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弘扬科学家精神之我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15 05: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邓伟志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无论是从事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学家精神,前人已作过系统而又精辟的论述。笔者在此仅就当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对科学家精神的四点看法。

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从现实情况看,第一个“旁骛”是对官位。很多科技工作者其实并不一定喜欢追求官位甚至沉迷于官位,但当“权”大于“科”的时候,官位就会吸引人。官位有时会成为科学成绩的吹鼓手,成就不大也会有人“抬轿子”,从而助长一些科技工作者追求当官的趋势。殊不知当官与做学问是两码事,二者之间往往有着此消彼长的函数关系。一般来说,越想把学问做大越不宜当官。陈景润能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上作出重大贡献,声誉比部长还高,但他未必能当好科长。我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的简报组,去请教陈景润的成功经验时,他翻来覆去地只是讲那句刚学会的“革命加拼命”,没有别的。第二个“旁骛”是对“孔方兄”。实事求是地讲,科学家的贪腐率是很低的。但科学家如果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必然有碍科学研究。因此,科学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第三个“旁骛”是就跨度过大而言。科学史证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T型人才”思路开阔,举一反三,成功率确实很高,但是不能过宽。笔者之所以在两年前发表题为《我轻如鸿毛》的文章,就是表明在那特殊时期我改过行、吃过亏。方法可变,赛道可换,专业方向尽量不要180度大转弯,选择了某个专业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矢志不移,不怕失败。科学研究的大道不是笔直的,也不是平坦的。科学实验没有不失败的,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试验没有不出错的。科学史上,经历许多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的科学家的故事举不胜举。因此,前不久在中国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拥抱错误。”试验出错为什么还要“拥抱”?道理既浅显又深刻:“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对于能够正确对待错误的人来说,随着错误而来的便很可能是正确,甚至可能是创新。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天文学史上,有过“天圆地方”说,有过“地心说”,人们当时是相信的。后来交通工具发达了,从东方一直向西走,结果会走到东方,方知地球并非如此。后来又认识到日出日落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自转,此外还有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于是否定了“地心说”,出来了“日心说”。再后来,天文学界又观察到太阳系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银河系无数颗恒星中不起眼的一颗小恒星。于是,人们又开始认识到“日心说”的局限性。学无止境,各个学科都一样,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思想不断解放,才能有所创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这无不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学者不能总是拾人牙慧,要知道吃人家嚼过的馍是不香的。我们一定要像《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让思想冲破牢笼”,为解放思想扫除障碍。真理在握,所向披靡。

四、团结协作,协同创新。从前流传着一句话叫“同行是冤家”,这样不好,我们要变同行为“亲家”。金无足赤,璧有瑕疵,只看同行的短处容易瞧不起同行;反之,如果多留心同行的长处,则会认真向同行学习。假如你留心了别人的长处而别人却只看你的短处怎么办?这就要记住一句话:“人不容我,是我无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形成一个温暖、温馨的环境。温暖、温馨的环境是科学实验的温室。中国历来注意交流。汉代才女班昭关注交流,她写道:“望洛河之交流兮”,认为黄河与洛河交流,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唐代“诗圣”杜甫写道:“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他认为在暑天里干净的竹林,会让流水给人送来凉意。交流是思维共振,是互助互动,是交相辉映,会大大提升科学水平。如今的互联网给科学家带来交流的方便,我们更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弘扬团队精神,展开广泛交流。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界的内核,科学研究还不可缺少外部条件。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科技工作者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对科学家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造上热情支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让科学家把时间尽量多用在科学研究上。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舆论氛围,真正树立起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作者为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科学实践中铸就的精神丰碑。它内含理想信念、价值目标、行为规范等教育因子,蕴含党性、科学性、人
2024-03-01 06:22:00
郯城县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郯城县科协、郯城县教体局联合重坊镇太平工作队开展“科学家精神”学习月活动,试点活动在重坊镇太平小学、大刘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学习月活动围绕“点亮精神火炬”主题,主要开展读
2023-10-07 14:19:00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依托阜城科技馆市科协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本报讯(杨辉)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科学文化沃土,进一步推动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日前,
2023-06-29 09:45:00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2023年西安市“弘扬科学家精神”朗诵大赛决赛落幕用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本报讯(记者 关颖)17日,2023年西安市“弘扬科学家精神”朗诵大赛决赛在西安
2023-12-19 02:45:00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青年说”讲述身边的科学家故事—第二届科学家精神宣讲会在京举行,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来自国内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生
2023-11-02 06:54:00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付梦印院士:科学家精神指引新时代青年 矢志科技强国晨报讯(通讯员 夏文燕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肖秋)10月16日、10月18日,在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江苏行暨国情
2023-10-27 05:24:00
...解放日报复旦上医校园内再添一处教育基地和文化阵地“科学家精神首先是创新精神”顾泳/张欣驰■本报记者 顾 泳 通讯员 张欣驰复旦上医校园内再添一处教育基地和文化阵地。昨天下午,
2023-09-17 05:46:00
...学探索信心和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普遍具有一种探索意识。因此,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教授其科学入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极大地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2023-12-08 06:44:00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陕西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6家数量和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本报讯 (记者 霍强 实习生 郭智荣)7月22日,记者从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陕西)现场会暨
2023-08-08 03:46:00
弘扬科学家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15日—30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向科学家致敬”红色科普行实践团走进苏州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了以学习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希望科学家精神能在青少年心里
2023-08-14 12: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