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3-15 17:34:00 来源:澎湃新闻

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

“无糖的更健康”似乎正在成为更多人认可的观念,因此添加了代糖的无糖饮料越来越容易获得,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愿意为其付账买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关于无糖饮料的健康风险屡上热搜榜,并引发大众讨论:“无糖饮料为何会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长期喝无糖饮料有哪些危害?”

添加了代糖的无糖饮料为何成为健康争议的“靶点”?无糖饮料到底更加健康,还是更加不健康?

从有糖到无糖,中国居民的营养观念变化

广义来说,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既存在于白糖、红糖等名字带糖的食品中,也存在于馒头、米饭、糕点、水果等常见食物中,所谓有糖饮料或者无糖饮料,一般是看其有无额外的添加糖。

早在1989年,我国就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2007年、2016年做了修订,2022年最新发布的指南则是第五个版本。不断更新变化的指南既是对国民的健康饮食建议,也反映了多年来营养学界以及大众对各类营养素的认知变化。

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以添加糖为例,2007版,虽然提到“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但并没有对糖的摄入量提出要求。根据中国网当时卫生部专题发布会的会议实录,专家对此解释:“从膳食结构来讲,我们食糖的摄入量非常少,不像西方吃那么多。” 但在2016版和2022版中,指南均强调“控糖限酒”,并提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读大学时,一位老教授在公共营养学课程上说,咱们中国人添加糖吃得还很少,不用考虑。”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顾中一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1997版膳食指南没有提到“添加糖”的内容,到了2007年,国内指南提到“合理运动、控制肥胖”的问题,此后2010年美国膳食指南提到在要戒的饮食成分中提到“添加糖”,世界卫生组织还发布过有关控制“游离糖”摄入的指南,近十年大家对“糖”这件事情越来越重视,意识到需要控糖少糖,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糖饮料开始受到推崇。

对于无糖饮料的推崇并未一直持续,近些年,无糖饮料的健康风险频繁被提及。

无糖饮料长期喝,也可能有健康隐患

关于无糖饮料的健康隐患,公开的研究结果并不少见。

今年2月28日,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一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赤藓糖醇可能与心脏病事件相关。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1157名经过心脏病风险评估、有3年结局数据的人群中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团队观察到多种人工甜味剂(尤其是赤藓糖醇)的化合物水平在三年随访中与未来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

该团队还进行了另一项实验,发现赤藓糖醇对血栓风险升高有影响。在8名健康志愿者摄入30克赤藓糖醇饮料后,研究人员检验其血浆水平,发现所有志愿者的赤藓糖醇水平持续增加,在2-3天里超过了凝血风险增加的阈值。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或可表明赤藓糖醇水平提高与血栓风险升高相关。但他们也指出,此次研究的阵列中心血管风险因子发生率偏高,仍需确认对明显健康的受试者进行更长期随访中是否能观察到类似结果。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2020年发布的一项大型研究也显示了人工甜味剂可能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关。该研究在对超过10万名受试者随访10年后,与不喝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群相比,喝人工甜味剂饮料最多(中位数为每天176.7毫升)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32%。这项研究同样提示,代糖饮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替代品。

除了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代糖还可能影响人的血糖水平。2022年8月,《细胞》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某些代糖不仅会影响人体微生物组成,还会影响外周血循环中的分子,继而影响个体对葡萄糖的耐受程度。

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

《细胞》杂志研究论文

2019年12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旗下期刊《糖尿病护理》发表的论文对近20万人追踪超过2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样指向代糖饮料背后的糖尿病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从含糖饮料改成喝人造甜味剂、零热量/低热量的代糖饮料,并没有改变这些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最好的选择是直接饮用不含甜味剂的茶、咖啡、牛奶等。

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论文

如何理解长期喝无糖饮料的健康隐患?

