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血汗筑成昆 文字镌历史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2 08: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血汗筑成昆 文字镌历史

——首部全景展现新老成昆铁路修建历程报告文学《大成昆》出版

血汗筑成昆  文字镌历史

《大成昆》 陈果 著

1970年7月,历时12年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50余年来运行不辍,为祖国建设、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2年12月,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让成昆复线迸发新的能量、创造新的传奇。

《大成昆》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讴歌了新老“成昆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续写的时代新篇章。

一条路

雅安的记忆纽带与发展动力

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向前行驶着。

大渡河在峡谷间迂回盘曲,恰似一条绿色丝带,在大地上蜿蜒飘舞。铁路与公路一会比肩同邻,一会隔河相望。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依然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乌斯河火车站已经更名为汉源火车站——候车室虽经过改造,但还是显得有些冷清;简陋的候车室里,也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放着互联网售票机……

对绝大多数雅安人来说,成昆铁路几乎跟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但火车站却改变了当地人的命运。

1970年,成昆铁路在汉源县原马托乡苏古村建乌斯河站。大量人流、物流的集中,苏古村1组迅速发展起来。

铁路部门在这里设置了养护、电力、学校、医院等,人员最多时,有3000余人在乌斯河一带工作、生活。

当时的四川石棉矿、新康石棉矿、四川省汉源锰矿等单位,共同在火车站沿线投资修建企业专用铁路2公里;部分单位还分别在站点附近建设了转运站和各自的仓库、货场。

1976年,乌斯河因火车站的带动而建镇;1992年,马托乡并入乌斯河镇。

从如今的规模来看,乌斯河只能算是很小的一个站点,但在上个世纪,汽车还未普及的时候,这里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回顾这段历史,很多汉源人介绍:“每次赶火车,总是天还没亮全家人就起床了,在家煮了鸡蛋,大包小包带着出门。”“以前从汉源去成都,泥巴山经常堵车,有时候一堵就是一两天,大多数人选择到乌斯河坐火车到成都,5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为了坐上火车,会提前在学校或邮局购买火车票。”“特别是春节,经常买不到票,车门都打不开,直接从车窗翻进去。”“有一次晚上从成都回汉源,因为人太多,未来得及下车,被火车载到甘洛,在甘洛站坐了一晚上,第二天又乘坐火车到乌斯河站。”

随着时代的进步,绿皮火车逐渐被其他交通工具替代,人们很少再选择从这里乘坐火车。特别是2012年雅西高速通车后,到乌斯河乘坐火车的人更少了。

2022年12月,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乌斯河火车站”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2023年,古路村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全国各地徒步爱好者前去攀爬。古路村坐落于大渡河大峡谷核心地段的绝壁之上,这里曾经与世隔绝,其下的山体里便是通行已达半个世纪的西南交通大动脉——成昆铁路。这条每天都要运载无数南来北往客的“地下铁”,除了隐隐约约的火车轰隆声和汽笛声,几乎就没遗落下几段现代文明的轨迹。

在古路村栈道入口旁,依然能看见成昆铁路的身影。幸运的话,还能看见火车穿行而过。这里成为游客打卡记录的点位之一。今年五一小长假,古路村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

一本书

时代的见证与精神的传承

历时12年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50余年来运行不辍,为祖国建设、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资料记载,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投资状况,修建成昆铁路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前所未有。

成昆铁路要从高山大河通过,有三分之一的路段在七级以上的地震区,其中有500公里位于裂度7至9度地震区;铁路经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三个地理单元,沿线号称“地质博物馆”;早在修路之前,一些外国专家断言这里是“铁路禁区”,不能修路。

在困难面前,20余万铁道兵没有低头,夜以继日地在极为困难的自然和施工条件下奋力拼搏。与此同时,铁道兵克服重重艰难,用智慧创造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在修建老昌沟沟口著名的“一线天”桥时,按照当时的建设条件,如果全部使用预制混凝土梁,材料运输十分困难,工期也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建设者就近取材,架设石拱桥,仅用99天时间,创造了跨度达54米的当时中国最大跨度铁路石拱桥的纪录。

有资料表明,当年建设成昆铁路仅路基土石方就有近1亿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土石方垒成5米宽、10米高的城墙,可从成都垒到北京,长达3000公里。成昆铁路全线修建各种桥梁653座、隧道427个,总长341公里;同时,有13项新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31项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70年7月1日,这条被誉为“禁区上修筑的铁路”全线贯通!

《大成昆》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书写了20世纪几十万筑路军民,用青春、汗水和热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万古江山画新图的建路史诗;一代代护路人,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在祖国西南的深山里,从青丝到白头,只为守一条路的守路奇迹;成昆线上的“小慢车”,成为孩子们上学的“校车”,百姓走亲串友的“公交车”,彝族同胞走出深山的“扶贫车”的通路故事;以及新时代一大批“90后”青年党员,为新成昆线建设奉献青春的忠诚担当。作品讴歌了新老“成昆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续写的时代新篇章。

为何动笔?

