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暑期防意外 急救学起来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07 15: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暑期防意外 急救学起来

暑假往往是溺水、中暑、烧烫伤和骨折外伤等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出现这些情况时如何急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来自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骨科、急诊科的多位专家,科普急救知识技能。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李罡、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壮波、骨科主治医师王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穗卫健宣、胡颖仪、孙冰倩

烧烫伤

谨记“冲脱泡盖送” 民间土方不可取

寒暑假期间是孩童出现烧烫伤的高发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李罡支招,发生烧烫伤的紧急处置要记住这五个字——

一是“冲”。先不要脱去衣物,用冷自来水持续冲洗伤口30分钟以上,可以减轻烧伤程度。但如果是酸、碱、生石灰烧伤,就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因为这些物质在遇水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应当先将残留物完全清理、擦干后再使用冷水冲洗。

二是“脱”。在冷水中小心脱去烧烫伤部位的衣物,但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否则容易导致伤口的损伤加重,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同时要注意在伤处尚未肿胀前将戒指、手表等去除。

三是“泡”。在5℃~20℃的清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低龄患儿不可以在水中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低或延误治疗时机。同时切忌用冰块直接放在皮肤上,以免造成组织进一步损伤。

四是“盖”。使用无菌纱布或棉质的干净布类覆盖,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

五是“送”。应尽快转送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对于电烧伤而言,应该要立即检查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如果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术。

李罡提醒,很多人相信“民间土方”,在伤口上涂牙膏、酱油、酒精、紫药水、红汞、龙胆紫等,殊不知这些方式往往会加重创面感染,并且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不利于制订治疗计划,是万万不可取的。

骨折创伤

先止血后包扎 固定后再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是骨折创伤急救很重要的四个方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王敏介绍,止血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出血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伤口进行临时止血;二是“指压止血法”,即用手指压迫出血处向心端的血管,临时快速止血;三是“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来稳定止血;四是“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轻微损伤出血的止血。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禁止使用铁丝、电线、鞋带等细硬材料用来止血。”王敏提醒,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上肢要扎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扎在大腿上段,止血带的松紧以能够伸进两只手指为宜。在扎好止血带后要记住时间,每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分钟左右,以防止出现缺血。包扎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绷带包扎(环形、螺旋形、8字形、回返式)和三角巾包扎(头、膝盖)等。

日常中如果出现不严重的骨折应该怎么急救?王敏说,树枝、硬纸板等都可以作为固定患肢的工具。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健肢固定法”和“简易夹板固定法”。“健肢固定法”是把没有受伤的腿或手和患肢绑在一起,将健肢作为固定的工具。在绑和固定时,要记得用棉垫对肘关节等部位进行保护。

搬运伤员时,如果没有担架等器械,可以使用扶行法、拖拉法、背负法等徒手搬运,搬运过程要注意观察伤情,及时安抚伤员。很危急的重伤则不建议搬运。

假如出现意外断肢,要注意断肢不能直接放到水、冰中或用酒精浸泡;应将断离的肢体用干净的敷料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内密封,在塑料袋外用冰块进行冷藏,及时前往医院。

总之,应急处理骨折外伤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止血后包扎,固定再搬运;

2.只可临时固定,不要企图将骨头复位;

3.包扎和固定时要露出肢体末梢,便于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固定时要超关节固定。

溺水

救援遵循“A-B-C-D”顺序

“发现有人溺水时,目击者应该首先呼叫周围群众援助,并尽快向附近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9消防人员求助,同时拨打120。及时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市红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壮波说。

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来到之前,可以按照“A-B-C-D”顺序做好基础救援。

“A”即开放气道(Airway): 将淹溺者救上岸后应首先开放其气道,清理口鼻内泥沙水草。开放气道时成人、儿童、婴儿的头后仰角度分别为90°、60°和30°。

“B”即人工通气(Breath):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口张开、捏鼻翼,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起伏运动。

“C”即胸外按压(CPR)。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胸外按压和通气要交替进行,成人30次按压结合通气2次,儿童15次按压结合通气2次。

“D”即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胸外按压后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中暑

做好5步是关键

郭壮波介绍,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高温环境、超负荷的体力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等等都可能诱发中暑。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乏力,伴体温轻度升高(体温<38℃);而轻症中暑则是体温>38℃、脉快而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周围循环衰竭;重症中暑表现为晕厥、昏迷、高热、体温>41℃,严重者会出现热痉挛、热衰竭。

发现有人中暑,要做好以下5步:

第一步:联系120尽快送医院救护。

第二步: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就地平卧、解开衣扣散热。

第三步: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浴,或用冷水毛巾、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

第四步:补充体液,可用温开水、淡盐水、鲜果汁等。

第五步:有条件时可以用药物降温。

预防中暑建议:一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二要防止热源直接照射;三要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液体;四要合理调节生活,保证充足睡眠。五是选择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六是年老体弱、孕产妇在生活环境中要加强通风散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7: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个能保命的“救急技能包”!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提醒:暑假出行,谨防意外受伤
...中暑、烫伤、外伤或骨折等意外风险增加。7月5日上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邀请烧伤与整形康复科(烧伤整形科)、骨科及急诊科三位医生分享烧伤、创伤、溺水和中暑情况下的现场救急步骤,
2023-07-07 08:28:00
莫让“取暖神器”变“凶器”
...致肺功能衰竭,目前已启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孝建指出,近期该院烧伤整形科已接诊多例因使用取暖用品不当而导致烧烫伤的患者,
2024-01-23 03:58:00
...,或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救治。烧烫伤▲先检查烧烫伤的程度及范围,若属于轻度烧烫伤,可先用冷水冲洗患处15-30分钟,可有效减轻患处疼痛感,勿用冰块或冰水敷
2023-01-05 21:28:00
常见意外伤害及急救与防护要点
...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为原则对伤员进行抢救。若发生烧烫伤等意外伤害,需立刻帮助受伤者摆脱热源,并迅速帮受伤者脱去创面处衣物,若衣物与伤口已发生粘连,可借助剪刀、水果刀等工具将
2024-05-01 09:33:00
野外驻训突发伤情急救攻略
...境复杂、卫生条件相对简陋,官兵在野外驻训时,中暑、烧烫伤、食物中毒等突发伤情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刘波结合卫勤保障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突发
2023-07-09 05:35:00
“取暖神器”变“毁肤凶器”!
...取暖神器”就开始大显身手了不过DV君了解到近一个月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已接诊多例因“取暖神器”使用不当而导致烧烫伤的患者“取暖神器”为何会成为“毁肤凶器”呢?街坊吴
2024-01-24 10:49:00
...低脂酸奶或豆浆来替代,既营养又补钙。”宋斌说。遇到烧烫伤 请这样做春节期间,许多人会以放烟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对此,西南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向飞提醒,如果市民在燃放烟花爆竹过
2024-02-08 16:31:00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高发 孩子烧烫伤这样急救
...急诊科主任张冬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示,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危人群,多数儿童烧烫伤发生在家中。因此家长在做到有效看护的同时,也应学会烧烫伤的急救处理。张冬梅表示,夏天是烧烫伤
2023-07-13 14:18:00
夏季意外烧伤、烫伤、电击伤频发
...、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心室颤动……高温高湿下,除了烧烫伤,也易引发漏电、电器短路起火等事故,导致因触电引起的电击伤频发。近日,52岁的李师傅因为电击伤被推进江苏省中医院急诊抢
2023-08-11 00:3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