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域英雄传》之题外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30 07: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李茂询

编者按:

6月21日,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闫安在省作协副主席、安康市作协主席张虹的陪同下,代表省作协亲切看望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西域英雄传》作者李茂询先生。闫安一行4人来到年逾八旬的李老家,了解他的作品创作情况,询问他的生活和健康情况,向他致以祝福并送上慰问金。

此前的6月17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市文联主办,市群艺馆承办的李茂询长篇小说《西域英雄传》研讨会上,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张虹怀着激动的心情说道:“因为《西域英雄传》不仅是李茂询先生倾注半生心血打造的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彰显伟大爱国主义情怀的英雄史诗。李茂询先生以坚韧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历尽千辛万苦,打造出150万字的皇皇巨著,给党和人民交了最好的答卷。毫不夸张地说,李茂询的《西域英雄传》在安康文学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我们热切地期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启迪后来者追寻先贤的脚步,创造更大的奇迹。请允许我们以文学的名义,向李茂询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经过近30年的准备,三年多的伏案创作,一年零三个月的等待,长篇历史小说《西域英雄传》终于出版发行,读者朋友见到了它的真容。

由于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同仁,以及读过此书的评论家们,对于这部作品评价极高,认为它是一部中国文学的脊梁之作,因此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都想了解一下我在创作中的情况。故而特以此文作答,以表谢意。

《西域英雄传》四卷152万字,我无法在几千字内说得让大家满意。所以,在此只能交代一下小说创作的一些前期准备,我是如何从心理上、精神上、资料嵬集上,艺术调节上,以及体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保证上,所作的各种努力。另外,这部小说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和水准。最后,简单说说,我在具体创作中的要求。

下面,就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摘要以叙。

一、精神心理准备

首先,是净化心灵,使自己的灵魂干净、透彻、明亮,不受外界名利、享乐的诱惑干扰。以低到尘埃的素颜,谦恭地对待每人每事纷繁的生活。要活得有志气、有骨气。可以受穷,但不可受欺,更不可以自讨没趣、自取其辱,这是做好自己的基本素养,也是创作优秀长篇小说的心理认同。唯其如此,才可以做到自甘寂寞、默默无闻,心无旁骛地干自己认定的事。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和修养。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修为,是怎样对自己对别人;修养,是别人对自己的后续反应。对自己,要自认渺小,是普通人一个,没什么了不起;对任何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没有等级差别。帮助过自己的,要记人家的恩德;自己力所能及帮到过别人的,不去说它,也不去记它。这对文学创作有什么好处呢?因为人有了正确和不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自然正气充盈、内容充实、内涵丰富。

必须要有高眼界、高境界、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的宏大气魄。非如此,要想自如地驾驭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作品,那是万难办到的。我不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但可以向他们学习、看齐,使自己变得“高级”一些。这里就以《西域英雄传》为例。从制度上判别,汉朝是封建社会,匈奴是奴隶社会;从文化差异上分析,汉朝是农耕文化,匈奴是游牧文化;从民族特性上比照,汉民族讲求礼仪与自卫,匈奴人剽悍、尚武,以劫掠杀人论英雄。这就是决定了汉匈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民族之间的战争是生死存亡之争。那么如何在辽阔的汉匈土地上展开故事情节,如何准确描写遥远的西域景况,在此基础上如何准确、生动的塑造好各类人物,便检验着作者俯察一切,高屋建瓴的功力。所以这里有此一说。

二、意志、毅力的准备

坚韧的毅力来自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植根于坚定的信念。人的生命有限,要想不浑噩一生,在世间留点有意义的东西,就得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或者说信念。早期教书,只要教得受学生欢迎便就满足。后来去了县人大常委会,职务是秘书,写一些不想写又不得写的报告、讲话,谈不上什么文学。但是这份工作,使我开阔了视野,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会,以及对民生对各种人物的思索。

直到1989年晚春的一天,我随领导去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参观,看了张骞的陵寝及附属建筑,拿到了首届纪念张骞的论文集,灵魂受到极大震撼——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于开拓、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浩然气概,就在这里!

我的信念由此诞生,并愈来愈坚定:写一部张骞出征西域的大书。

我明白当时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这都是力不胜任、无法完成的大事,而且当年已经46岁了,我还能达到这一目标吗?

