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
奶茶店前排着长队,美食区几乎座无虚席,还有年轻人在玩抓娃娃、刮彩票……这不是商场,而是南京的科巷菜场。作为菜场界的“顶流”,科巷新市集被列入市级年度更新项目,以“微更新”继续为市民与游客带来“真香”新体验。

科巷新市集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摄
从太平南路转入科巷,一条火爆的烟火街巷扑面而来,这也是外地人游南京的必选项之一。在道路C位,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科巷新市集同样是吸睛所在。一楼底商汇聚了数十类美食,奶茶、鸡蛋糕、童子鸡、藕饼、牛肉锅贴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味蕾。步入大厅,名创优品吸引着年轻人的光顾,知名奶茶店前排着点单的队伍。手工小摊车、江苏土特产、游戏区、美食区等,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1958年诞生的科巷菜场,曾是南京主城区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也承载着许多南京人的记忆。2016年,菜场被评为南京市“老字号”品牌。2020年,南京明商集团整合一、二层约8000平方米,将一层改造为综合社区商业街区,二层打造成智慧农贸市场,并将菜场更名为科巷新市集。科巷菜场也由原来单一的农贸市场,转变为融生鲜蔬菜、小吃餐饮、适老休闲、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商业综合体,丰富了秦淮区五老村的社区生活圈,更成为南京“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代表。
“开放以来,新市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南京明商集团科巷新市集负责人戴霄尚告诉记者,新市集居于大行宫商圈,每天早晚不仅接待四方游客,也是展现南京城市烟火气的窗口。
此次“微更新”以软性文化为主。沿着手扶电梯上二楼,两侧挂出的生鲜图采用南京方言,如苞芦(玉米)、歪歪(河蚌)等。在菜场摊位区,增加了吊缦与展示板,把谐音梗融入其中……“拒绝‘椒’虑”“何以解忧,唯有吃肉”……让市民在购物时有了更多的情绪体验。
买完菜的张婆婆夫妇,坐在一楼美食区,点了一份快餐,开心地吃起来。“这里的美食很多,还有个银发助餐点。我们俩凭助老卡,20元左右就能吃饱。”张婆婆告诉记者,他们的午餐基本都在市集里解决。相比过去单纯的菜场,如今这里冬暖夏凉,居民们没事就在这里小聚。
目前,一楼大厅的地面已重新铺装,主入口正对的大厅蛋糕房将调整格局,形成通透的体验空间。此外,在科巷生活馆一侧,维修、裁缝、剪发小铺更换了更有设计感的招牌。两位杨姓师傅,一位是维修多面手,一位是缝补的巧手。“现在这样的行当不好找,我修衣服都是在这里。”市民李女士表示,科巷菜场就是周边市民的生活驿站。
除了科巷,近年来,南京不少农贸市场也在寻求融合之变。建邺区月安生活广场改造后,从单纯的一层菜场、杂货店,变成汇聚菜场、洋快餐、咖啡店、奶茶店等多元业态的三层综合体;秦淮区七家湾菜场完成焕新后,推出七家湾优选、社交公共客厅、超级种植学院功能区等,形成全龄友好空间。
“许多时候,菜场已经变成商业生活与社交聚集区,由过去单一的城市生活服务转向为综合性的城市文化服务。”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卫新认为,菜场新变化既丰富了城市文化,也让城市更新更具活力。不过他提醒,菜场的本业依旧是区域内的生活配套服务,不能一味追求“网红”效应,要因地制宜,合理更新,贴近市民需求。
记者手记
更新创造美好生活
科巷菜场的持续更新,颠覆了传统菜场的模式,也为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活与服务体验,“菜场+”加出新精彩。而近年来,南京城市更新百花齐放,城市新场景频频出圈,生活圈越来越丰富。
城市更新的核心在民生,今年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超过了60个。雨花数据线公园、金陵长乐坊、周处读书台等项目陆续“上线”或即将建成,一个个项目优化了区域的环境,也将继续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