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季守正:传承海派艺术风格的甬籍书画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7:14: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在近现代上海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进程中,宁波籍金融家的作用与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同样,海上甬籍书画家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以海上画派为例,浙江画家数量最为庞大,影响亦最为显著,其中不少是甬籍画家,如姚燮、舒浩、赵叔孺等。季守正,就是在甬籍金融家创办的银行里供职的甬籍书画家。

季守正(1875—1949),号小康、朽斤、老疑、铁髯,别署无暇居士、无碍居士、种梅老农、百二砚田小富翁等,斋名万树梅花楼,浙江慈溪人(今宁波慈溪市),清末诸生,近代金石书画家,精于钱币学,为中国泉币学社社员;曾鬻书海上,与张善孖、钱化佛同在日本东京举行书画展;有《隶书格言三十二种》《慈溪季氏叔侄书画合集》等传世。

出生于翰墨世家的他,自小就在祖父的督促指导下习字、画画。从一些零星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季君习隶垂二十载,上年曾访碑于泰岱、衡岳,临摹有汉诸碑,无不惟妙惟肖,而冶镕汉隶,刚健阿娜,多穷前人所未逮,于尺外隶法,尤为雄逸”;“其隶书得力于张迁、景君、褒斜道摩崖等汉碑,遒劲婉丽,典重浑朴”。也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季守正的隶书中规中矩,笔画没有太多的起伏与变化,结体也缺少大开大合的夸张,或挪位变异的奇媚,似乎缺少一些张力。实际上,他的隶书汇集了曹全的秀妍、张景的温润、礼器的遒劲、乙瑛的曲雅、张迁的拙朴,还有石门颂的跌宕,看似波澜不惊、缺乏个性。实质正是这种谨守法度、落笔自然、不激不厉的写法,才是真正得汉隶精髓之道,故一派古意、耐人品味。

季守正在致力书法创作实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经验,1925年5月30日的《申报》之“游艺丛刊”发表了其《习隶片得》一文。这也是目前可见的其唯一一篇书论。此文既传授了研习隶书的方法论,又有具体的临帖技法技巧;既有自己学习隶书的心得体会,又附带介绍了适合初学者临习的隶书碑帖。也许以今天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标准来看,该文还显得有些粗浅而缺乏学理,但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来评判,已不失为一篇优秀书论。

季守正的书法是专业的,但看了其画特别是花鸟画后,笔者还是吃了一惊:绝不亚于当时的海派名家。看得出,其学画走的是传统路子,从临摹古代名人画作入手,以掌握古人的笔墨技巧和章法,所以他的画里既有两宋、元人水墨之痕迹,又有明清周之冕、陈洪绶、林良、吕纪、华新罗、恽南田、王忘庵等人的“影子”。由于久居海上,对季守正画风影响最大的还是海派画家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等。他很好地传承了海派的艺术理念与笔墨语言,画作题材广泛,花鸟草虫、鱼禽蔬果、松柏桐柳、湖石苔草、文具器皿,乃至佛像、仕女等无所不涉,且形制多样,技法丰富,以没骨与小写意为主。特别是花鸟鱼虫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自然景物,在其笔下都是活生生的,充满一派生机,富有情趣。如他画的鸟儿体态轻盈,腾挪跳跃,俯仰多姿,逼肖生动,自然天成;没骨法的柳叶、桃花点染自如,娇嫩绽放,极臻妙境;柳条、桃枝用笔细腻坚韧,线条流畅,天趣盎然,别具无形化有形的春风韵致,使整幅作品构成了一幅春日的曼妙景象,给人以无限生机与活力,传递出暖暖的春之愉悦。

写意当从工笔来。没骨与写意不是任笔为体、信手涂鸦,当以讲究严格造型的工笔为基础,在形的基础上再求韵。季守正的画正是将二者巧妙融合之典范,既讲究笔情墨趣,又试图将写意的笔墨功夫融入于兼工带写或没骨之中,以达浑厚的用笔与丰富的色彩合为一体之效果,即:“工而不滞、艳而不俗,工中见写、写中有工。”画面格调清新典雅,凸显恽南田、虚谷、任伯年笔意,又不失自己的风格。