不妨拼此一博!不坚持为之努力,又怎么知道?我不晓得我的生命尽头还有多长,即使未达目的,起码此生有遗憾但是不悔。

决心一下,信念由此而生,志向也毫不动摇。直到75岁,一切基本就绪,思辨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自认达到了出发的位置。再说年纪也不小了,莫名的紧迫感让我不敢再拖,这才伏案动笔。于是摒去一切,无论寒暑,以决胜的意志和毅力,日日苦战,从2019年正月到2021年冬,终于完稿并初校三次。仅手写的12K稿纸就1500多张,满满一箱近二十斤。

意志、毅力,是可以养成的,关键是年年月月是否能做到淡泊一切。

三、文学艺术素养与资料准备

我非常清楚,一部历史长篇小说能不能写得成功,写成经典之作,除了有对历史、对世界有不俗的认知能力,以及个人优秀的修养外,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翔实广博的相关资料,亦是关键所在。

怎样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举凡各种文学理论、中外优秀长篇小说,实行有选择有目的地去读、去理解、去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达到有取舍、有新意、有创意。

这方面我不想多说,凡同道中人,都明白此理。只不过我是经过各种浸润、反复比照,才对各个流派有了自己的判断。广泛涉猎,却又不跟、不学、不人云亦云,不养成思维定式,更不跟风。时间长了,才有了一些聪明。

资料的嵬集就不说了,因为这是写好长篇历史小说的必要条件。我曾买过一本书,是介绍孔雀河中生活的一种鸟,叫鸬鹚,非常独特,善学各种动物叫声。小说创作中,也就只写了这一点点。

四、体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准备

先说体力。

体力,包括精力,这是写好长篇小说的决定性硬件。一个“病秧子”,说他要写出一部优秀长篇小说,谁信?纯粹就是扯淡。姚雪垠活了89岁,这年恰好将《李自成》写完,《李自成》总共336万字,写了差不多40年。莫应丰写《将军吟》,才50几岁人就逝世。还有周克芹,就一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也只活了50多岁。让人辛酸的是周克芹生前说最好吃的食物,是鸡肉。路遥,《平凡的世界》问世不久,一下病倒,再没起来,年纪轻轻才43岁。陈忠实,原计划要写三部曲,100多万字,见路遥那样,就只写了《白鹿原》,也才74岁就告别了人世。

《西域英雄传》150多万字,我又跨进了76岁门槛,能够完稿吗?好在之前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熬夜,从不与人置气,也从不与人攀比,心态平和,开笔这年,没有“三高”临身。

不过,写到一半时还是绊了一下。几十年前落下的肝病,突然又找上了门,肝硬化腹水,引起下肢浮肿,不得不去医院求救。将近一月,回家。一边服药,一边创作,竟忘掉了这一状况。半年后复查,腹水没了,第二年再复查,为陈旧性斑块。直到完稿送出版社,至今仍无异常。

我有一大特点:生活规律、性格平缓,不暴饮暴食。另外有一个保健习惯:每日用热水敷眼敷面部并按摩数百下。我虽年已八旬,仍无任何眼病,看书写字不戴眼镜。我也没什么疼痛,也不气喘咳嗽。良好的体力,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

再说记忆力。

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训练的方法有效又简单:背诵美文,在街上观察行人,记住他们的衣饰和行为特点。我有几个本本,古典散文记诵、古典诗歌记诵,诸子百家言论记诵,全是手抄。一有闲暇,就翻一翻,默默地想一想、记一记。还有各种形体的书法,也记、也练。这对我创作《西域英雄传》极有帮助,几百个人物,上千种场景,许许多多的细节描写,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来没有记混记乱的情况发生。

再说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到现在都在坚持一种习惯:看任何人的文章、画作、书作,都要作认真仔细的分辨。好,好在什么地方;差,差在那些方面。思维,是人人都有的功能,但许多人总会以惯性思维与定势思维判别优劣,这于创作,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思维下的作品,绝对出不了佳作,更别说是经典性著作。我认为,只有活性思维的人,作品才会出彩。思维一僵化,创作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五、要达到的目的标准

要创作出一部超大型文学作品,得有底蕴和底气。只将资料史料条分缕析地列文为章,那叫编织,不是创作,是一种低能的、没有底气的表现。这非我所想,更非我所愿。

下笔伊始,我为《西域英雄传》定下基调,此作必须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伟岸风度:勤劳勇敢、追求和平,又勇于开拓、不怕牺牲的阳刚之气,不惧来犯之敌的胆气,和顶天立地的浩然之气。

同时,此作的标准亦十分明晰:文学性艺术性可与中国文学最叫响的作品相媲美,但要一反某些名著的阴柔与脂粉气,突出《西域英雄传》的人民性、史诗性、民族性、艺术性。它最终应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文学艺术的涵养量博大渊深,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滋养量深沉厚重。

无疑,《西域英雄传》的创作,非常艰巨又非常艰苦,是对我几十年所做准备的一次总体考验。

我为此而努力,写到现在这样的水平。被出版社认定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屋脊、可与某名著相比肩。

