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眼下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在凤冈县进化镇中心村的稻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盘旋,把一批特殊的“益虫兵”——赤眼蜂蜂球精准投放到田间。这种“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不仅为水稻丰产上了“保险”,更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一大早,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化镇中心村高标准农田上空有序作业,在技术人员的精准操控下,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赤眼蜂蜂球像精准投递的“生物炸弹”,稳稳落在稻田里。这些蜂球里藏着“秘密武器”,每颗都裹着大约3000只赤眼蜂幼虫,它们将成为稻田里的“隐形卫士”。据介绍,这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每亩仅需3枚蜂球,单日作业面积能达到500亩,是人工投放效率的20倍。
进化镇中心村村民陈先科说:“以前打药,又累人,味道又大,还担心药打多了有残留,成本也高。现在这‘小飞机’把‘益虫兵’送下来,省工省力!虫子明显少了,叶子也绿了,稻子也饱满了。关键是种出来的米更安全,更好卖,价钱也能好点,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小小的蜂球为何有这么大能耐?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敖维琼在田间揭开了谜底。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敖维琼说:“这个赤眼蜂蜂球投放到稻田当中过后,它就会迅速孵化,然后寄生到这个稻纵卷叶螟、或者二化螟的卵块当中,消耗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卵块的营养,阻止稻纵卷叶螟或者二化螟的孵化,实现以虫治虫的功效,这个以虫治虫的方法,就是既环保,又高效,在我们农业生产当中,应用很广泛,今后我们将大力推广使用。”
除了生物防治,农技人员还在田间布下“双重防线”,100余个性诱捕器像“精准陷阱”,专门引诱并捕杀雄虫,切断害虫繁殖链。这种“生物+物理”的立体防控模式,不仅零污染,还能精准针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防控效果能持续30天以上。此次投放的1800多枚蜂球,将为600亩稻田织起“生物防护网”。(邓邦英 曾信潮 谭鑫鑫)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