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霍金孟(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气道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老人,多由幼儿吃食物不当而造成食物散落到气管中。成人较少发生,特点为成人右侧主支气管管径较粗,且与气管所成夹角较小且陡直,因此右侧主支气管梗阻比左侧多见。
发病原因
1.病人自身的组织器官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如:牙齿、血液、呕吐物、粘稠痰液、脓液或局部的息肉等。
2.外源性异物。较多见,由体外进入。常见的异物有瓜子、豆类、花生、药片、鱼刺、枣核、装饰品等。
临床表现
1.呼吸道梗阻的特殊表现:当气道异物发生后,病人多立即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发呛、咳嗽、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喉头发紧、发音困难或声音嘶哑等,幼儿可同时大哭大闹。
2.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表现:咳嗽、喘憋、咳嗽无力,呼吸急促,吸气时可出现高调哮鸣音。由于气道异物多梗阻于喉腔的声门裂处,刺激局部引起极度不适,患者多情不自禁地将一手的食指和拇指张开呈“V”字形紧贴喉部的特殊体征。
3.呼吸道完全性梗阻的表现:患者说话困难,没法咳嗽,呼吸极度困难,颜面灰暗,甚至紫绀。随着呼吸困难的发生,体内严重缺氧,短时间内可引起脑部缺氧使病人很快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急救方法
现场急救的原则:由于气道异物梗阻的患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等特点,现场的急救措施要采用就地取材、简单易行、实用性强的操作方法。在现场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急救者徒手法立即将呼吸道异物清除,迅速畅通气道,恢复呼吸是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急救的主要原则。
海姆立克手法对于气道异物的处理主要是徒手急救法,利用该法抢救气道异物的主要原理是:抢救者徒手突然用力冲击腹部、膈肌软组织,压力使局部产生一股向上的气流,挤压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内气体形成一股气流,气流的力量进入气管将堵塞气管、喉部的食物团块等异物清除,迅速畅通气道。
1.立位腹部冲击法。此方法用于意识清楚的成人患者。病人站立位,嘱患者弯腰头部向前倾并张口。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a.抢救者站于患者背后,以双臂环绕患者腰部;b.抢救者一手握空心拳,使拇指朝下置于患者上腹部中线于脐上两横指处,远离剑突;c.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用力向后向上冲击腹部6~8次一个循环,以此法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每次冲击应是独立、有力的动作,两次之间要停留片刻不要连贯,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内脏器损伤。d.一个循环后效果不明显的,休息后可重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2.1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a.无意识障碍的患儿:①背部拍击法:让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的前臂上,头部要低于躯干,抢救者用左手托患儿下颌固定头部,并且将其手臂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根部用力拍击患儿背部肩胛间区,每4-6次为一个循环。此法的作用是通过拍击背部使呼吸道内压力骤然升高,形成气流推挤气道异物,使异物松动继而排出体外;②胸部冲击法:让患儿处于仰卧位,急救者用手臂抱持患儿,并且将患儿放置于手臂弯中,同样患儿头要低于躯干,急救者用两到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界处下一横指处(剑突上2-3横指处),向后向上用力冲击,每4-6次为一个循环。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背部拍击法交替使用,直至气道异物排出。b.意识障碍的患儿:现场抢救时,应先检查患儿呼吸道有无梗阻,其方法是:对患儿进行2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边吹气边观察胸壁,若胸壁有起伏运动,说明呼吸道通畅;相反,则说明呼吸道发生梗阻。确定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患儿,应立即通畅气道、清除异物,然后施行人工呼吸。具体措施为交替使用背部拍击法和胸部冲击法,连续数次无效,亦可试用手指清除异物,如此反复进行,同时注意观察抢救效果。但对于异物梗阻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要立刻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呼叫“120”。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8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