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1 21: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秦国在深谋远虑的秦襄公带领下充当了一次周王室的护送保镖,就得到了诸侯国的合法地位。顺带的周平王东迁以后将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国,虽然是空头支票,但是现在去打就是名正言顺了,这叫取回自己的土地,那可不叫抢。秦国跟那些蛮夷可是不一样的。

在山东(崤山以东)六国眼里,秦国就和戎狄那些游牧民族一样,都属于野蛮人一类。因为秦国人一直在西垂地区与戎狄部落打交道,生活习俗也与戎狄很像。因戎狄侵扰秦国不断地变换居住之地,很难接触到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这都是生活环境太恶劣,秦国人也不容易啊!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在确定了秦国诸侯国地位之后,秦襄公一面讨伐西戎,一面与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同时他还祭祀了天帝。秦襄公有远大宏伟的目标,这祭祀天帝不是一般的诸侯国可以做的,这项特权本来是属于周王室的,以至于司马迁认为秦襄公这是在僭越周礼。现在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都不把他当回事,秦国其实也一样。只是现在实力还不行,需要借助周王室慢慢发展。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途中去世,他的儿子秦文公继位。

秦文公继位第四年,他就把都城迁到了汧(qiān)水(今陕西千河)和渭水的交汇之处(今陕西眉县东北)。为什么要迁都呢?

古时候一个朝代迁都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缓和阶级矛盾,加强王权

王朝统治在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内部严重腐化,贵族势力严重压迫老百姓,百姓无法忍受只能逃亡。古时候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是靠人口,而是靠土地,这是根本。没了人口就没人种地,就没人交赋税,就没人服劳役,没人服兵役。

贵族势力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到王权,作为君主权力被削弱那可是很可怕的。

所以通过迁都离开了自己的地盘,贵族势力就会被削弱。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加强了王权。就像商朝时的盘庚迁都。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躲避侵扰,稳定发展

有些都城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侵扰。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不利于国家稳定。就像周平王东迁,就是为了躲避西戎的侵扰。

改变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发展

为了找到一块土地肥沃的地方,也会不停的迁移。农业发展对于任何朝代包括现在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找到一块依山傍水的地方不只是对农业,对军事战略也极为有利。而且像这样的地方文化底蕴肯定很浓厚,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就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游牧经济转为农业经济,推行汉化政策。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秦国迁都以上原因多少都有,但最为主要的还是第三种原因。

秦国历史上总共迁都九次,最后一次才定都咸阳。迁都的过程也是秦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中原文化,逐渐摆脱了山东六国对秦国蛮夷的看法。

秦文公在秦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迁都汧渭之会后,秦文公先命人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显示这个地方很吉利,适合居住。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古代迁都往往会遇到王公贵族势力极大的阻挠。政治中心转移,严重影响他们的利益啊!所以占卜一定程度上可以堵住这些人的悠悠之口。毕竟古代社会对于神明还是很敬畏的。

于是秦文公命人在汧渭之会建造起城邑。秦文公十年,建造鄜畤(fūzhì)(祭祀天帝的固定场所),用三牢(牛、羊、猪三种牲畜各三只)进行祭祀。祭祀在古代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这是重大活动、节庆必做的事。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秦文公十三年,开始设立史官记载大事,以教化百姓。

之后继续派兵讨伐西戎,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终于将西戎赶走,真真正正的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地盘。秦文公收集周朝的遗民归为己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因为周人世代以农业为主,在种植土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恰恰是秦国人所欠缺的。不过,秦文公也不算过分,他将自己打下的岐山以东的地盘献给了周天子。

在秦文公执政的第二十年,秦文公设立了诛灭三族的刑罚,将国家司法作以完备。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秦文公在位总共五十年,对于秦国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文化制度都做了很好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习山东六国,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虽然在许多方面还是落后于其他诸侯国。秦文公知道秦国起步较晚,也有很多现状,不能太过于着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改变和发展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我们知道秦国尚黑,对于尚黑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东汉就有人说秦国尚黑是因为秦文公的一次捕猎。说是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猎,捕获了一条黑色的龙,而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征。按照五德之说,周朝是火德,水克火,所以秦国尚黑注定是要灭东周统一六国的。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我觉得这些都是古人的穿凿附会之言,我们知道五德始终说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的学说。而邹衍生活的年代距离秦文公差不多有五百多年,所以这种水德的说法只能是秦朝建立以后流行起来的,因为秦始皇兵马俑刚挖掘时,那些陶俑在出土时都是彩色的,也不全是黑色。

那对于秦国人尚黑的原因,您是怎么看的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春秋战国晚期的诸侯国都看不起秦国呢
...秋战国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国的君主,曾想到最后会是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因为,在春秋战国历史上的秦国,一直都受到了各诸侯国的排斥。而到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更是视秦国蛮夷,
2023-05-10 20:34:00
从西周到秦朝,洛邑的变迁与中国的扩大
...只是名义上的了。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被秦庄襄王知道,就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秦国虽然把洛邑收归己有,但是山东六国尚在,他们并不会接受秦之“洛邑”的号
2023-09-30 15:46:00
中国疆域的基本盘是如何形成的?从地图看夏商周到秦朝的疆域演变
...族的土地逐步被华夏诸国吞并,齐国帮助燕国打败山戎,秦国收复了关中,晋国则在北方扩展,齐国进一步吞并了莱夷。随着这些扩展,华夏各国的疆域逐渐连成一片。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最
2025-05-09 22:52:00
聊聊秦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戎狄相爱相杀的历史
导语:秦国文化为何具有戎狄的务实性和功利性,又具有周文化的特点,秦国文化具有两面性的特点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与戎狄长期相爱相杀的历史有关《大秦帝国》中,燕国、赵国、秦国等处于边境
2023-06-21 16:52:00
秦国统一之路:六世君主奠定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始皇虽功不可没,但却是“六世”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秦国的“六世”都为秦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哪些功不可没的贡献呢?天下一统孝公变法、取西河、威服西戎、按贾谊所述上溯六世为秦孝公时期
2023-12-07 14:10:00
浅谈西周时期秦先祖与戎狄关系
...。这种策略,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最终取得了成功,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秦建国初期,秦国与戎狄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秦国需要与戎狄部族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获取必要的资源
2023-05-04 10:01:00
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雄踞关中,这个地区不仅是周朝礼仪文化的核心腹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关东诸侯却常常称秦人为“蛮夷”。这其中有
2024-10-20 12:46:00
...的土地,齐国帮助燕国击败了山戎,扩展了燕国的土地;秦国击败犬戎,收复了关中;晋国不断在北狄地区扩张,齐国则向山东半岛东部推荐,兼并了莱夷。这些扩张之后,华夏诸国逐渐连成一片。
2024-04-29 22:14:00
除了秦国,战国七雄中还有哪个国家可以统一六国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设不是秦国统一,那么,在战国七雄中还有哪个国家可以统一六国呢?韩赵魏首先,从三晋开始。严格来说,如果三晋不分家,晋国是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这毫无
2024-07-25 2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