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今年是我夫人患病的第14年”
“幼稚的小孩”,最需要陪伴

朱文元教授和夫人近照
9月19日上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病理室初见朱文元教授,他刚刚帮妻子取完日常所需服用的药物。身穿灰蓝色短袖衬衫,花白的头发,戴着一副眼镜,和蔼的笑容挂在脸上,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曾经因为妻子患病而动过自杀念头的老人。
2009年,朱文元73岁的妻子查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朱文元也从一位资深的皮肤病专家(退休前就职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转行”当起神经内科的学徒,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而记者第一次了解到这位老人,是在2022年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他向公众正式发布了一本近20万字的书:《阿尔茨海默病陪护手记和百问》,里面汇集了他陪护患病妻子13年的经验和感想,希望帮助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走出困境。
朱文元向记者回忆,从妻子患病开始,他就在身边老同事和朋友的推荐下看了很多书。“我要搞明白药里的成分是如何能对病情起到作用的。”这个过程中,朱文元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有国外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指南书籍中建议,可以陪病人去旅游、看电影,他也都带着妻子去做了这些事。“但是到了电影院才发现,在突然暗下来的环境中,再加上电影画面、音效的影响,病人会害怕、紧张,精神状态反而更差了。旅游也是,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她觉得身体上很累,她还不记得自己去过,并不会在她心里留下任何美好的回忆。”。
“现在她还能认得出您吗?”记者问朱老。“不记得了。但是我牵牵她的手,她会很开心地对我笑。今年是我夫人患病的第14年,她还能吃能喝、能唱能跳、能表达,就是我最大的欣慰。24小时的贴身照护对病情控制作用很大。”朱文元说,他愿意接受采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想通过媒体发声,希望更多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能注意到细心、周到的陪伴对患者减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这么多年我发现,身边有些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因为担心走失等异常、危险行为的出现,他们的家属都是把病人锁在家里,仅仅是定时送吃食,很少有陪伴,甚至不治疗,这样患者往往不会有太长的生存周期。”“阿尔茨海默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身边要有人专门陪护,如果自己家人工作忙,送去专门的疗养院也是很好的选择。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转变理念很重要!”采访结束前,他又跟记者讲了一遍自己的期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