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元代文宗虞集的不巧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20: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金戈挽晖,2、张良刺秦与诸葛佐刘,3、鼎湖龙去,4、华表归鹤,5、新亭对泣,6、南冠与北风。

虞集画像

语义:1、金戈挽晖,典出《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构战,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返三舍。”意为鲁阳公以“金戈,挽落晖”返回90里,让他战斗到底。比喻文天祥想“金戈挽晖”,可是南宋已亡,挽救已不可能了。

2、张良刺秦,典出《史记》,秦灭韩后,韩相之子张良为韩报仇,于博浪沙刺秦皇,未遂而逃,但后来终于辅佐刘邦而灭秦。此典,与“诸葛佐刘”—样,比喻文天祥的救亡才略与英雄气概,肯定他的历史功勋。

3、鼎湖龙去,典出《史记》,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乘龙而去,后名其处曰鼎湖。比喻陆秀夫已负末代宋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已亡。

4、华表归鹤,典出《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里今始回。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比喻文天祥死后,如果魂魄南归,应有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了。

5、新亭对泣,典出《晋书》,晋元帝时,长江以北沦陷于少数民族,北方一批文人南渡,丞相王导在新亭宴之,周恺中巡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泣,表示尚能依靠东晋的半壁江山来思念故国。比喻现在的形势“大不如前”,是整个国家沉沦、江山变色,哭泣悲叹也无济于事了。6、南冠与北风〔略〕。

出处:《元史·虞集传》。

参资:古诗文网《挽文丞相赏析》。

二、家学渊源,博学多才,被荐入仕

虞集〔1272—1348年〕,字伯生,号道园,临川崇仁人。元朝国子监教官、元中期文坛盟主。

虞集,南宋名相虞允文五世孙,祖辈皆以文学而知名。其父虞汲曾任黄岗县尉,与儒师吴澄为通家之好。母亲杨氏为国子监祭酒杨文仲之女,杨家为《春秋》名儒、理学之家,她聪慧心灵,“尽通其说”,以“才女”而闻名。

虞母用口授心记教学法教虞集

虞集三岁时,元军南下灭宋,攻打到湖南时,其父虞汲携全家离开衡阳,长途跋涉,逃难到临川,在崇仁侨居下来。

在逃难途中,虞集便要读书,可是无书可资,母亲便尝试用“口授心记”教学法,给他讲授《论语》。他天资夙成,聪颖机敏,接受力强,记性又好,母亲一教毕,即能成诵。逃难路上,母子俩用此法,又学完了《孟子》、《春秋》,以及欧阳修、苏轼的主要作品。等到了崇仁,正式外出就学时,他得到这些书,已通晓书中要旨了。

他在读书时,还以世家子身份,师从崇仁大儒吴澄,学习理学,打下了坚实的理学基础。

元统一全国后,吴澄的大子弟董士选,以文学大显于世,出任南行台中丞,他求贤若渴,聘虞集为塾师,教授其子女。

成宗大德6年〔1302年〕,虞集31岁,经董中丞举荐,朝廷任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从此,他声名鹊起,闻名京都。

大德11年后,相继升国子监助教、将作仕、国子监博士。

三、错失两朝机遇,泰定年三任主考官

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登基,重用儒仕,整顿监学,立志改革。吴澄虞集师生俩都竭力赞同,但因与主导者持异议,吴澄弃官而去,虞集也称病辞官,失去了侍从仁宗的大好机会。

元佑6年〔1319年〕,虞集又已经升到御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了,仁宗在去世前,还叹息说:“儒生都已启用了,只有虞集没被提拔。”

英宗即位后,继承父志,要重用虞集,而他却因亲人去世,回到江南,丞相拜住又不知他的具体去向,便派使者去寻找他。使者先到他祖籍成都,又追到江西,再追到吴中,奔波数千里,历时一年多,才找到他。他同使者赶回大都,准备入朝受命时,可是,英宗、拜住君相俩,都已死于至治3年〔1323年〕的“南坡之变”了。

