记者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2日 第 04 版)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作为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奋力攻关,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步履不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烯烃是基础化学品,主要从石油中提炼。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为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世纪80年代,早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读博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便关注“以煤代油”,探索甲醇制取低碳烯烃。

1995年,经过奋战,刘中民研究团队取得了技术突破,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后来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成果服务国家发展,科研才更有价值。”为了让技术落地,刘中民积极寻求企业合作做工业性试验。当时,企业对“以煤代油”生产烯烃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处处碰壁,但刘中民从没有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刘中民团队主导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宣告成功。2010年,神华包头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我国率先实现了这一领域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随后,团队又根据催化剂性能要求,不断优化甲醇制烯烃技术,使我国持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煤制乙醇”是刘中民瞄准的又一个富有挑战的技术。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煤基二甲醚制乙醇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工业化。2022年,历时10年,刘中民团队科技攻关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建成中交,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地质师李德生迎来了百岁生日。一生“为祖国找油”,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石油工业史,是我国石油地质事业奠基者之一。

脚踏毡靴三进祁连山,驾车驰骋在茫茫戈壁和东北雪原。玉门、大庆、延长……我国每一个大油田,几乎都有李德生用小地质锤敲打过的痕迹;每一次石油会战中,几乎都有他奋战的身影。

“干这一行,就要终身为石油地质、为石油工业发展而努力。”李德生说。

大庆石油会战前夕,如何生产出自己的“工业血液”,成为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石头。李德生所做的工作,促进了大庆油田的发现。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64年,胜利油田会战打响。李德生马不停蹄,与同事们日夜攻坚,在短时间内确定了地下复杂的断层系统,为会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他又先后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担任渤海湾综合研究大队地质顾问。

基于胜利油田会战的成功经验,他总结出的勘探开发理论,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直面挑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研制出国产高原直升机,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的心愿。

在结冰、冻雨等高原复杂环境下使用,直升机必须攻克一项关键技术——旋翼防/除冰,当时,这是少数发达国家才掌握的技术。“破冰”重担落在邓景辉团队肩上。

“核心技术,再苦再难,也要靠自己搞出来!”邓景辉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四上高原、四进高寒,邓景辉带领团队立足自主研发,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轮优化迭代、集智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直升机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加之恶劣的试验试飞环境,邓景辉的眼睛出现了病痛。为了保障型号的顺利推进,他将治疗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型号完成定型并交付用户。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第四代直升机首次公开亮相,刚做完眼睛手术的邓景辉无法观看电视直播,只能收听阅兵新闻。那一刻,他激动不已。

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章进入中国电子所属某企业。虽然不是通信专业科班出身,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她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自学,短短数年,从学科“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带头人。此后,她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移除通信路上的拦路石,让通信更好地助力任务执行。”如今已是项目总师的陈章正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继续攻坚克难。

深潜大洋、极地科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是同时拥有这难得经历的女科学家。2013年7月至9月,唐立梅参加了“蛟龙”号首次科考,并执行了第七十二次深潜任务。2017年11月,她又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成为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

结合科考亲身经历和海洋科学知识,从2013年开始,做各种科普工作成为唐立梅工作的一部分。赴云南偏远山区讲课,为孩子们送上一线科考探秘见闻;为西部少数民族女童班授课,带她们领略大山之外的远方……她的线上科普讲座,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许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为青少年做科普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我会将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唐立梅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为基础研究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更多的祖国下一代认识海洋、爱上科学。”唐立梅说。胸怀报国之志,勇于攻坚克难。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代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冲锋在科研一线,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2023-07-22 00:28:00
...与开发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制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涵养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他们将此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课题,大步坚定向前走,不问得失,不
2023-08-02 12:20:00
...经年累月中把梦想变为现实。“大格局”下写担当。秉承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大格局”,正是在爱国精神的指引下,李德仁院士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在国外抛出的橄榄枝面前选择了回
2024-06-24 22:09:00
“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激发广大师生报国志向
...动人故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慧女。“只有胸怀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才能成长为国家繁荣的建设者和民族振兴的推动者。”她勉励大家,不负时光、不负韶华,在
2024-09-10 13:57: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说,科研人员要“甩开膀子搞创新”;他认为,科学要为祖国服务,“中国的数字地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掌握”。从“必须要有”到“必须要优”他坚持“科学要为祖国服务”李德仁院士1957年
2024-06-24 14:46: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德仁:一生只为“祖国需要”
...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世界测量学史上的百年难题。服务祖国的科学家1985年,李德仁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毅然回国,回到母校任教。近4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遥感对地观测
2024-06-24 19:52:00
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
...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导向,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
2023-07-20 15:51:00
李德仁院士:打造“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推进通导遥一体化
...中国人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强大。建言献策: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李德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一辈子为国家服务”的诺言。他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
2024-06-24 11:59: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再添一位江苏人
...外之后,放弃国外发展机会,以身许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24-06-25 05: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合众和你在一起:风雨中守护每一份希望
在生活的起伏跌宕中,保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近日,合众人寿江苏宿迁中支以一次迅速而贴心的理赔服务,再次展现了其在客户面临困境时的坚定守护
2025-10-09 22:19:00
万余名优秀学子“职”等您来!临沂大学毕业生双选会即将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10月9日,临沂大学面向社会发布“临沂大学202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邀请函,邀请各用人单位莅临选才
2025-10-09 21:39:00
深耕党史廿九载!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王铭铎守好“红色家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蒙阴县,有一位深耕党史领域的“老黄牛”。他以笔为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以心为灯
2025-10-09 21:39:00
听力下降后第一选择,90%的人搞错了!
45岁的张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每天在会议室、客户现场来回穿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某个周一早晨,他忽然觉得左耳像是被棉花塞住
2025-10-09 18:15:00
嫦娥之快,可越九天;天问之远,已巡星火。北斗之明,导航寰宇;神舟之捷,往返苍穹。人类探索的脚步,正以加速度迈向那浩瀚星海的深处
2025-10-09 18:51:00
青岛平度:“00后”截瘫女孩李子萱55小时自主登顶泰山 以生命韧性书写无障碍出行新篇章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10月7日晚9时许,山东泰山南天门见证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突破:青岛平度00后女孩李子萱
2025-10-09 18:16:00
鲁医健康说|睡不好非小事,睡眠障碍易缠上这些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关系着大众的健康幸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5-10-09 18:15:00
国庆我在岗|国庆“警”色浓 忠诚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欢乐中时,黔东南公安广大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一件件暖心警事
2025-10-09 17:03:00
临沂圣陶高级中学魏冰玉老师、张晓双老师获评高新区“表现突出教师/班主任”荣誉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临沂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表现突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临沂圣陶高级中学喜讯传来——魏冰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突出的育人成效
2025-10-09 17:03:00
Ddrops滴卓思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纪录片重磅发布,以全球视野探寻宝宝营养的关键
近日,全球知名营养品品牌Ddrops滴卓思发布了《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包含9部短片,深入全球9个国家
2025-10-09 17:04:00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初步研判:近几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6:34:00
微光成炬!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里的这些暖心故事想讲给你听……
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似乎总在两种节奏里流转:急诊、门诊通道的脚步急促而紧迫,病房里的话语却温柔又绵长。这里不仅有与病痛赛跑的紧张时刻
2025-10-09 16:32:00
一面锦旗映初心 一颗诚心育桃李——记莒南县西城小学张宏老师平凡而温暖的善举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莒南县西城小学老师张宏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在外出途中捡到一部崭新手机后
2025-10-09 16:29:00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
2025-10-09 16:13:00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小山丛竹书院
2025-10-09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