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王雪姣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08版)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雷达“智慧眼”精准预报
“嫦娥六号在返回大气层时速度高达每秒7公里到11公里,因高速剧烈摩擦,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导致通信方式全部中断,返回器暂时失去联系。”相关技术专家表示,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多部测量雷达担负了返回区首点截获、“黑障”区连续跟踪等任务,精准“看”到返回器在太空中的飞行轨迹,助力返回器成功穿越“黑障”区。
中国电科研制的新一代相控阵雷达接力为着陆场搜寻提供数据。该雷达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既可精确获取返回器的飞行轨迹,也可对返回器进行实时二维成像,获取其再入大气层时的目标特性。
定向“千里眼”照亮归途
在用于搜索的直升机、地面车辆、船只上,中国电科配备了二十余套车载、机载、便携式定向仪和前舱搜索引导系统等,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构建了天地协同、网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网络,犹如一双双“千里眼”,可第一时间捕获返回器发射的标位信号。
此外,中国电科在着陆场布置了直升机卫通站、动中通车载站、便携卫通站等设备,可提供图像、调度和数据通信。同时,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机载Ka卫星终端,可第一时间传输现场画面,便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指挥控制。
搭建顺利返航“呵护网”
返回器回家途中,中国电科牵头研制的佳木斯、喀什和阿根廷等深空地面站,用无形电波张开了一张全覆盖的通信测控“天罗地网”,利用多站接力方式为嫦娥六号返回器提供测控通信支持。
中国电科还自主研制了大气参数测量设备,在月地之间为测控雷达搭建精准无误的保障网,确保跟踪、遥测等一系列雷达测量顺利进行,为“嫦娥”顺利返航提供全周期、全天候保障。
此外,中国电科研发的数据管理分系统将在嫦娥六号返回后,开展月球样品数据管理、地面长期存储及样品制备、处理、测试和分析任务,将实时向外界发布、展示月球样品和相关信息,以及一系列基于嫦娥数据和月球样品信息的服务应用。
(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王雪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