海上画派对于季守正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用色,倾向于写意画的变色,即不完全按照客观对象赋色,并在强化变色处理的同时于颜料中加入了墨,不仅可以增强浑厚朴茂之感,而且可以避免因时间推移而造成的颜料褪色,加之对白粉的大胆使用,使色、墨、粉互相融合,恰到好处,绚丽多彩又不失淡雅。以其常画的梅花为例,花并不以墨线勾勒,全以色染,手法有三:一是花朵中央较密集的花瓣以色线勾出后再进行渲染;二是直接以色点出,如叶片、花朵外围的花瓣等;三是枝干,直接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用颜色画成。故其笔下的梅花既有工笔的严谨细腻,又不失写意的灵动潇洒,色彩运用得当、艳而不俗,浓淡恰如其分、妙极自然。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文有删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涵。在绘画上,吴昌硕在艺术创作中博采众长,师法历代书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派花卉”。191
2024-03-03 07:05:00
现场|墨香浦东:孙景浩师生山水画展暨山水画写生与创作讲座开幕
...著名山水画家。在艺术创作的漫漫征途中,他始终秉持着守正创新的理念,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在海派山水画的天地里开拓进取,勇攀艺术高峰。他独创的重彩山水技法,犹如为传统
2025-03-31 22:53:00
...川毓秀,文风炽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优秀书画家。日前,“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名家云集,佳作纷呈,馆藏的明清书画精品及相关文物
2024-07-24 18:36:00
著名海派画家沈三草迎新春作品选
...海,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美院客座教授,北京中国书画家研究会理事,亚太经济领袖联合会艺术顾问,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浙江中国画硏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
2025-01-27 23:36:00
...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艺术也在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涌向上海,形成近代中国最后一个阵容浩大的画家群“海上画派”。这群书画家侨居上海,除了被上海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所吸引,更
2023-09-16 04:52:00
...赏梅、题咏、作画,风雅之致。1923年,姚虞琴邀请著名书画家周梦坡、塘栖文人王绶珊等人共游超山,见报慈寺香海楼前环植老梅十棵,感到非常珍贵,便约定于宋梅旁建小亭一座,取名“宋
2024-03-03 07:05:00
孙竹篱作品展在四川宋瓷博物馆正式开展
...展出55件孙竹篱作品。除了早年师从民间画师学习,得窥海派任伯年门径外,孙竹篱先生自学成才,画风自成一派,以毕生的执着,不断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进,其一生醉心中国绘画,画风质朴而
2023-08-23 09:43:00
“书与法”江苏省第二届书画作品大赛现场评审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中国画学会理事王昊;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知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刘鸿;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南京博物院书画研究员赵启斌;江苏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2023-07-10 15:25:00
聚焦云间书派,董其昌、陈继儒真迹松江展出
...”之一张照,碑帖融合代表书家张祥河;云间书派继响,海派书画大家程十发。他们同时也是上海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家。 张祥河 行书对联莫如忠 草书扇页(局部)展览共设置了“云间书
2023-09-20 13: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
八一 ②|乌蒙脊梁传家火:威宁姬家一门十二兵,代代功臣!
在贵州威宁海拔2200米的乌蒙脊梁上,有一个叫朝阳组的寨子,四十余户人家、二十一名子弟参军、八十八次立功受奖,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功臣村”
2025-08-01 17:39:00
鲁网8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的文庙,— 汶上文庙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史载
2025-08-01 18:2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雨这么大,古代人原来这么避雨
近来暴雨频发,对现代人来说打雨伞、穿雨衣,避雨轻轻松松,没有合成材料的古人,该如何与暴雨过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杨晋风雨牧归图轴》
2025-08-01 19:13: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1 19:37:00
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
2025-08-01 13:48:00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相传是南宋初年的宋嫂传下来的。我对宋嫂上心,源自一个雕塑。工作单位离西湖不远,得闲去湖边逛逛,常会经过环城西路圣塘闸旁的宋嫂雕塑
2025-08-01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