陈果出生于汉源县,成昆铁路从这里经过,满足了他对大山以外世界的好奇心。第一次去成都,陈果就是走成昆线去的,很多年里,他的出行都离不开成昆线。

后来,作为一位文学创作者尤其是报告文学写作者,陈果自然对成昆铁路产生了好奇心。

《大成昆》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为成昆铁路立传,为成昆铁路建设者、守护者画像,为流淌在成昆人血脉里的忠勇情怀留下一份高还原度的历史底稿,便是这样一件必须有人十分认真去做的事。”

也曾有人看到这段话后问陈果:“为成昆铁路立传,为什么是一件必须有人十分认真去做的事?”

他这样答道: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共和国建设史上的重大工程,是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报告文学重大题材,全景式书写成昆铁路建设历程,有助于展现中国道路、彰显中国形象、凝聚中国力量,激发中国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成昆铁路的修建历程,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集中体现。成昆铁路三上三下,历时12年建成。其间,30余万建设大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创造了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忘记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建设者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将有愧于心,有愧于前辈和后代。

正如他所说,成昆线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建成通车以来,成昆铁路为西南地区大开发、大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对展现中国气质、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意义非比寻常,探路、筑路、守路者的故事,值得传之后世。

写作《大成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补缺”。陈果发现,几十年来,关于成昆铁路的文学作品,多数侧重于勘测、建设、守护的某一方面,对于新成昆铁路则很少涉及。“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亦如是。从再也无法夺回的时间失地,把伟大的三线精神、成昆精神,原原本本地带给今天,留传给需要史诗和丰碑提供给养、指引方向的未来,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如何写作?

从萌生冲动到动笔写作,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陈果坦言,《大成昆》一书,是自己十多年来的采访和写作中难度最大的一次。线长面广,时间跨度大,专业性强,联系采访老成昆铁路参建人员困难重重,都是需要面对的考验。

写这本书时,他也没有贸然启动,而是在动身采访前,用大半年时间,收集、消化了数百万字的资料。

成昆铁路勘测设计中,中国中铁二院前辈上山到顶、下沟到底,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设计、建造过程中,新老成昆铁路建设者一丝不苟、追求卓越。陈果在采访写作中,同样向前辈学习,尽可能深入现场,尽可能面对面采访,确保写下的内容真实可靠。

《大成昆》的写作,可以说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亲历者逐渐流逝的记忆赛跑的过程。2023年4月,陈果曾前往河南温县的赵老庄村,采访一位年过八旬的成昆铁路沙马拉达隧道修建者。沙马拉达隧道是成昆线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其六千三百七十九米的长度,全线无出其右。寻访沙马拉达隧道建设者,重要性可见一斑;而难度之大,却是远远超出想象。结果因语言差别和老人身体状况,对话半小时,他从老人那里得到的有用信息寥寥无几。还有一次,他驱车前往金口河,准备采访一位关村坝隧道的修建者,结果到了才知道,老人已经在半个月前生病去世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次,陈果想到了放弃和退缩。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总有一张、或是一群面孔在他眼前闪现,总有一个、或是一串问题,挡住退路,并为他的又一次出发,注入强劲能量。

写作中,陈果尽可能用心对待每一份素材,精细处理每一个细节,前后修改十余次,全力以赴向铁路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致敬。他希望以《大成昆》这部作品,缅怀那些“开路先锋”。

2024年4月1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成昆》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天地出版社推出《大成昆》,题材宏大、立意深远、恰逢其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大成昆》突出了国家战略主题,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是记录时代发展、承载国家记忆的精品好书,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英雄主义之歌,也是一个展现中国道路、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可以走向世界的图书样板。