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帝任虞集主持礼部科考,他制定以“统一道德、同化同俗”为标准,统一录取优秀进士,甚得皇上欢心。以后,他又主持两次科考,都以此为标准,为国家录取合意的儒学进士,大大推动了元朝官员的儒化进程。

四、泰定朝仕途通达,文宗时编修《经世大典》

泰定帝时,虞集官运亨通,历任国子监司业、秘书少监,升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再升国子监祭酒。

青年时代的虞集

文宗尊崇儒学,于天历2年〔1329年〕,创建奎章阁,一时精英荟萃,文采焕然。他赏识虞集,升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又旋升中奉大夫、任殿试读卷官,荣宠之至。

文宗又诏令效仿“唐宋会要”,采集本朝典章制度,编修《经世大典》,任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为总裁官。后赵丞相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历时两载,编纂成书,为研究元史的重要资料。升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

顺帝至顺元年〔1332年〕,虞集61岁,以眼疾致仕退休。

回归崇仁后不久,顺帝赐上尊酒及资财,诏他回朝。他以病辞后,诏令他居家为朝廷草拟赐勋旧、侍臣的诏令,有人质疑,被顺帝抢白:“此我家事,岂由彼书生耶!”

至正8年〔1348年〕,虞集病逝家中,享寿77岁。顺帝追赐为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仁寿郡公,赐谥号“文靖”。

虞集著作

五、教书一生,著述宏富,为一代文宗

虞集教书一生,勤奋写作,著作等身,积诗文万篇,存元刊本《经世大典》880卷、《道园学古录》50卷、《道园类稿》50卷、《伯生诗后》3卷、《翰林珠玉》6卷、《道园遗稿》3卷,合计六种,含诗1500多首。

虞集素有文名,诗文俱称大家,为元中期文坛领袖。他与杨载、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元诗四大家”,又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

虞集的诗,典雅深沉,委婉含蓄,对仗工整,善用典故;民族意识较强,如《挽文丞相》,流畅哀婉,“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六、《挽文丞相》赏析〔上〕

《挽文丞相》,虞集悼念文天祥的一首名诗。南宋丞相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战败被俘,南宋亡后,囚禁三年,仍宁死不屈,而就义大都。诗人怀着万分痛惜心情,写下这首追挽之作,既追挽文天祥的殉国,也哀悼南宋的覆灭,又表露出诗人的民族意识。全诗为: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文天祥塑像

大意为:纵能“金戈挽晖”也救不了宋了,何况文丞相已成了大元阶下囚。

“张良刺秦”却未遂,诸葛又怎知汉亡是天意?历史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

“鼎湖龙去”,末代宋帝早已逝;“华表归鹤”,也知江山易主、物是人已非。

当年“新亭对泣”尚存半壁晋,而如今我们的局势却大大不如前。

鼎湖龙去喻陆秀夫负帝投海

七、《挽文丞相》赏析〔中〕

诗人是诗文大家,善用典故。在这首七律中,他选择八个典故,句句描写典故,处处以典故表意,而又意脉一贯,由衷地歌颂了文天祥刚烈无畏,挽狂澜于既倒的高风亮节,典雅古朴,蕴藉厚重,自然贴切,脍炙人口。

诗的首联,先用“徒把”,表明南宋灭亡已成定局,而“南冠”文天祥却尽了最大努力,毁家纾难,募兵勤王,欲用“金戈挽晖”,扶南宋于既亡,“无奈”“北风”势力太强大了,最终他回天无力,而身陷重围,兵败被俘,用史实歌颂了文天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雄壮举,及其刚烈品格。

颔联,用“张良刺秦”、“诸葛佐刘”两典,说明他俩由于命运契机不同,一个失败、一个暂时成功了,但都是雄才大略的英雄。比喻文天祥也雄才大略,他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责任,而是南宋要灭亡、大元要统一,这是历史规律,不是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诗人以这俩典,表示对文天祥事业失败的理解与同情,并歌颂他的忠贞品格。