六、具体创作的要求

限于篇幅,只从以下四大要素予以简述。

其一,人物形象塑造。这是小说创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达到细致、鲜明、到位。可采用对比、映照、互嵌、呼应等种种手法予以表现。我对书中牵涉到的大小人物都予以精心对待。例如写过长安与匈奴龙域的混混,均以闹剧开始、喜剧结束,体现了混混的无奈,由天际、堂邑父本性上的善良。只不过因性格上的差异,处理方式上大为不同。由天际是捉弄、调侃,使盗马贼成了朋友;堂邑父是威胁、吓唬,使强吃白食的地痞成了打探消息的帮手。粗心的读者会觉得有趣,细心的读者便会品出不同滋味。

二者,场景物象描绘。这是小说创作的重要要素,必须达到精粹、灵巧、精确又有现场感。对兽群、城郭、毡帐、服饰、作物饮食诸多要件就不说了,仅书中牵入的景观描写,便每每相遇。其描写的方式与总体相谐,却又各有差别,读者不难见到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影子,如书中写到的大漠日出便是。

三者,情义具象的描摹。这是小说创作中必须涉及的重要环节。人类之间,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有大爱、有大义,也有私情私谊。这点上,小说创作应该达到充实,敏感而又色彩浓重。《西域英雄传》牵扯多种感情,既有忠君报国,舍身为国的壮烈情怀,也有恋家人、爱家乡的桑梓之情。有的情感很短暂,有的又很长久……种种情感互相交织,构成了纷繁多彩的历史长卷,这是此书应该仔细品味的所在。

最后,是语言造像描写。好的小说,必须要有好的文学语言作支撑,这是大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但是,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而且做得相当出色,则是另外一回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文字语言必须清澈、空灵、典雅、凝练、通透,富有创意。

《西域英雄传》的小说语言,只属于此书。既非别人的,也非自己以前的。

上述文字,也可算是一种粗浅的交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射雕英雄传》:黄蓉颜值普通,梅超风绝美
...,《新倚天屠龙记》的满屏吐槽依旧记忆犹新,《新射雕英雄传》就要和观众见面了。只是不同的是,当年的《新倚天屠龙记》虽然差评无数,但还能看到剧方在服化道以及选角上的用心,毕竟《新
2023-10-11 09:37:00
汉武帝用金马换汗血宝马,大宛国不答应,后宋朝大军压境乖乖献马
...发挥出来。在众多马中汗血宝马可谓是马中极品。《射雕英雄传》中大侠郭靖,就曾有一匹汗血宝马。【一】汗血宝马马中极品。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战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
2024-02-26 12:53:00
导演曹盾和马伯庸再合作,电影《敦煌英雄》呈现小人物真英雄
...当时不同身份沙州人民的英雄血性,也更多元展现了大唐西域美学,带给观众更沉浸的“大唐西域游”体验。其中张艺凡所饰演的张议潮之女张十二娘,为盛典献舞的造型甫亮相,就因高度还原敦煌
2023-08-25 15:30:00
班超:从布衣书生到西域英雄的传奇人生
...可吞吴"!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73年,汉明帝为了恢复西域的往来,令奉车都尉窦固统军,分四路人马攻打北匈奴。由于班窦两家是世交关系,班超就找到窦固想随他北征。窦固碍于情面暂接
2024-01-04 19:06:00
东汉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跟士族集团过不去?
...走向。再比如隋末农民起义,不仅干废隋帝国,而且演义英雄传。那这些英雄是哪来的?隋文帝搞行政改革,把州、郡、县三级变成州县两级。一大批郡县级干部彻底失业,随即就加入了农民起义。
2024-02-20 13:23:00
《金庸武侠世界》黄药师“翻身”做主角
...拍的拼盘剧《金庸武侠世界》即将来袭,即2023版《射雕英雄传》。有别于以往固有的《射雕英雄传》的模式,耀客也将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这新版《射雕》。单从5个单元的选择以及新版《射
2023-01-16 14:35:00
比张骞更传奇,堪比卫青霍去病,一人勇闯西域,30年收服了50
...,为自己实现理想奠定了基础。这个机会也是缘于汉朝与西域了不断的缘分,我们先从历史背景说起。班超为何再度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内部发生单于争立混战,导致内部分裂。前5
2024-02-23 22:02:00
耿恭:东汉时期的铁血名将,坚守西域的孤胆英雄
...勇有谋,高大勇武,但是略微沉默。东汉初年,为了稳定西域的局势,西汉派兵去西域与匈奴作战。而耿恭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凶狠的匈奴人,耿恭采取的战术是利用夜袭,武器是毒箭。为什么耿恭
2024-01-26 13:15:00
班超平定西域,为何他死后东汉主动放弃了西域?
班超平西域,始于明帝一朝,成于和帝时代,是东汉对外经略史上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从公元73年班超入西域,至此整整十八年。班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境,几乎是仅凭一己之力(班超去
2023-02-16 22: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