本报记者 戴富丽

血汗筑成昆  文字镌历史

1970年,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段感人历史的文学见证
...的时代感。这种历史与现实互相照见的叙事设置,凸显了成昆铁路的跨时代意义。1995年,我经由宝成线到四川。绿皮火车穿秦岭、过峡谷、爬蜀道,车窗外闪过牺牲于此的建设者墓园。我心生
2024-06-28 07:08:00
...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蔡方鹿,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部副部长郑冬冬等分别讲述了自己与成昆铁路的故事以及对作品的感受。《大成昆》是首部全景展现新老成昆铁路修建
2024-05-23 22:46:00
“大成昆”寻访略记
...月13日 11版)《大成昆》陈果 著 天地出版社一1970年7月,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钢铁巨龙,越江河、跨峡谷,穿过高烈度地震区,把天堑变通途,为人类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建
2024-06-13 02:56:00
长篇报告文学《大成昆》出版
鲁网5月8日讯首部全景展现新老成昆铁路修建历程,溯源、弘扬成昆精神的报告文学作品,弘扬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成昆精神。出版信息:书名:大成昆作者:陈果出版社:天地
2024-05-08 20:56:00
...报长篇报告文学《大成昆》研讨会在京举行全景展现新老成昆铁路建设历程本报北京4月18日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4月18日,长篇报告文学《大成昆》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
2024-04-19 06:22:00
...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因这本书的出版而终结。伟大的成昆铁路,将会成为我直面人生道路上高山大川的精神坐标、力量源泉。”
2024-04-26 05:21:00
乌克兰特工竟然潜入远东,连续炸断了连接中俄的重要铁路
...,作为首条大范围穿越永久冻土地带的铁路,贝阿铁路和成昆铁路同称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首创性的艰巨工程。贝阿铁路建设历时10年,耗资巨大,工程艰巨。1984年全线通车,与西伯利亚大铁
2023-12-03 12:27:00
(新春走基层)从慢火车到复兴号 三代铁路人见证新老成昆线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杨平的父亲杨华金是修建成昆铁路桥梁隧道的铁道兵。受访者杨平供图中新网成都1月22日电 题:从慢火车到复兴号 三代铁路人见证新老成昆线作者 王利文 王鹏除夕夜,
2023-01-22 17:34:00
成昆铁路“慢火车”升级了 打造6大主题多功能车厢
本文转自:四川新闻网成昆铁路慢火车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月14日讯(记者 乔永祯)1月14日,成昆铁路5619/5620
2023-01-14 22: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暑假期间,不少大学生涌入兼职市场,靠自己劳动赚学费、攒点“奶茶钱”。然而,也有不少学子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遇上培训机构赖账
2025-08-14 19:02:00
“因为背调结果显示‘黄灯’,我们无法进行下一步了。”不久前,应聘某食品公司的罗女士,突然接到该公司HR发来的这则不予录用通知
2025-08-14 19:13:00
最近,国家给有娃家庭发了个“大红包”,《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起,只要是合法生育的一孩、二孩、三孩
2025-08-14 19:30:00
寻找我身边的温暖丨他们要让每100位路人中至少有1位学会急救
——“军桥”从未离开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王辉 潍坊报道近日,潍坊安丘青云山广场上,一个特殊的摊位正散发着温暖的光。没有叫卖声
2025-08-14 19:54:00
微创技术显神通,德州市立医院为七旬老人拆除血管“定时炸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雪平近日,德州市立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祁洪军团队顺利完成一例瘤颈长度5mm的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
2025-08-14 19:18:00
叉车侧翻司机被压车底 无为警方紧急救援
大皖新闻讯 8月13日下午,无为市公安局姚沟派出所接到群众紧急报警求助:“警察同志,废品回收站的叉车发生侧翻,驾驶员腿被压在车底
2025-08-14 19:00:00
高速收费站车辆冒浓烟 民警速救化危机
夏季气温持续攀升,车辆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行驶,发动机、电路等部件易因过热出现故障,自燃风险显著增加。近日,在沈吉高速东梅收费站出口就上演了惊险一幕——一辆白色客车突发引擎盖冒烟
2025-08-14 13:28:00
“岩壁芭蕾”绽放贵阳!2025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即将开赛
8月13日,记者从贵州省体育局获悉,2025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将于8月20日至24日在贵阳市观山湖公园贵州彩湖国际攀岩中心举行
2025-08-14 12:50:00
我就是一颗钉子,钉在人民需要的地方|榕江县古州镇副镇长吴坤尧与洪水赛跑转移群众
接到赶回镇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的信息,黔东南州榕江县古州镇副镇长吴坤尧知道,自己与爱人领证的约定又要爽约了。两人本计划6月份就领证
2025-08-14 12:51:00
为提升社区居民识诈防诈能力,近日,中信银行济南阳光新路支行在济南阳光100社区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活动,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2025-08-14 12:35:00
大众网记者 许洪胜 东营报道
2025-08-14 07:31:00
“我的华夏人寿保单按约定已经缴满5年,即将产生收益,却被瑞众保险的业务人员换成了新的保险合同……”8月10日上午,张女士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称
2025-08-14 07:31:00
网约车停在自家楼下,次日却不见了“踪影”,究竟咋回事?车主:全款购买车辆跑网约车,清晨却被第三方公司扣走2024年10月底
2025-08-14 07:32:00
东营市优秀百姓宣讲员展播 |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 “红豆奶奶”义务理发五十余载 15万颗红豆诉党恩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84岁,还坚持做志愿服务的人,该是什么样子?记者见到赵晓凤时,她脸上妆容精致,身着蓝色半裙
2025-08-14 07:41:00
玄武区上半年GDP增速位居主城第一“咬定”产业不松劲 壮大发展新动能□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夏雪晴7月底,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在玄武区揭牌
2025-08-14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