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很多研究发现,长期喝无糖饮料,如果它是加了甜味剂,比如说像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等,这些含有甜味的代糖饮料,它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发生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相反这些无糖的、甜的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方面,可能比我们喝甜的含糖的饮料危害会更大。”

对于无糖饮料健康风险的机制,母义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学界并没有十分清楚背后确切的机制,仅从目前的研究或者文献来看,有几种普遍认可的解释,其中一个是虽然无糖饮料的甜不是真正添加了糖,而是加了合成或天然的甜味剂,但是甜这个味道本身就会刺激大脑,让人更有食欲,吃更多东西,包括其他甜食,久而久之,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成为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此外,当一个人开始吃更多甜食,长期也会导致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变差,最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表现为血糖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有糖尿病患者喝无糖饮料后通过测不同时间的血糖值,进而判断一款饮料对血糖以及健康的影响。对此,母义明强调,无糖饮料本身没有能量或者能量很低,喝一次的确不会像有糖饮料一样,引起血糖升高。目前强调无糖饮料的潜在风险,大都是基于长期大量喝的前提,“长期是以年为单位,目前的研究也都是按照年得出的结论,”偶尔喝一次,血糖没有变化,并不意味着长期没有风险。

顾中一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讨论无糖饮料健康与否,主要还是看其长期影响,比如对糖尿病等慢病的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总体的人类健康干预的角度,无糖饮料可能只是很小的方面,影响没有特别大。具体判断一款饮料是否更健康或更不健康,得看与什么饮品对比,背后也涉及剂量、人群、关注不同的方面等多方面的差异。

面临争议的无糖饮料,大众还能不能喝?

“我这么长时间没有吃过甜的,饮料也没喝过,您看推荐我能喝点啥?”

作为国内内分泌领域的专家,母义明每年都要接诊很多糖尿病患者,其中不少患者也会问到是否可以喝点无糖饮料的问题。母义明给出的回答通常是:可以偶尔尝一下,但不要长期喝,一定要自律。

