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我市公共设施配套有了新的标准指南
15分钟,南京人的生活这样“入圈”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在南京,15分钟生活圈服务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老城有老城的热闹,新城有新城的便利。近日,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此同时,《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也由市规划资源局同步发布。城市生活圈如何配套,有了标准的“教科书”和“辅导书”,南京人的幸福感也将在这个“圈”里更加清晰可及。
2016年开始,构建便捷的生活圈成为国家要求,“15分钟生活圈”概念由此兴起。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南京市就相继出台了《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等,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公共服务配套。
“南京对于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的设定起步早、标准高,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的是10分钟的概念。”市规划资源局详细规划处处长苏玲表示,《标准》对接最新公共设施配套政策、标准、内容,营造“乐活安居、适老宜小、同心共治”的魅力家园,共建人民满意的“宁”好社区生活圈。
南京《标准》形成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和街坊等五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市级和地区级服务半径大,可为市民提供集中式更高标准的服务内容,如新街口商圈、河西元通商圈;居住社区以社区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500—600米,人口规模为3万—5万人左右;基层社区服务半径200—300米,人口规模为0.5万—1万人;此次增加的街坊层级,服务半径150—250米,人口规模为1000—3000人。
在最新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草案中,全市共有新街口、河西、城南和江北4个市级中心,仙林、东山等6个市级副中心。市和区之外,与居民生活更紧密的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和街坊,《标准》对配套的内容更加细致,包括学校、医疗服务、养老、0-3岁幼儿照护、社区公园等等配比,满足市民3—10分钟内的生活各类需求。
“一刻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体育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近年来,南京的“圈”越来越多。在参与《导则》编制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王承慧看来,这些不同的圈子,恰恰是丰满南京市15分钟生活圈所需要的。在编制中,全市十余个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标准》和《导则》为各部门构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圈层,提供了指南。
《标准》对社区生活圈的配套提出了教育、医疗、商业等8大类设施保障性要求,《导则》则为生活圈应该配套哪些保障要求、哪些提升要求进行界定。据了解,刚性要求引导社区配齐学校、养老服务、菜场等数十种设施保障,15分钟生活圈内,8类保障设施均要全部配齐。
据介绍,结合时代发展,未来的生活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完善社区避难功能,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新建居住社区配置5人制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场地;满足文化需求,增加社区书屋;在居住街坊,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设置。
围绕儿童友好、适老友好,我市还提出了5—15分钟半径内,配置幼儿园、亲子乐园、儿童安全设施、社区绿道、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公园、长者食堂等基础保障型和品质提升型的配套引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2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