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10:21:00 来源:戏说三国

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曾经有很好的机会消灭日本海军,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其它种种原因,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1886年7月,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舰队访问日本长崎,当时北洋水师新添了两艘超级巨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再加上济远、威远,这次访日的一共是四艘战舰,定远、镇远这两艘舰是刚刚从德国采购服役的超级战列舰。超级战列舰什么概念?咱们现在国产最先进的055驱逐舰,号称万吨大驱,排水量1万吨,但是定远和镇远的排水量在当时就达到了7000多吨,简直就相当于是现在的核动力航母。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当时日本人哪见过这么庞然大物的军舰呀,长崎的市民挤得水泄不通争相围观这两艘超级战列舰。接下来水师的官兵受到日本的邀请,去岸上去购物休闲。中国士兵因小矛盾跟日本打起来了,日本警察去处理的时候,中国水兵就感觉日本警察处理不公,大闹警察局,把一名警察给刺成了重伤,警察就把肇事的水兵逮捕了,这是8月13号的事,中国水兵和日本警察就结仇了。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8月15号,全舰队放假,水兵可以自由登岸购物,说是大家去登岸购物去了,实际上这些水兵暗中带着棍棒刀枪做好了打架准备了。当地警察知道水兵又要上岸,也进行了部署,一旦出现情况,就立即围攻这些水兵,结果就双方就再次爆发数百人的大的械斗,一场打架给打下来,北洋水兵死了五个,受伤了几十个,长崎的警察死了五个,受伤了几十个,明显中国水兵就吃了大亏了,然后大家就回到船上,立马就进入临战状态了。士兵们把炮口掉转过来,对准长崎市区,随时准备开炮。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这下日本人可吓坏了。定远、镇远上头的是305毫米的主炮,那么大的口径的炮,对准了长崎,一开炮就完蛋了。当时北洋水师的洋教习就主张开战,他说日本水军刚刚起步,根本就不是北洋水师的对手,如果开炮彻底就把日本海军就给摧毁了。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当时丁汝昌是舰队的最高长官,没有下令开火,反而是向李鸿章汇报,最后通过外交渠道双方协商解决,日本赔清朝5万多块,清朝赔日本1万多块,这事儿就结束了。这就是近代史上的长崎事件。长崎事件金额不大,但是影响很大,几万块钱对大清朝不是大事,但是日本视为奇耻大辱。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长崎事件以后,日本全民都要求大力发展海军,一定要打败定远。日本小孩开始做游戏,流行的攻击北洋舰队的游戏,怎么来打沉定远镇远,日本天皇带头一天吃一顿饭,把省下来这个钱给日本海军捐款买军舰。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八年以后,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舰队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功能这些方面都开始超过了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北洋水师就被日本联合舰队给打败了,全军覆没,最后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丁汝昌曾经有机会消灭日军水师,却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可以说,长崎事件时期的丁汝昌如果一怒之下下令开炮,恐怕以后的历史都会改写,他个人的悲剧也将避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些人是如何成为日军的帮凶,一步步将北洋水师逼上绝路的
...速上已远逊日舰、海战并无胜算后,他特别要求水师提督丁汝昌在作战时应切实与岸基炮台相配合,实施积极防御,“相机进退”,以图“护港无虞,屏卫京畿”(《李鸿章全集•电稿二》)。应该
2022-12-14 09:57:00
...三千淮军(吴长庆率领)前往朝鲜,同时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巡洋舰超勇、扬威、威远为清军护航,并停留仁川以为策应。此时的北洋水师还算不上远东第一舰队,其在德国订购的主力舰定远、
2023-05-03 16:19:00
丁汝昌死后被抄家,为何17年后才下葬
1895年2月12日,北洋水师提督,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吞鸦片自杀。丁汝昌死后,等来的不是朝廷的表彰与追封,而是一道圣旨,先是抄家,不放过活着的人,接着命令丁汝昌尸身穿上黑色囚服入棺
2024-05-26 14:19:00
...威海等地修建了水师基地。二,日本海军的崛起1886年,丁汝昌带领北洋水师的六艘军舰到朝鲜沿岸演习,随后又到海,参,崴接勘定边界的官员。此时,北洋水师需要进行补给,修理,当时旅
2024-04-29 22:29:00
丁汝昌但绝没有投降,是被人冒用名义投降
近日,“丁汝昌投降图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这引发网友的质疑。虽然,
2023-05-14 05:32:00
...叶志超请求中央提供物资补给。于是李鸿章派遣水师提督丁汝昌带领北洋舰队给平壤运输物资。9月17日,北洋舰队准备返航,而日本海军在获取消息后立即前往拦截,爆发了黄海海战。由于日本
2024-04-29 22:26:00
一外国人,为中国打仗,为中国殉国,死前请求盖上中国国旗
...了重伤,但他毅然接替了指挥的重任。后来,眼看着提督丁汝昌指挥的定远舰快被敌人包围了,马吉芬在炮火中奋力他驾驶着镇远舰向日军的主力进攻,前去营救,终于在连发四门大炮后灭了敌人吉
2025-01-12 12:33:00
北洋舰队的覆灭与清朝陆军不能在陆地上消灭来犯之敌有关系吗
...守刘公岛10天,山东数万清军居然没有人来尝试过救援。丁汝昌派人出去求救,得到的回信却是没有援兵。这导致了刘公岛上守军军心涣散,最终丁汝昌自杀殉国,岛上守军向日本投降,北洋水师
2025-05-08 12:37:00
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成了北洋提督?
1861年二月,丁汝昌跟随程学启投降了围困安庆城的湘军,从此结束他七年的太平军生涯,成为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一分子。此时,丁汝昌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在程学启率领的众多亲信将士中,他并
2023-02-11 21: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