母义明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人类获取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大家对糖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分,“你说糖不好吗?大脑离开糖几秒钟就晕了”,一种食物或者营养成分的健康与否,实际上很多时候都要一分为二来看,背后主要是剂量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来说,无糖饮料没问题,但最好还是喝白水,不喝任何甜味饮料。”顾中一曾在营养科普文章中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对于原本就表现为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群体,顾中一表示,加入代糖的无糖饮料,不会让人的血糖立刻升高,也不像一些人宣称的刺激胰岛素,甚至有降血糖的作用。相比加入普通添加糖的饮料,这类非营养型的甜味剂饮料是安全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喝的,这是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角度来判断,可以作为过渡到健康饮食阶段性的替代品。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长期喝无糖饮料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顾中一认为,围绕无糖饮料的健康问题,科学界还会一直去研究,对于大众来说,面对不断更新的研究结果,不必过于紧张,跟着主流观点和最新指南,听结论即可。当然,生活中,依然需要去学习更多营养知识,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搭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无糖饮料是如何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糖饮料常常被视为健康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控制糖分摄入的人来说。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即使是无糖饮料,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毕竟
2023-07-25 13:23:00
无糖饮料也会导致糖尿病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22岁小伙子每天喝5-6瓶无糖饮料,结果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被紧急送医。无糖饮料也会导致糖尿病?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谢超表示,所谓“无糖饮料”,只是利用
2023-07-23 09:52:00
节日的餐桌上,饮料必不可少。超市里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品种很多,对于一些不适合喝甜饮料,但又想吃甜的人群,无糖饮料是不是就可以畅饮了?对此,专家表示,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也不能喝
2025-01-27 07:59:00
代糖,儿童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无糖饮料能喝吗?一文解答
...工合成的,甜度非常高,是普通糖的几百倍。大家都知道无糖饮料吧,它里面用的就是代糖。会甜,又基本不产生热量,血糖反应低,所以这几年很受控糖和减肥人群的欢迎。但毕竟这个食物出来的
2023-07-22 07:33:00
无糖饮料不含糖?拆穿代糖饮料的甜蜜谣言
...随着消费者“控糖”意识的不断提升,用甜味剂代替糖的无糖、低糖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对于甜味剂安全性的质疑也层出不穷。“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震惊!代糖导致糖尿病实锤
2025-07-22 15:28:00
...三次的正餐才是努力的关键。“自制控糖减脂餐”“自制无糖无油面包”“控糖杂粮饭保姆级教程”……各种“有手就能做”的食谱分享成为了网络社交的热门话题。就连外卖领域,年轻人也开始走
2025-01-01 22:29:00
喝无糖饮料真的更健康吗?专家提示
...上购物App,或线下各大商超便利店,不少包装五颜六色的无糖饮品占据了C位。如今很多人出于健康的目的,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的摄入,选择无糖饮品。那么,喝无糖饮料真的更健康吗?因
2023-07-28 09:06:00
这个夏天怎样实现“饮料自由”
...,这是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很多有减肥需求的人会选择无糖饮料,让畅饮变得无负担。无糖饮料真的能帮助减肥吗?对健康有没有影响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
2024-06-17 00:37:00
不想吃糖长胖,吃无糖食品就健康了?一一文揭开答案
...糖食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了无糖食品食用而无糖饮料,无糖饼干,无糖蛋糕等多种无糖的零食,也逐渐走入了我们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在人们的认知中
2022-12-16 11:1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刀片嗓”别硬扛!可能是流感来袭,科学用药是关键
当喉咙出现那种吞咽如同吞咽刀片般的剧痛时,这其实是您的身体正在与流感病毒进行一场激烈“阵地战”的明确信号。这片“战场”——咽部黏膜
2025-11-27 11:40:00
康王®酮康唑洗剂入围“2024-2025年度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2025年11月18日,由家庭医生在线主办的“2024-2025家庭常备药、家庭常备营养食品/保健品、家庭常备医疗器械及消毒用品上榜品牌”活动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2025-11-27 11:41:00
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康汇医院入选减重教学单位,减重更科学
近年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国家也启动了“体重管理年”相关行动,鼓励大家通过科学方式管理体重,推动医学减重走向规范化
2025-11-27 11:41:00
连续三年入选家庭常备药榜单,连花清咳片凭何成为止咳优选?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南北方省份均处于流感高发季节,多地门诊咳嗽、咳痰患者显著增加。在咳嗽咳痰患者增多的背景下
2025-11-27 11:43:00
助听器如何选择?从痛点到选型,5 大主流品牌深度解析
当 65 岁以上老人中每三位就有一位存在听力障碍,当中国听损人群规模已超 7000 万,助听器却始终未能走进更多家庭 ——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足 5%
2025-11-27 11:43:00
莒南县第三小学举行美食分享会
鲁网11月27日讯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劳动乐趣,11月24日,莒南县第三小学举行了美食分享会
2025-11-27 14:44:00
崇礼彩椒咖啡出圈
河北日报讯(周大伟、郭晓通)近日,随着崇礼区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迎客,一种融合了当地特色的彩椒咖啡正悄然出圈。彩椒咖啡是将新鲜彩椒挖空成杯
2025-11-27 17:38:00
云岩区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热学热议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11月20日,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贵阳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11-27 17:47:00
铜仁市委老干部局:“三点”发力激发 “银龄”新动能
铜仁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精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紧扣“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引导广大老干部发挥优势、贡献智慧,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银龄”力量
2025-11-27 22:59:00
贵州老年大学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贵州老年大学邀请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刘旭友作专题辅导报告。学校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2025-11-27 23:00:00
AI 赋能医疗:数据安全与创新推动医疗数智化变革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北京大学参与了AI与医疗信息化专题课程学习,了解医疗数据安全防护、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等前沿内容。课堂上
2025-11-27 12:19:00
糖尿病足:沉默的致残杀手
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有一个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作却可能导致患者足部溃烂、感染,甚至截肢,它就是糖尿病足。据统计,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
2025-11-27 07:13:00
多囊卵巢综合征难怀孕?医生教你助孕小技巧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妇科门诊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发病,且发病率较高,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5
2025-11-27 07:13:00
从用药到饮食:结核患者的全周期护理手册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系统性全周期护理对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诊断确认后的药物干预与康复阶段的营养支持需要精细控制
2025-11-27 07:13:00
熬夜、压力大伤神经?神经外科医生的护脑指南
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很多人习惯熬夜。不少人会在熬夜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晕眼花等情况,并且变得比较暴躁。若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
2025-11-27 0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