颈联,先用“鼎湖龙去”典故,又以一个“远”字,比喻末帝赵昺早已去世,南宋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文天祥却仍不甘心,坚持抵抗,又被囚禁,“远”离宋亡三年了,也不屈服,最后才以身殉国,歌颂文天祥忠于汉民族事业的顽强精神;再用“华表归鹤”典故,以一个“迟”字,比喻文天祥被害而殁了,如其魂魄南归,也当有丁令威“去家千里”今回“迟”的浩叹,已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了。这俩典故,以一“远”一“迟”来强调,由衷地歌颂了文天祥坚毅顽强的钢铁意志与肝胆照人的高风亮节。

金戈挽晖

以上6句,追怀文天祥英雄事迹,并寄寓深沉感慨;尾联两句,则抒发“大不如前”的故国悲痛。

在尾联中,诗人用“新亭对泣”典故,比喻如今南宋灭亡、江山易主,国家早就是元朝的天下了,当年“新亭对泣”人,尚有东晋半壁江山可依,而我们的背景已“大不如前”了,是整个国家已经沉沦,因此,诗人无比沉痛地说,自己只能徒自垂泪,抒发了悼念故国的深切悲伤!

总之,诗人的这首诗,不仅颂扬了文天祥的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痛。

八、《挽文丞相》赏析〔下〕

诗人写这首诗时,元朝早已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古代史上版土最辽阔的大元帝国,虽然在张养浩和诗人等一批志士仁人的积极推动下,蒙元统治集团正在被汉化、儒化,民族大融合趋势日渐显豁,但是,整个帝国的民族压迫局势仍是很严峻的,不容疏忽。

而诗人身为元帝国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殿试读卷官〔钦点近侍重臣〕,尽管在这首诗中,他处处运用曲笔,以委婉含蓄的手法,来歌颂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精神,并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可是浓烈的汉民族家国意识,仍然是与元帝国的基本国策相忤的,担当着掉脑袋的风险。

因此,诗人写这首诗,也表现了他的非凡胆识、英雄气概!我们向文天祥致敬,也应向诗人虞集致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自署“庐陵”的文人士大夫
...聘请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教育出了“鹭洲三杰”,其中的文天祥更是他的侄孙女婿。文天祥,把“庐陵”的声名推向了最高峰。文天祥,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文家人,六世祖在庐陵县儒林乡永和镇,庐
2023-09-29 08:08:00
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的耻辱,被英国人关在玻璃笼中供人参观
...己的人们也大多以苏武作为榜样,如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在《正气歌》中写道“在汉苏武节”,天地之间的正气,体现在人们的身上时就是苏武手中,代表着大汉的那一个符节,而这也是
2023-04-18 11:12:00
殉国与忠义,文天祥的传奇人生
...着崖山海战的失败,宋朝彻底灭亡。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文天祥,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五年前,他毁家纾难,以文人之身,召集两万义军,奔赴到了抗击蒙元的最前线。三年前,都城被围,他奋不顾
2023-09-13 19:36:00
文天祥的底线是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家喻户晓。但他从被俘到就义的过程很曲折,文天祥本人并一直都一心求死,而且有那么一群热爱大宋的“义士”比谁都更想让文天祥死。从1
2023-08-28 20:58:00
文天祥被招降后只提了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下令杀他?
...己的生命。他们总是于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家兴亡奔走,而文天祥就是这么一个人。文天祥是南宋末年人,他在宋朝末年积极反抗元朝侵略者,更是做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
2023-07-19 17:31:00
明末和宋末的士大夫,哪个更有骨气一些?
...的士大夫就一定比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强。南宋有陆秀夫、文天祥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大夫,可是明朝也有史可法、堵胤锡这样的英雄豪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的,只不过明朝时期的叛徒实在是太多,让
2023-04-30 20:27:00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
南宋丞相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震铄古今的诗,演
2024-01-30 13:59:00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血,但却改变不了海上浮尸10万的亡国命运,让我们回顾文天祥的一生。文天祥本名叫做文云孙,后改名为天祥,他出生在江西省的吉安市。文天祥出生的时候,正是金国灭亡,蒙古南下,南宋内
2023-10-28 08:11:00
史上最有民族气节的状元文天祥,南宋皇帝亲自劝降也不降
...亦别称鼎元。纵览古今,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文天祥、张孝祥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而苏轼、韩愈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均无一人摘取状
2023-02-02 15: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